分享

翡翠与禅,超凡脱俗的境界!

 fnslon 2016-08-21




禅意 ——清静寂定的心境。

翡翠与禅,心有灵犀一点通。




古人常将君子和玉联系在一起,因为玉本身可以帮助人成为君子,能修身修德。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翡翠之于禅意,给人一种平静,得之泰然,失之淡然的心境,花天见佛,往生极乐。



唐代刘长卿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明代何景明《吹笙》诗:

“幽心与禅意,凄切转关情。”



现代翡翠雕刻艺术中,许多作品都因禅意而来。


佛家倡导的生活禅,是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出世避世仅在一念之间。


玉雕师通过禅意作品,让有缘者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享受宁静,和感受禅意。



这些来自缅甸的翡翠毛料,经过细致严谨地规划进行开料,确保每一块毛料都物尽其用;然后按玉石毛料的质地、外形进行深度设计,以简约、明快的线条造型,来传达“心静自然禅”的佛家哲学;而后经验丰富的雕刻师再对其由粗到细的精雕细琢,最后经过打磨抛光,使作品更加通灵、温润。



禅家倡导的“不立文字”、“重在体验”的禅理,禅意翡翠作品同样追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体验。随性勾勒一个形体,他是你,是我,是身边的每个人,只要内心清和,就能见到自己。



翡翠把禅意生活带到人们身边,使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保持着开朗、包容、平和的心态。从容地面对生活,涤除心中世俗的杂念,用内心的平静去沉着面对人生,在浮躁烦嚣的生活中,坚守一份宁静,体悟幸福与快乐的真谛。这,就是禅意翡翠“禅玉”所愿。



常行于慈心,去除怨恨想;

大悲感众生,悲惜化泪雨。

修行大喜心,同已所得法;

拥护以道意,乃应菩萨行。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本有今无,本无今有。

三世有法,无有是处。




出入云闲满太虚,

元来真相一尘无。

重重请问西来意,

唯指庭前一柏树。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

我今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


君子如玉,滚滚红尘,

在喧嚣的凡尘俗世里,我们如何赏玉修德?


1、去掉贪心


贪心是把物质利益看得太重,如贪财、贪物、贪色。



2、去掉执着心


执着就是对某一个目标有过分的追求,且得不到解脱。



3、去掉嫉妒心


嫉妒是自我主动造成心理不平衡的表现,是心中自私的反应。



4、去掉浮燥心


浮燥是自我杂念太多,心急心杂,左顾右盼,则不能安定所思,天地万物为缘想遇,浮燥所求,得不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5、淡然心性


每一个人都需要经历心境转变,从年少轻狂变为成熟稳重。成熟的人不再因为一些琐事而大发脾气,或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纷扰。



6、坦然得失


求不得、放不下,很多人都无法坦然面对得失,求而不得,舍而不能而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佩戴翡翠的人往往比较稳重,翡翠的温润淡雅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自己的主人,不张扬、不轻浮,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事情都能保持一种淡然,一种自得,一种与世无争的超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