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从2015年9月开始,腾讯·大家邀请流沙河先生讲中国古典文化,主题为“诗经点醒”,预计十讲,每月下旬在成都开讲。此系列讲座将陆续制作成视频,在腾讯视频播出。以下为第五讲第八部分:“张爱玲错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中《国风·邶风·击鼓》是一首战争诗: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关于《击鼓》,之前流沙河先生分析了这首诗的背景、缘由和文意,下面先生将分析国人引用这首诗出错的地方: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拉着你的手,给你宣誓,我和你过一辈子。这一段是变了两个韵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个哪里是在战场上对他的家属讲的,家属不可能到战场上来的,只有他的战友,跟他有了恋爱关系。 推测起来,要不他是副连长,那个就是正连长,要不就他是正连长,那个就是副连长,因为他们两个有这个职务,要去找自己的战士埋在什么地方,住在什么地方,养伤在什么地方,自己的马匹要去找回来,不然赔偿不起,所以他们的身份就推断出来了,是职业军人。 想来也是,一辆战车上面,他们这三个披甲——铠甲的勇士,拿起长的矛。古代的战车是互相这样撞,春秋时候的战车,每一个车的左右那个轴伸出去这样长,专门拿来撞的,像我走这边冲过去,你走那边(冲过来),两个车子“嘭”一撞,如果你那个车子驾驶不稳,一撞就撞翻了。我这儿的又有长的矛子,所以战车和战车两个互相冲撞,不是对面,是向侧面,侧面!这样的侧面冲撞!古罗马的那些骑在马上的战士也是这样的,侧面过去,一下一个刺刀就刺过来。 ![]() 所以,这个同性恋不是我说的。三国时候有一个研究《易经》的专家叫王肃,哪个肃呢?严肃的肃,王肃是给《易经》加过解释,加过注释的,也给其他的一些经书做过注解的,是有学问的人,是他说的。幸好到唐代编《十三经注疏》,把过去的各种说法,互相不同的说法都保留了一些,我们才知道。 王肃就是说的,他们也要仿效人间夫妻,同居同处,执百年偕老,显然指的就是这两个甲士,这个就是同性恋。王肃的这种说法,为什么会留下来,留到唐代都还会有?是因为他很幸运,他的一个女,他的女儿,就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妈,所以由于他有这种特殊地位,王肃的一些著作就留下来了,包括他议论《诗经》的这种观点也保留下来了,到唐代都还留着。唐代编《十三经注疏》,把这种说法,只有一句,插到里面来。所以不是我在这儿的想些来说,王肃早就说过。 所以《诗经》研究是一个集体的事业,从古到今,一代又一代。看到他都这样说了,我才有勇气附和他这个说法,如果没有他那个说法,我也不敢这样子讲。实际上,古往今来,特别是到宋代朱熹著《诗集传》的时候,把所有这些说法删掉完,全部用他的说法,那就是没有这些了。没有这个事情,历史的真相就没有了。 你看它押的这个韵,“死生契阔,与子成说”,说!这古音。“手”要读“sāo”,跟“老”两个押着韵。这四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请石地先生去给我查,因为我记得的张爱玲的某个小说里面引了,果然他去查到了,就是《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是写男女恋爱的,引了这四句。后来我又看到我们这边作家,有些虽然不读《诗经》,看人家张爱玲都在引这个,于是他写的啥子小说男女恋爱,也把这个引上去。这些究竟怎么一回事,连张爱玲都没有去查这个原作,只是张爱玲可能小的时候她爷爷给她讲过,她爷爷自然是按照老一套讲的,说这个士兵是给他的家属说的,所以她才把它作为(描写)男女恋爱的。结果不是真相,更不说我们这边的作家了,那都是跟着人家跑,看人家都在引他也去引,连意思都没有懂到。 这不是都赌了咒的吗?但是战争一结束,这个“我”是卫国的,复员他要回到卫国去。你注意是四国联军!跟他相好的那个战友就不一定都是卫国的了,万一是陈国的、宋国的、蔡国的呢,那就要分手了,要拜拜了,各回各的屋。 (未完待续,场地提供:言几又·成都凯德天府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