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拟经验方化痰养心汤治心悸(病毒性心肌炎)一案

 学苑中医 2020-11-09
选自学苑出版社即将出版的《乔振纲医案医论精编》
中医典籍有关心的论述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心者, 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灵枢经·卷之十··邪客》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化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素问·六节藏象论》
    *“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灵枢·脉度篇》 
    *“ 心主身之血脉。”《素问·痿论》
    *“ 心者神之舍也。”《黄帝内径灵枢· 大惑论》
    *“夫心者……主宰一身,统摄诸脏血脉,灌溉溪谷,内润五脏,外卫腠理。”(宋·严用和《重订严氏济生方·五脏门·心小肠虚实论治》)
    *“心者,一身之主,君主之官,有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局肺下肝上是也;有神明之心,神者,气血所化生之本也……主宰万物,虚灵不昧者是也。”(明·李梴《医学入门·卷之一·脏腑总论》)
    *“心为一身之主,统领血海,故心血少则神不定,寝不安,百病集作。”(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卷六·心病源流》)
 
心悸(病毒性心肌炎)案
栗××,女,11岁,1985年11月20日初诊。患者半年前曾患扁桃腺炎,持续发烧一周左右, 退烧后常心慌、气短、胸闷,心电图多次检查均示窦性心动过速,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经用能量合剂、肌酐、激素、青霉素等治疗三月无明显效果,10天前复因感冒诱发加重,特求中医诊治。刻诊:心悸频作,时而怔忡,甚则卧床不起,不敢活动,伴气短、乏力,胸闷、头晕,恶心、纳呆,肢体沉困,大便汤而不爽;心电图提示:1. 窦性心动过速(118次/分);2.频发房性早搏(16次∕分);查见面部浮肿(激素所致之满月型脸),面色晄白;舌质淡红,苔白厚腻,下肢微肿。证属心脾两虚,痰湿内阻。治宜益心健脾,化痰除湿。方用化痰养心汤(自拟经验方)化裁:
人参9克、陈皮9克、半夏9克、云苓30克、枳实7克、竹茹9克、葶苈子15克、桂圆肉9克、炒枣仁30克、远志10克、桂枝5克、白术10克、炙甘草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1985年12月27日诊:上方出入,续服40余剂,心悸、怔忡明显减轻,心率减为85~96次/分,胸闷、恶心亦失,下肢肿消,精神转佳,惟不时早搏(3~5次/分)。再治在化痰养心的同时,兼益气固表,以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遂以化痰养心汤合玉屏风散化裁:
生黄芪30克、白术10克、白芍15克、防风10克、陈皮10克、半夏9克、云苓30克、葶苈子15克、桂圆肉7克、炒枣仁30克、连翘10克、金银花15克、远志10克、炙甘草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上方为宗,续服30余剂,诸证皆失,心电图复查已大致正常。
按: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 (主要有柯萨奇、Echo病毒以及灰质炎等肠道病毒)侵犯心脏引起的心肌炎性病变。发病前多有病毒感染症状,如发热、咽痛、胸痛、胃肠炎等,稍后出现心季,或心前区疼痛、胸闷、压气、恶心、头晕等症状,而以心律不齐或心悸者最为常见,严重者发生心力衰竭或猝死。目前西医治疗以对症处理,支持疗法,抗心律失常,激素控制为主,疗效平价不一。
根据临床特点,本病类属中医“心悸”之范畴。中医认为引起心悸的原因很多,其中由“痰饮”(如痰邪阻络,痰饮凌心,痰热扰心)而致者,不独少见。《证治汇补·惊悸怔忡》云: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失守,神去则舍空,舍空则郁而停痰,痰居心位,此惊悸之所以肇端也”。《医学衷中参西录·论心病治法》亦指出:“有其惊悸恒发于夜间,每当交睫于甫睡之时其心中即惊而醒,此多因心下停有痰饮。心脏属火,痰饮属水,火畏水迫,故作惊悸也。宜清痰之药与养心之药并用”。说明中医学对痰邪导致惊悸早有认识。
由于心悸的发病与痰邪密切相关,故治疗中应注重化痰。吾师自拟经验方“化痰养心汤”(以温胆汤为基础,加养心安神之品而成)。方中陈皮、半夏、云苓、枳实、竹茹,取温胆汤化痰和中,调达气机之用;其葶苈子逐饮化痰;苦参燥湿利尿以祛痰,近代临床常用以治疗快速心率失常;炒枣仁、远志、桂圆肉养心安神;炙甘草补养心气;诸药供凑化痰逐饮,养心安神之功。适用于病毒性心肌炎之痰浊阻络或痰饮凌心、痰热扰心型,症见心悸、胸闷、头晕,恶心、纳呆、便溏,舌苔腻滑者。对长期应用激素而疗效欠佳者,本方尤为适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