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核还是肿瘤?山重水复,一波三折| 疑难病例 · 协和八

 医者qwrrtyuiop 2016-08-21

回复「疑难病例」可查看本文

患者女性,23岁
主诉:
胸痛、发热9月,肢端增粗7月,关节肿痛2月


病史

2014年12月 出现左侧胸痛、胸闷;伴午后低热,乏力、盗汗。就诊于当地结核病医院:痰抗酸染色(-),ESR 58mm/h;肺CT:左肺斑片状高密度 左胸腔积液;胸水常规:细胞数800,淋巴为主;生化:渗出;TBAb及抗酸(-);考虑「结核性胸膜炎」。  


2015年3月10日 就诊于A医院,左侧胸膜活检病理示纤维组织慢性炎,抗酸染色(-)。抗细菌 抗痨治疗无效。住院期间出现手足增粗及杵状指。出院后:脊柱持续左凹侧弯缓解疼痛,胸背部散在红色痤疮样皮疹。

2015年4月 于B医院再行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见脏壁层胸膜表面广泛分布的不规则结节样增生。我院病理会诊:(胸膜)胸膜组织显慢性炎,其内见上皮样细胞肉芽肿结节,伴小灶可疑坏死,伴间皮增生及胸膜胶原纤维组织显著增生,考虑结核可能性大。

2015年5月 就诊于C医院,纤维支气管镜细胞学未见瘤细胞;胸水(血性)病理:可疑肿瘤细胞。

2015年7月 就诊于D医院,VATS左侧胸膜活检术,病理示:(胸膜)纤维及脂肪组织,炎细胞浸润,间质出血,局部间皮细胞增生,有异型;(肺结节)肺纤维组织增生,肺泡上皮增生。

2015年9月 出现多关节肿痛(双腕、肘、肩、髋、膝、踝,双手MCP及PIP关节),双手足皮肤非可凹性肿胀及活动受限。伴皮肤增厚,毛发增多,仍背痛及间断发热,Tmax 39.0℃。出现间断腹泻(3-4次/天)。9月20日起自行HRZE四联抗痨治疗至今。

2015年10月 就诊于我院,双手及双足正斜位X线:双手足骨质改变,考虑为厚皮质骨病。胸部HRCT示脊柱侧弯,左侧少量胸水及胸膜增厚。疼痛明显,先后予乐松、依托考昔、双氯芬酸止痛治疗,效果欠佳。体重下降15kg。

既往无殊,2015年5月至今无月经来潮。



入院查体

T 38℃,P 124次/分,R 26次/分,BP 104/55mmHg,SpO2:99%@RA,BMI 17.7kg/㎡

营养不良,体型消瘦,强迫体位,痛苦面容。左侧胸壁压痛明显,拒按。胸廓不对称,左侧胸廓塌陷。左侧呼吸活动度减低。叩诊左肺浊音。左肺呼吸音减低,可闻及胸膜摩擦音。心腹(-)。脊柱右突性侧弯。双腕、双膝、双踝关节肿胀,全身多关节压痛。双手双足可凹性水肿。可见杵状指(趾)。双侧膝关节凉髌征消失、浮髌征( )。

入院检查

血常规:PLT (700-878)×109/L,HGB 73-88g/L;RET% 2.02%↑;

生化:ALP 282U/L↑,余肝肾功、Ig3项及补体(-);

凝血:APTT 37.3s、PT 14.6s,即刻及孵育2h均可完全纠正;

ESR >140mm/h,hsCRP 148.29mg/L,Fer 66ng/ml;IL-6 149.0↑;

血TB-SPOT A B 548;血培养*3(-);痰、大便及骨髓病原学(-);

免疫指标:ANA、ANCA、抗ENA(4 7项)、ACL、抗β2GP1抗体、LA 、Coombs试验(-);

内分泌方面:血总F 33.03μg/dl↑,24UFC↑,余垂体轴(-)。

胸部CT 肋骨重建:胸膜弥漫性增厚伴多发结节,肋骨骨膜反应明显,胸膜间皮瘤可能,脊柱侧弯。

腹部增强CT 小肠重建:肝大、脾饱满,双侧髋关节积液,小肠未见异常。


全身骨显像:四肢长骨及左侧肋骨放射性摄取增高,四肢长骨骨皮质增厚。

胃镜、结肠镜未见异常。

骨髓涂片 活检未见异常。

Echo正常。


该患者的诊断是什么?


骨骼增厚、骨皮质增厚鉴别诊断骨硬化症;进行性骨干发育不良;厚皮性骨关节病(PHO、SHO)

本例患者筛查了原发HO的两个相关基因(HPDG及SLCO2A1),未见突变

继发性厚皮性骨关节病:

心脏疾病:青紫型先心病、主/腋动脉移植排异

肺疾病:肺部肿瘤(80%)、鼻咽癌、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气肿、间皮瘤、囊性纤维化

胃肠疾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息肉、胆道闭锁、胆汁性肝硬化、胆道肿瘤、食管癌

Graves’病

为明确诊断,必须进一步寻找感染/肿瘤的证据。



入院继续予HRZE四联抗结核治疗,仍有间断高热及全身多处疼痛不适。后调整为利福喷丁 克拉霉素(11-2起) 拜复乐(11-2起) 阿米卡星(11-5起)。

11-4 加用安康信(依托考昔片)60mg qd治疗。

11-5 起体温高峰下降Tmax 37.5-38.0℃,但疼痛无缓解,双足肿胀一过性好转。

11-9 复查ESR 105mm/h,hsCRP 127.42mg/L。

外院病理会诊:

     病理科会诊:慢性炎症,未见肉芽肿结节。

     细菌室发现:涂片中可疑革兰氏染色( )和PAS染色( )杆菌。

结合本病例特点进行文献检索,发现一例Whipple病病例。

Whipple病:

养障菌感染所致,可出现肉芽肿性病变,正规抗痨治疗无效;

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出现骨关节病变、腹泻、贫血、体重下降等;

Whipple病合并肥大性骨关节病,检索文献曾有相关报道,但极为罕见;

养障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的胞内杆菌,与分支杆菌亲缘很近,通过干扰脂质代谢来致病;

PCR测序,PAS染色阳性,WS银染阳性;

大环内酯类药物、磺胺等脂溶性抗生素治疗。

本患者十二指肠粘膜PAS染色、关节液PCR(-)。

多次会诊及内科大查房

内分泌科:完善PHO相关基因评估(HPDG及SLCO2A1回报未见突变);需进一步查找相应病变原因。

胸外科:再次行VATS、困难及风险较大。

皮肤科:胸背部散在红色痤疮样皮疹为毛囊炎。

消化科:评估胃肠道,暂无器质性病变证据。

呼吸科:既往病理及VATS表现考虑TB/NTM可能,不除外耐药。 


遇到诊治困境——患者已多次活检;疼痛、发热症状难以控制。

下一步如何处理?抗痨?覆盖少见感染?其他?能否加用激素?


嘉宾点评及讨论

曾学军:外院已行4次活检,细菌室找到whipple病可能,请大家讨论治疗方案。

阜外医院心内科教授:我有一个疑问:目前本患者诊断尚不清楚,如何治疗?患者2015年5月之后没有月经来潮,之前是否有流产史?垂体功能是否应检查?卵巢的功能是否应检查?少见细菌感染可能是一个因素,但是应该不是主要的问题。

张昀:入院后对于患者的垂体等进行了排查,没有明显异常。患者消耗症状重,目前体重仅三十余公斤,贫血突出,闭经应该是营养因素造成的。

曾学军:本患者考虑抗感染,主要是因为感染是可治性因素。如果认为本患者不是感染,是否可以使用激素?

刘晓清:这是全场第三个涉及结核的病例。结核本身是超级细菌,复杂的病例鉴别诊断很难排除。本患者年轻女性,表现为渗出性胸膜炎,应该考虑结核。T.SPOT.TB结果高,这是结核免疫的检查,是使用结核抗原刺激体内单核细胞释放γ干扰素,目前只能说明患者体内感染过结核。因为本患者正规四联抗痨时间很长,而效果不佳。患者血小板700-800,继发性因素最常见的是结核,另外肿瘤也是一个原因。我的想法是彻底排查肿瘤,在没找到肿瘤证据的情况下继续抗痨治疗。

范洪伟:我认为不是结核,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其一,胸膜活检没有证据;其二,抗痨无效;第三,胸膜增厚,但并非结核性胸膜炎的表现。关于whipple,如果患者没有相关临床表现,只是检查出来的病原,没有意义。主要还是应该筛查肿瘤。

曾学军:目前大家觉得不是感染,而是肿瘤、免疫可能,本患者能否用激素?

呼吸科医生:总的来看,本病例像是原发性肺癌的副肿瘤综合征。如果最开始从肺上已经找到病灶,应该在病灶上活检,而本患者一直在胸膜活检,未行肺活检。个人认为长期抗结核无效,继续抗结核可能产生较大副作用。关于whipple病,我认为大环内酯类和磺胺可以用。目前就是经验性治疗,为患者争取时间。如果治疗无效,应继续取活检。

沈悌:患者血小板高,这值得考虑。原发性血小板高属于血液病,继发性血小板高首先应该考虑缺铁性贫血,这种情况下血小板可能到650-680,;第二考虑慢性感染,也包括结核。我认为本病例不像肿瘤或转移瘤。结核发生骨病较少。关于whipple病,若无其他诊断,患者症状较重,可以先经验治疗,副作用较小。

朱元珏:我见过肺癌诱发的厚皮病,但是胸痛不会很明显。间皮瘤会导致严重的胸痛。结核性胸膜炎胸痛也不会很重。肺癌不会导致炎症指标如此高。

陈丽萌:原发病目前不清,一波三折。从原发病到骨膜增生,可能其中有一些免疫反应,激素可以用,抑制免疫炎症反应。

沈敏:我赞成使用激素。患者发热、关节痛严重,需要抑制免疫反应。

鉴于患者全身严重状态极重,消耗症状明显,重度贫血、明显低白蛋白血症,遂加用了40mg甲强龙抗炎治疗。患者体温、炎症指标有所下降。

两周后激素减量,体温再次升高,胸背痛加重,复查炎症指标再次升高。复查胸部CT:胸膜较前有所增厚。

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在介入科协助下再行胸膜活检,最终获得了病理诊断。

病理:可见条索状增生异型细胞,免疫组化示AE1/AE3(部分 ),CD31、F8-R及Vimentin( ),D2-40( ),CD34(—),CK5/6(-),Calretinin(-),Desmin(-),Ki-67(index 10%),S-100(-),SMA、TTF-1、CD56(NK-1)(-),CgA(-),GATA3(-),MC(-),P63(-),PAX-8(-),Syn(-),WT-1(-),EMA(-)。诊断为胸膜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为罕见病,Dail和Liebow于1975年首次报道。可发生于任何器官,肝和肺为最常见受累器官,累及胸膜者极为罕见。临床表现不特异,易漏诊或误诊。

累及胸膜者: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伴胶原化钙化,以致胸膜肥厚,纤维板性粘连,胸腔消失。

病理:肿瘤以血管为中心,呈短索状或巢状分布,间质可见各种纤维细胞增生,亦可见肉芽组织增生。

免疫组化:多种血管内皮源性抗原阳性(CD31、CD34、 F8-R、Vimentin)。

为惰性肿瘤,但复发和转移,预后较差。无标准治疗方案。胸膜局部受累者考虑手术切除,广泛转移者,考虑化疗,效果不确切。文献报道生存期最长为2年。

最终诊断:胸膜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五年执医 三年模拟

精选每日一题

更多精选题可回顾历史推送文末

题目来源: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往届真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