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金融机构如何迎接智能投顾时代的到来?

 long16 2016-08-22

传统金融机构如何迎接智能投顾时代的到来?

引子:之前我们发布过一系列关于智能投顾的文章:

《金融与科技不断上演「权利的游戏」,智能投顾与区块链最受瞩目》

《智能投顾已成为锐不可当的金融新趋势,与其竞争不如合作》

《为什么智能投顾在中国很可能行不通?》

《如果你不知道最近大热的智能投资顾问是什么,你就彻底OUT啦!》

今天这篇由Future Asia总经理Falguni Desai撰写。19年在公司战略增长和创意创新领域的工作经验让Desai对时下大热的智能投顾技术见解深刻。本文通过对技术定义、行业现状、潜在挑战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帮助读者对智能投顾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建立一个初步的了解。

纵观整个金融科技竞技场,智能投顾所获得机构和零售商的关注或许是其他分支领域都难以企及的。而理财业务和个人投资业务对整体资本和大资金方来说又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投资技术方面的创新使得创业公司、经纪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以及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因为他们需要面对的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客户,而是不断进化升级的用户群。随着竞争的日益白热化,企业为了生存下来应该要考虑到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传统金融机构如何迎接智能投顾时代的到来?

什么是智能投顾?

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金融科技领域的观察员都对智能投顾这个概念十分熟悉。这些创业公司不仅成功吸引了媒体的注意,还获得了为消费者提供数字化投资产品初体验的资格。他们提供包括自动投资组合规划、自动资产配置、线上风险评估、账户自动调整以及其他数字工具在内的服务。针对这些服务所收取的费用也存在激烈的竞争,价格从AUM(资产管理规模)的15至35个基准点不等(0.15-0.35%)。该领域较为知名的公司有Betterment、Wealthfront、Motif、Folio等。

传统金融机构如何迎接智能投顾时代的到来?

一般来说,智能投顾的存在能够帮助那些原本不懂投资或者无法满足账户最低开户要求的人以一种被动的方式进入市场。传统理财公司和理财顾问通常会收取AUM的1%甚至更高的费用。相比之下,智能投顾这样一种经济的、自动化的数字理财工具对于年轻的、精通互联网的投资者或者更看重隐私、想要自行掌握投资组合的投资人来说就更具吸引力了。较低的收益和低长期利率或许是这个时代的典型特征,它们也是投资者积极寻找方案为自己规划出财务新未来的原因之一。

传统金融机构如何迎接智能投顾时代的到来?

行业中的竞争

其实乐于选择数字投资工具的远不止千禧一代和年轻一辈的人。亿创理财(E*Trade)最近开展了一项大众研究,该研究将参与者按照年龄划分为三组,分别是:25至34岁组、35至55岁组和55岁以上组。研究结果显示,三组人中的大多数都会在投资时选择智能投顾和真人顾问结合的方式来获取投资建议。金融公司当然也发现了人们的这一倾向,因此他们在智能投顾领域的竞争也已悄无声息地拉开了序幕。

对于线上经理人来说,智能投顾更像是对已有电子服务的一种自然延伸,股票经纪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互联网泡沫中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转型,几乎都变成了现在的线上经纪人。更有意思的是,类似保险公司、资产管理人和财富管理公司的这样的传统企业对于智能投顾都兴趣颇高,纷纷开始积极打造和购买智能投顾技术,或开展与该技术有关的合作

传统金融机构如何迎接智能投顾时代的到来?

近期的战略举措

以下清单列举了一些在过去两年中公开的企业合并和新品发布情况:

· 西北互助保险(Northwest Mutual)收购在线理财新锐Learnvest

· 贝莱德(BlackRock)收购Future Adviser

· 景顺资产管理公司(Invesco)收购 Jemstep

· 领航投资(Vanguard)推出个人顾问服务

· 德意志银行(Deustche Bank)推出maxblue

· 嘉信理财集团(Charles Schwab)嘉信智能投资组合

· 富达投资集团(Fidelity Investment)推出Fidelity Go

· 亿创理财(E*Trade )推出自适应投资组合

传统金融机构如何迎接智能投顾时代的到来?

挑战和顾虑

一方面来说,传统金融机构与智能投顾间大多都存在明显的竞争,但这其中同时也包含许多复杂顾虑因素。低费率和数字转型对金融服务业带来的挑战已是众人皆知。对于加入智能投顾领域的传统企业来说,主要的战略问题是这一举措会对他们当下的业务所带来的影响。

对于那些坐拥巨大AUM的传统企业来说,智能投顾技术可能带来的收入缩水就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因为如果这些企业转型采取智能投顾模式,同样的AUM收取比过去低廉的费用的话,他们就必须设法扩大现有AUM规模以实现同过去相同的收入水平。光做到这点还不够,这些企业还必须不断地在技术上进行投入,才能为各种自动理财和数字化工具的更新迭代提供有力的支持。为了能在这样的资本支出中保持收益率,成本削减在所难免,而这就必须从理财顾问服务的销售人员处下刀了。

传统金融机构如何迎接智能投顾时代的到来?

但这都还不是最难的。对于那些想要提供混合模式的企业来说问题还要复杂得多。所谓“混合模式”即:在提供智能投顾的数字化工具的同时,也有传统人工顾问服务供消费者选择针对不同层级的账户收取不同水平的费用或许是混合模式的一条好出路

对于身处当下代际财富转移节点的理财公司来说,提供智能投顾服务可能是非常投机取巧的一次尝试。而过于那些主要依赖沉默一代(silent generation,出生于1920-1940年的美国人)和婴儿潮一代(baby boomer,出生于1946至1964年生育大浪潮中的美国人)所缴纳的费用过活的公司就会很担心代际财富转移可能导致的用户流失。在之前那个投资效益和利率都极高的时代,虽然年纪较长的几代人已经从传统的理财顾问那尝到了甜头,但当下现实情况其实非常严峻。各公司在探索这一新技术时必须非常谨慎,既不能在传统客户面前显得太过数字化,又不能因为滞后而损失潜在的年轻客户。

传统金融机构如何迎接智能投顾时代的到来?

智能投顾服务对公司来说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它或许能够帮助公司将其内部的AUM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因为年轻一代的客户会从家中的老人那里继承资产,理财公司需要做的仅仅是将这部分资产与其他账户间做出一定的区分就好。

但对于一些较为传统和资产净值极高的家庭来说,智能投顾可能永远入不了他们的法眼。这种情况下,智能投顾技术和数字化工具对公司来说就能用来帮助扩大工作规模、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节省时间以便腾出精力投入在这些客户身上。

随着智能投顾竞争的持续升温,理财公司需要权衡上述利弊,为自己规划出一套能实现进化和助力竞争的市场进入战略。

本文编译自以下外媒文章:

http://www./sites/falgunidesai/2016/07/31/the-great-fintech-robo-adviser-race/#54b66d263812

欢迎相关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或者给我们投稿:

-在“金融女王”微信订阅号(ID:FintechQ)里留言;

-发邮件到fintechqueen@163.com;

-搜索微信号“DingDing_TheQueen”添加金融女王个人微信(加微信请一定注明“姓名-公司-职位-添加原因”,否则不予通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