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写诗到写联,这“界”怎么跨

 昵称29604659 2020-06-25


引子

最近不管是哪个圈子,都流行跨界。作家跨界编剧,比如六六、南派三叔等。歌手跨界主持人,最近大火的有北张南谦。演员跨界唱歌,最近大火的是《跨界歌王》,上周末刘涛过五关斩六将获得了“歌王”之桂冠。

而在咱们传统文化圈,随着对联的越来越普及,有一些写古诗的诗人也开始琢磨着跨界玩玩对联了。在诗人们眼里,以前对联除了实用性之外,貌似没有太多的“文学气息”。但是随着近些年网络对联的大发展,对联也从实用性慢慢扩展到文学性,也开始承载起诗词们所担负的表达性情、表达观点等的作用来。因此,诗人们想要跨界玩一下的想法也就很好理解了。 

不过真的要“操刀跨界”的话,遇到的问题也不少。虽然在古体诗里也有对仗的使用,而且在律诗中,对仗是必须的,使用还非常频繁,但是,我们看到一些诗人真的要写对联的话,还是觉得“界限”这门槛还是有的。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从写诗到写联“跨界”那些事儿。

正文

01

首先,谈一下古诗和对联的联系。

渊源

说起古诗的渊源,那是非常非常久了,恐怕是个国人就能说出个一二,可见古诗在国人中的普及程度也算是很高了。而对联的出现,则是在宋代前后,是比较晚出现的一个文体了。对联的渊源肯定是与古诗密不可分。最初的对联一般都是单句联,那么我们说,很有可能是从律诗中的两个对偶句中演化而来的。到后来,对联的文体风格慢慢独立起来,演变到多句联、各种语言风格的联。这都是后话。

语言

从语言上来说,对联绝大部分也都是以古代语言为主的。关于对联的语言风格,我写过一篇文章有论述。很大一部分对联的语言,其实跟古诗的语言是一脉相承的。尤其是越短的联,其语言风格就越可以承袭诗的语言。而到后来对联吸收了词、曲、古代白话文、现代文等诸多语言风格,而变得几乎“无所不包”。这也是后话。

【戳我】对联语言风格的"另类"解读

优势

因此,从写诗跨界到写联,肯定有其自身的优势。

就如同我前面所讲,古诗和对联有诸多相通之处,而这些相通之处自然就是“跨界”的“基础”。对仗的安排、语言的功底、表达的手法,这些都是写诗打下的坚实的基础,在写联时自然可以用到。

古诗讲求赋、比、兴,而这些手法在对联中依然常用。古诗又分风、雅、颂,而这些种类在对联中皆可以找到。因此,会写诗,写好诗,这都给写对联打下了一个很好的非常牢固的基础。

写诗的人往往对用典都颇擅长,语言功底也非常深厚。这两点都能够有助于他们在掌握对联的写法以后很快进益。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人从写诗转到写联,能够很快出彩的原因。

02

下面,说说对联跟古诗的区别。

对仗

对联的对仗是最根本的形式要求,而古诗的押韵是最根本的形式要求。古诗从四句到八句到几十句不等。古诗也讲求对仗,但是古诗中的对仗都仅限于两句之中,而这两句在全诗中只是起到局部的为立意服务的作用。

而对联在这一点上,跟古诗恰恰相反。对联不管多少句,都只有两行,这两行要求必须对仗。所以说,对联对对仗的要求是全局性的,而不像古诗是局部性的。对联要求不管什么立意,都要服从于整体的对仗。而古诗则是对仗服从于整体的立意,可调整的余地比对联大很多。

脉络

古诗,不管是多少句,都是讲求起承转合。也就是说,从前到后,古诗自身有一个脉络起到统领全诗的作用。对联也有脉络,但是对联的脉络因为上下联的对仗要求,跟古诗的脉络安排就不太一样。

对联脉络的安排,比古诗要灵活和多变,从而也往往方式更为多样。除了可以像古诗一样,起承转合在上下联一气贯通表达一个立意之外。起承转合有时候可能单独在上联或者下联中就要全部完成,而相应的下联或上联又有其自身的起承转合。但同时一副联的上下联又不是割裂开的,又是统一为表达立意服务。这一点跟古诗可能不太一样。

立意

古诗中的对仗,只是局部的句子对仗。因此,古诗中的两个对仗句单独拿出来看,可能表意不一定是非常完整的,只是某个意象的片段式表达。(当然也不排除有的诗中两句对偶句意思很完整)。因此,在一些写诗的人转到写对联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延续写诗的对仗思维,而写出来的“联作”立意不够完整,不够深刻,还是有点像诗里摘出来的。从这一点上说,写诗要跨到写联,第一步一定把立意表达得完整而丰满

句式

对联的表达方式,表达手段,都比古诗要丰富。古诗中的对偶句往往显得比较“规矩”。不管是从意思上还是从表达上,古诗中的对偶句可能更讲求节奏、技巧,以及前后文的衔接。而对联的句式则要求灵活多变,律句和散句互相配合,从而使节奏显得有张有弛,不那么死板。因此,写诗要跨到写联,还要跨越一个句式的“思维”,要继承好古诗的句式表达的优势,又要跳出原有的思维禁锢,句式运用上更加自由一些。从这方面说,写诗的人要想写联,多读读古代文言散文,可能会有所帮助。

【戳我】初学对联应该弄懂的几个概念

建议

最后,给想跨界的朋友们的建议是,如果你觉得突然跨过来有点把握不住的话,不妨从短联入手,先写三分句以下的联。这样会比较容易较快入手,而且可控性比较大。等到掌握了对联的写法以后,再继续扩展去创作,就可以得心应手了。

对 联 中 国
发 现 对联之美
【对联中国】  讲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