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郎平的留学生涯和海外经历

 昵称35589173 2016-08-22

如果我没有经历过出国后“一文不名、一无所有”的生活,没有这些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的经历,我的人生不会有第二次起航。——郎平

 


郎平庆祝中国队夺冠


北京时间今天上午915分,万众期待的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拉开帷幕,中国女排迎战小组赛曾经战胜过自己的塞尔维亚队。最终中国队以3-1的比分力克对手,继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时隔12年奥运会再度夺金!

 

中国队的主教练郎平在32年前曾经作为中国女排队员赢得奥运冠军;而今天再一次率队夺冠。可以说,三十多年来,整整数代的中国人见证了郎平的荣耀和辉煌。

 

三十多年来,当众多女排明星球员泯然于芸芸众生之中后,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美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经历让郎平从一名著名运动员升华成一名世界级的著名教练专家。北京奥运会上,郎平执教美国女排战胜卫冕的中国队;而今天郎平率领中国队登顶里约,都展现了她对体育职业和奥运精神的理解和追求,这是她最值得敬佩的地方。

 

 “我不会经商,也没有领导才能,我只会打球,教球。”郎平曾在一次采访中这么“自黑”,但在1985年,她25岁,正值事业巅峰的时候,她却做了个震惊世人的决定——退役,进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语言,两年后,又与当时的丈夫赴美留学,“开眼界”!


郎平代表着八十年代的理想主义和开放精神


为什么出国

 

郎平在其自传《激情岁月》中如此回忆:1986年,我正式退役了,先去北师大学英语,半年后,有一个机会,我决定公派自费去美国留学。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我只想出去一两年,学学语言、开开眼界。另一个原因是,在中国女排这些年,得到很多荣誉,人们对女排队员几乎是家喻户晓。虽然退役了,可我不能像普通人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老是被别人注意,身不由己,连上个街买东西,都受拘束。有一次,我想去看电影,买了票,故意迟到几分钟,等黑灯了,开演了,我们才找到位子坐下,没想到刚坐下,也许是我们俩的个子太高,还是被几个观众发现了,“郎平,郎平”地叫起来,这一叫,整个剧场都不安宁了,我一看情况不妙,赶紧撤。

 

可是,很多人不理解我的“撤”,他们总觉得,“女排”是中国的象征,我是典型的“民族英雄”,似乎不应该加入这股“出国潮”。也有人挽留我:“你是世界冠军,你是有功之臣,国家不会亏待你的。”

 

我觉得自己似乎被误解了,我不是怕“亏待”,我就是觉得,国家和人民待我太好,我不能再躺在“冠军”的奖杯上吃一辈子老本,不能天天坐在荣誉上。“世界冠军”只说明我的过去,而一旦从女排的队伍中退下来,我什么都不是,我得重新学习本领,我得重新开始生活,必须把自己看成“一无所有”……

 

至于出国留学的契机,郎平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那年,我们在湖南的郴州训练。那时的训练基地条件很差,是那种竹棚子,透风的,冬天很冷。一个星期天,郴州基地的主任来找我,说领队让我跟他去一趟国家经委。那个时候的我很单纯,心想,是领导安排的事情我总得去做。到了那儿,我才知道,这个基地主任是向国家经委要钱,说是建设训练基地,我也帮着说话呀。也许,我说话管点用,上面果然给予考虑,很快就拨了钱。但是,我后来才知道,这笔款到位以后,他们并没有马上用来建设训练基地,有人把这情况告到纪检委,还提到了我,说是郎平去要的钱。体委要我写检查。我觉得特委屈,是队里的领导安排我去的,我只知道他们要钱是为了建设训练基地,至于他们拿了钱用在什么地方,我根本不知道。可是,领队把责任推得一千二净,他说他没让我去。

 

体委的批评很严厉:郎平,你要谦虚谨慎,你拿了世界冠军,就不知道天高地厚,到处耍钱!后来,我只得写了个情况汇报交上去,上面也没再追究。但这事的阴影在我心里再也抹不去。当了官就得顺着别人说话,上面说什么,你就得说什么。我没这个“修养”,心太软,老同情人,不是当官的料。所以,19874月我离开北京,到美国选学了体育管理。

 

初到美国

 

当时郎平并没有太多经济储备,拿的又是公派自费的签证——不能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只能靠洛杉矶的华人朋友接济生活。由于不想在别人的庇护之下生活,郎平移居到新墨西哥州,在大学边攻读体育管理硕士、边做排球队做助教赚取学费。那段苦日子持续了8年。虽然没有荣誉,没有掌声,更没有钱,郎平却认为那是她人生中非常宝贵的经验:

 

移居新墨西哥州后,我在大学排球队做助教。学校给我的待遇是,可以免费读书。但说是做助教,其实就是在哄着一些水平很差的队员。一开始,我心里很难接受:我是世界冠军队队员,跑到这儿来哄一群几乎不会打球的大学生,位置整个是颠倒。但我不得不说服自己:不想颠倒,回中国去,你来美国,就是找“颠倒”来的。

 

为了独立自给,那年夏天,我在十个夏令营做教练,教孩子们打排球。来参加夏令营的孩子,纯粹是为了玩,从早到晚都得陪着他们、哄着他们,特别辛苦。当时,我语言还不过关,要表达点什么特别费劲。

 

那时的我特别穷,白天读书时的那顿午饭,我不舍得去学校食堂或麦当劳吃,就自己做三明治带饭,去超市买点沙拉酱、洋白菜、西红柿、火腿,再买两片面包一夹,这样,花五六美元,一顿快餐的钱,我可以吃一个星期。但吃到后来,见到三明治就想吐。

 

第一次回国,和女排老队员一起去哈尔滨市打一场表演赛,我的那些老队友,大都是处长、主任级干部,可我还是个穷学生,我笑称自己是“国际农民”。——摘自郎平自传。

 

咬牙坚持

 

在整整八年时间,郎平在国外咬牙坚持着:生活不独立,感觉便不完整,所以我必须勤工俭学给自己挣学费,更重要的是,这对我们中国运动员的价值是一种证明。

 

1989年,意大利甲A排球俱乐部老板聘用我,我太兴奋了,拿了人家的钱,我得好好干。我攒足了千劲,结果,第一天训练,活动得太猛,把肌肉拉伤了,但轻伤不下火线。第二天比赛,照打不误,我用一条半腿在那儿跳.3:0就把对方拿下了。

 

很快,我成了队里的主力。但是,赛季打到一半,我的右膝关节严重受伤,同时又崴了脚,不得不动手术,医生关照,必须休息一个月。

 

我心里又着急又难过,这样,我等于耍缺席四场球,结果,四场球全输了。老板一见我,总是这句话:“你的膝关节怎么样?”而他的表情是在说:“你的膝关节怎么还不好?”我当然理解老板的心情,俱乐部是靠赢球才生存的。我每天一看老板的脸色就知道是赢球了还是输球了,他的脸像天气预报。而且,一输球,老板不高兴了,工资拖着不发……

 

后来,我没等伤好利索,就咬牙上场,让朋友从美国给我寄来止疼片,先吞下四片再上场。有一阵,软骨碎了,小碎片就在关节里跑,又卡在了骨缝里,疼啊,刺激骨膜出水,四周都是积液。比赛前,先让医生把积液抽出来,打完比赛再抽,没办法,多痛苦、多麻烦,我也得坚持。你拿人家的钱,于不了也得千,我真是卖命地打。这是一种全新的感受,是我生平第一次为钱打球。

 

一年后,我的签证因为这段工作经历,变为“工作签证”,在美国可以办绿卡了。而更令人欣慰的是,我以560分的托福成绩通过了语言关,而且,经过严格的考试成为新墨西哥大学体育管理专业的研究生。

 

大学毕业后,我留在美国生活,直到1995年应邀回国执教。而这段8年的海外生活经历,历练了我的心智,我已经把自己这个“世界冠军”一脚一脚地踩到地上了,踩得很踏实。——摘自郎平自传。

 

孩子教育

 

郎平的女儿白浪(Lydia Bai)于2014年从斯坦福大学毕业,目前在一家名为Jefferies LLC的金融机构担任投资银行分析师。



1987年郎平和前八一男排队员白帆结婚,婚后两人一起到了美国,经过几年拼搏郎平和丈夫选择了留在美国。1992527日,郎平夫妇的女儿白浪出生了。虽然两人婚姻在1995年走到尽头,但女儿却没有因为父母婚姻的破裂受到丝毫影响。

 

白浪继承了父母的运动天赋。她虽然没把排球看成是自己的终身事业,但还是传承了母亲的特长---排球基本功非常扎实。2008年夏天,白浪和队友们参加了美国青少年奥林匹克排球锦标赛。那次比赛,白浪和队友们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夺冠。之后,白浪还入选了美国少年队,并在泛美少年排球锦标赛中夺冠。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白浪浪更入选美国少年女排12人人大名单。白浪就读大学后成为校队的主力队员,流着“铁榔头”血液的白浪表司职主攻手位置,“因为场上形势最困难的时候,总会把球给主攻。当然了,打接应突破对手拦网的感觉也很爽,但我还是最喜欢主攻。”白浪如此表示。

 

“铁榔头”郎平面对女儿却格外的温情。尽管工作繁忙,身不由己,这位可敬的妈妈依然挤出时间满足女儿的要求,陪伴女儿成长,正是这份不辞辛劳的陪伴,才让这个原本依恋妈妈的小女孩,偶尔任性的小姑娘,成长为善解人意,有想法的大姑娘,也逐渐成为妈妈的支撑和力量。而这种相互支持的爱,才是亲子间相互理解、沟通,和各自发展的基础。最让郎平感到欣慰的是,女儿酷爱运动的同时品学兼优,她在2010年被斯坦福大学和南加州大学全奖录取,最后选择就读斯坦福大学,攻读商业科学和工程专业。


郎平出席女儿高中毕业典礼


今天

 

郎平的成功并不局限于一块奥运会的金牌。她为中国体育界带来了全新训练手段、执教理念、管理机制和团队建设经验。郎平参考美国训练机制,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管理系统,

 

首先,郎平打造了一支高效和年轻化的复合型团队。该团队由主教练、助理教练、陪打教练、医生、康复师、体能师、营养师、科研、信息研究、数据统计等专业人才组成。由郎平掌印的中国女排教练组采用国际化机制,其医疗团队主要由美国医生和康复师组成,通过动态监测队员体能体质、做好训练和赛后恢复,解决了困扰中国多年的体能问题。

 

其次,郎平引入了“大国家队”概念。“大国家队”,顾名思义就是增加国家队球员人数。自从郎平接队之后,构建了“大国家队”的概念,集训的国家队大名单扩大到30多人,每次参加国家队集训的也有2030多人,老中青结合,每个位置总是保持三到四个人在竞争。大国家队、老队员和年轻队员在一起,可以传授经验,帮助年轻队员成长。郎平的带队原则是让人人都能比赛,给每一个人创造显示潜力的机会;在现有体制上进行管理创新,不论大与小,着眼点都尽量释放每个球员的能量。同时广纳贤才,为国家队建立各个梯度的预备人才。

 

最后,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郎平重视人性化管理和训练团队,积极主张运动保护和康复调节,从根本上提高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她请来美国专业康复师,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而制订相关的训练计划。这种“私人定制”的训练方法也首次在国内得以应用。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尊重运动员的个性价值,代替了从前严苛的“魔鬼训练”,使郎平的团队管理更具人性化。

 

这些改变,可能是郎平通过海外多年求学和执教经历为中国女排,甚至是中国体育,所带来最有价值的东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