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机床毫无希望!一位老总如此悲观,你怎么看?

 tompete 2016-08-23

小编的话:对于文中的观点,小编不持立场,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看完全文后,大家看法如何,都可以说说~



以下为全文:


前不久,一位机床企业老总来京,约我交流一下。该企业生产的磨床,在中国市场上已坐稳了头把交椅,产品在航空航天领域大量应用,就在前年还收购了一家德国的同行企业,可谓事业顺风顺水!



在交流过程中,该老总突然问我:你觉得中国机床行业还有希望吗?


听到他这样问我,我感到后脊梁一阵发凉!


作为一名在机床行业从业了20多年的人,我一直认为中国机床行业没希望了!然而这句话从他这样的企业老总嘴里问出来,我仍不免感到震惊!我所接触的机床企业老总,凡是做出一点成绩的,都是信心满满,人前人后谈理想、说规划,夸成就!没有人会提这样的问题。


我沉默了片刻后反问他:您觉得有希望吗?


他很肯定地回答:我觉得一点希望都没有!


接着他说,近几年由于收购德国企业的原因,常在欧洲跑,与欧洲同行交流多了,他强烈地感到中国机床行业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太大了,而且越来越大!


他的结论与我的不谋而合!




为什么说中国机床业没有希望了?原因有一下几个:




1、中国机床行业外表风光,实则根本不掌握核心技术。

       

机床的核心技术大多体现在关键的功能部件上,这始终是中国机床行业的软肋。


目前,中国上点档次的机床,所使用的关键功能部件都依赖进口,进口来源于欧洲、日本、台湾等地。


2、中国机床行业不掌握核心技术,政府要负一定的责任。


过去一说到中国机床零部件水平不高,板子总是打在零部件生产企业身上,其实这样的批评有失公允,原因有2: 


地方政府重视“整机”企业,忽视“零部件”企业。


各地政府在给予企业政策优惠和支持时,重整机而忽视零部件是普遍现象。


地方政府为什么这样子呢?因为整机厂的产值大而零部件产值小啊,在以GDP为评定地方政府的政绩标准下,政府部门有亲疏远近的区分是不可避免的;  

功能部件涉及很多方面,材料科学就是其中之一。

  

我国的材料科学水平一直很低下,典型的例子就是飞机发动机和高铁车轴仍依赖进口,就是因为材料不过关。机床零部件企业需要有先进的材料科学做支撑,否则他们就是在干无米之炊、无水之源的事,所以在材料不过关的前提下,要求零部件企业把产品做好是不现实的。


3、人才缺乏,传承不足


机床是技术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高技术人才。然而中国机床业人才缺乏,而且大量人才流失,更加剧了人才的匮乏。


我国制造业整体缺乏人才培育机制,造成人才缺乏是必然的。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人才乱象!企业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其他企业在薪水上加个千八百的,就挖走了;如果挖人单位还是同类机床企业也还好,坏就坏在挖人单位往往不是机床企业。这样的挖角造成人才传承断裂,令人扼腕!


技术不能在一个企业的人才中一代一代的传承,这个企业的技术沉淀和发展就无从谈起;反观德国,一个人在一家企业工作终身是常见的,甚至父一辈、子一辈在一家企业服务,人才的培养、传承、发扬、光大就是顺理成章的。


4、大企业只想用低端廉价机床挤死小企业,导致小企业生存空间狭小,无力发展壮大!


中国机床行业是一个很可耻的行业,那些个号称世界性的大企业,不思技术进步,开发高端的、可与国外抗衡的技术和设备,却大批量生产低档的、价格奇便宜的劣质机床,在市场上功城掠地,抢占市场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小企业只得用更便宜的机床应对,大家都赚不到钱,也就没有资源向高端化发展,所形成的局面就是低端廉价的机床泛滥,高端市场空白,长期无法占领,正好被国外机床填补。


在这样无耻的行业里,大企业还处处受到追捧,政府技改资金往往给了大企业,社会资源向大企业倾斜,行业展会也把最好的位置给大企业,一直弄得大树底下寸草不生!



 总结 
中国机床行业本来就与欧洲相差百年左右,而且欧洲还在大踏步前进,我们与人家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在此情况下,你说能不能有希望?!


文章来源于机床商情

和液压哥交流(QQ/微信: 2648949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