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虽然短暂,但是确是他用生命在燃烧自己。那么烟花的颜色为什么不一样呢,这里有什么秘密,好奇心就向下看哦!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它并未生成新物质,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有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能使火焰呈特殊颜色。把焊在玻璃上的铂丝(或用光洁无锈的铁丝)放在酒精灯上(最好用煤气灯)外焰里灼烧,至于原来的火焰颜色 相同为止。用铂丝(或铁丝)蘸取碳酸钠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将铂丝或铁丝用盐酸洗净后,在外焰上灼烧至没有颜色时,再蘸取碳酸钾做同样的实验,此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说过了焰色反应,不得不说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我们还有近似发音的颜色反应,同音不同调,同名不同的意思,我们来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吧硝酸与蛋白质反应,可以使蛋白质变黄。这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常用来鉴别部分蛋白质,是蛋白质的特征反应之一。含有苯环结构的氨基酸,如酪氨酸和色氨酸遇硝酸后,可被硝化成黄色物质,该化合物在碱苯酚与硝酸反应性溶液(如NaOH)中进一步形成深橙色的硝醌酸钠。多数蛋白质分子含有带苯环的氨基酸,所以有黄色反应,但苯丙氨酸不易硝化,需加入少量浓硫酸才有黄色反应。除脯氨酸、羟脯氨酸和茚三酮反应产生黄色物质外,所有α-氨基酸及一切蛋白质都能和茚三酮反应生成蓝紫色物质。该反应十分灵敏,1:1 500 000浓度的氨基酸水溶液即能给出反应,是一种常用的氨基酸定量测定方法。两分子尿素(NH2-CO-NH2)加热至180℃左右生成双缩脲(NH2-CO-NH-CO-NH2)并放出一分子氨。双缩脲在碱性环境中能与Cu2 结合生成紫红色配合物,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有肽键,其结构与双缩脲相似,也能发生此反应。可用于蛋白质的定性或定量测定。任何蛋白质或者蛋白质水解中间产物都有双缩脲反应。这个性质显示和蛋白质分子中所含肽键数目有一定的关系。肽键数目越多,颜色越深,但有双缩脲反应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或多肽。还原性糖类(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也可发生颜色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这种反应可以快速鉴别还原性糖的存在,但是斐林试剂需要现配现用。在过去就用这种方法检测尿液中的葡萄糖。CH2OH(CHOH)4CHO 2Cu(OH)2---△-→Cu2O↓ CH2OH(CHOH)4COOH 2H2O牵牛花在清晨时开红花,中午转为紫色。同一株牵牛花上的颜色为什么在不同时间会发生变化呢,这与指示剂有关系么?指示剂是化学试剂中的一类。在一定介质条件下,其颜色能发生变化指示剂、能产生混浊或沉淀,以及有荧光现象等。常用它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滴定分析中用来指示滴定终点;环境检测中检验有害物。一般分为酸碱指示剂、氧化还原指示剂、金属指示剂、吸附指示剂等。指示剂是用以指示滴定终点的试剂。在各类滴定过程中,随着滴定剂的加入,被滴定物质和滴定剂的浓度都在不断变化,在等当点附近,离子浓度会发生较大变化,能够对这种离子浓度变化作出显示(如改变溶液颜色,生成沉淀等)的试剂就叫指示剂。如果滴定剂或被滴定物质是有色的,它们本身就具有指示剂的作用,如高锰酸钾。1、酸碱指示剂。指示溶液中H 浓度的变化,是一种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其酸性和碱性具有不同的颜色。指示剂酸HIn在溶液中的离解常数Ka=[H ][In-]/[HIn],即溶液的颜色决定于[In-]/[HIn],而[In-]/[HIn]又决定于[H ]。以甲基橙(Ka=10-3.4)为例,溶液的pH<3.1时,呈酸性,具红色;pH>4.4时,呈碱性,具黄色;而在pH3.1~4.4,则出现红黄的混合色橙色,称之为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不同的酸碱指示剂有不同的变色范围。2、金属指示剂。络合滴定法所用的指示剂,大多是染料,它在一定pH下能与金属离子络合呈现一种与游离指示剂完全不同的颜色而指示终点。3、氧化还原指示剂。为氧化剂或还原剂,它的氧化形与还原形具有不同的颜色,在滴定中被氧化(或还原)时,即变色,指示出溶液电位的变化。4、沉淀滴定指示剂。主要是Ag 与卤素离子的滴定,以铬酸钾、铁铵矾或荧光黄作指示剂。酚酞指示液取酚酞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即得。 变色范围 pH8.3~10.0(无色→红)。铬黑T指示剂取铬黑T 0.1g,加氯化钠10g,研磨均匀,即得。淀粉指示液取可溶性淀粉0.5g,加水5ml搅匀后,缓缓倾入100ml沸水中,随加随搅拌,继续煮沸2分钟,放冷,倾取上层清液,即得。淀粉遇碘变蓝。本液应临用新制。甲基红指示液取甲基红0.1g,加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7.4ml使溶解,再加水稀释至200ml,即得。变色范围 pH4.2~6.3(红→黄)。紫色石蕊试液分子式(C7H7O4N)n 性状为蓝紫色粉末,是从植物中提取得到的蓝色色素,能部分地溶于水而显蓝色。石蕊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是pH=5.0-8.0之间。是一种弱的有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3300,在酸碱溶液的不同作用下,发生共轭结构的改变而变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随着溶液酸碱性的变化,其分子结构发生改变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变化:在酸性溶液里,分子是其存在的主要形式,使溶液呈红色;(由于[H ]增大,平衡向左移),在碱性溶液里,石蕊水解发生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产生的酸根离子是其存在的主要形式,故使溶液呈蓝色;(由于[OH-]增大,平衡右移)在中性溶液里,分子和酸根离子共存,因而溶液呈紫色牵牛花中含有一种花青素,它与紫色石蕊的变色原理差不多。经过一夜的呼吸作用细胞内二氧化碳很多,它溶于水显酸性,呈红色,天亮后随着光合作用增强,CO2逐渐减少,细胞液逐渐成中性,颜色从红变紫经过一天的光合作用,傍晚CO2浓度最小,颜色差不多是深紫色。颜色、焰色,变色是不是混乱了,不着急,慢慢来,我们还有最后一个显色反应,学会了你就是学霸啊!显色反应指一些物质在反应时呈现特殊的颜色,或者说将试样中被测组分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叫显色反应属于化学变化,属于NN型螯合显色剂,是目前测定微量的较好显色剂。显色灵敏度高,ε=1.1*104,λmax=508nm可直接测定Fe2 。反应是特效的,适用还原剂(如盐酸羟氨)将Fe3 还原为Fe2 ,然后控制pH=5~6条件下,Fe2 与试剂作用,生成稳定的红色配合物。属于含硫显色剂,能用于测定Cu2 、Pb2 、Zn2 、Cd2 、Hg2 等多种重金属离子。采用一致的酸度及加入掩蔽剂的办法,可以消除重金属离子之间的干扰。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反应灵敏度很高。如Pb2 的双硫腙的配合物:属偶氮类螯合显色剂可在强酸型溶液中与Th(Ⅳ)、Zr(Ⅳ)、U(Ⅳ)等生成稳定的有色配合物。也可以在弱酸性溶液中与稀土金属离子生成稳定的有色配合物。可用于测定稀土的总量。许多无机试剂能与金属离子起显色反应,如与氨水反应生成深蓝色的配离子,但多数无机显色剂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都不高。其中性能较好。下表为常用的无机显色剂what are you telling yourself you cannot do? it is up to you,either you think you can or cann't. whether you think youcan ,or you think you cann't -you're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