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00篇公号文,写给我的读者们。

 RoarZ 2016-08-23

这是Spenser的第100篇原创文章



写到第50篇的时候,就开始臆想,未来写到第100篇时,我会在哪座城市,做什么事,对自己是否满意,第100篇,会是什么主题。


每篇文章的开头,都有红色字体“这是Spenser的第X篇原创文章”,哼哧哼哧地写,数字越写越近,终于,100。


比起你当初怎么想到开公众号这个问题,更频繁被问及的是--看你天天忙成狗,这么多事,你丫的怎么还能坚持每周更新?


我说,仅仅是因为内心肿胀和情怀,你信么?


所以今天,借着这第100篇文,分享自己如何一篇篇原创文写到现在,也借这篇文章,想和一直关注我的读者们,表些心声。




首先,出发前,先问清你的初心


好些人看到我写公号带来了不错的商业变现和一些个人影响力,就嚷嚷着说他也要开公号,说也要写出一片美好未来。然后也看TA吭哧吭哧开始码字,一周,两周,三周,五周;一篇,两篇,三篇,五篇....然后,多半,都没有然后了。


若干天后,我问,最近怎么看你不更新文章了。


多数回复:哎啊,最近太忙了,时间不够用了。


其实我们彼此心里都清楚,时间不会不够用,只是觉得不值得,人和事,皆是如此。很多人一开始就低估了做一件事所要消耗的时间和心力,而又过早揣度事成之后的变现价值。


想要付出少,又想回报快,急功近利,没有耐心培育,结果导致失望。而文字,是最需要和时间做朋友,最需要时间的背书。当读者知道你功利目的的时候,他们就不想要了。


就像女孩都会问,你是喜欢我的人,还是只喜欢我的身体。


写公号文,不是卖产品,做一单是一单;一篇篇文章,是筑思想的墙,是蓄生命的坝,只有到一定量了,大家才明白你是怎样的建筑轮廓,是怎样的人生气势。


所以,你会发现写原创有影响力的大V,多半都是骨子里文艺的人,为写字而写字,为表达而表达。这个行业,是有精神的准入门槛的。至于后来几万的单篇广告,几十万的付费社群,几百万的内容电商,几千万的融资估值,那都是对前期积累的市场回馈了。毕竟不赚钱的自媒体,都是耍流氓


一开始,精神充当物质,再后来,物质就是精神。


朋友也想写公号的时候,一定会问我的问题是,我的文笔不好怎么办,我写的东西没人看怎么办。


我说,第一,现在不好有什么关系,别太在乎别人的感受,也别太把自己当回事。还不值得被人关注时,你就先练内功好了。大家都很忙,别说一年了,能翻开你一月前的历史,就已经称得上真爱。


第二,除了极少数人的天赋异禀,多数能力,都是可以训练的。写文,画画,练琴,恋爱,均是如此。我看我一年前写的文章,文笔矫情,思想naive,充满惺惺作态,像是在看一部自黑历史,恨不得全部删掉,但这就是真实代表了我的过去。


所以,不害怕,不要脸,别太功利,别想太多,先做起来,并享受自high的过程,就好。




其次,坚持是对外部反馈的最好回应


没错,我的外部反馈,就是你们,我的读者。


“懒”是人性,拖延症是人性表现,就像和肚子上的赘肉对抗,是永恒的战争。


而促成一个人能长期坚持做一件反人性的事,要有两大因素。第一,笃定为这事辛苦的未来价值,此刻不为物质,而为精神(刚才已表);而更重要的是第二条,阶段性的成就感反馈。


有多少公号,是死在勤勤恳恳更新了一年,用户订阅数上不了一万,文章打开率上不了一千。


说出的话没人回应,骂出的街打在空气,是会让人抓狂和奔溃的,就像走一场一眼看不到头的沙漠,谈一场没有终点的恋爱,会怀疑这种傻逼式的坚持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写了那么“久”,除了认识的人看下,后面就涨不了粉了,没动力了。


真的,是否与用户互动,往往能决定公众号未来生死。


我们这些可怜人,有一半的喜怒哀乐,都来自发出的一篇篇文章的阅读量和传播率,来自与读者积极的互动留言和打赏,钱都是爱。


我们通常很神经的,上一秒在为自己文章的传播率感到不可一世,下一秒在就因争取用户的打开率而卑微可怜。在点击发布的那一刻,感觉像是磕了药,不知道下一秒是high还是low。


后台的涨粉数字,就是自媒体人的精神鸦片,10W?阅读就是我们的奥运金牌,虽然有些大号们,拿金牌已经到手软。


这种感觉,只有做自媒体的人,才会懂。


所有事情,最困难的阶段,都是从0到1。一无所有时的陪伴,最感激。


我自己写了两年公号,第一年才拥有4000用户订阅,而第二年,订阅用户数翻了几十倍,同样也是一年时间。


而我也特别感激第一批原始读者,在我还是nobody的第一年,因为你们持续关注和留言互动,让我觉得写公号不孤独,让我傻逼似的写到还算不错的现在--我没有辜负你们。




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不断掏空,不断成长


后台经常收到读者温暖的留言,说看了你文章,受益匪浅。我一面感谢,一面自知:任何坚持——最大的受益者,都是自己。


当年大学时候,考托福考GRE的日子,特别有感触,想要写出高质量的作文,绝对不是背10篇范文就能下笔有神,而是先下手模仿几篇,才慢慢写出风格和感觉。换句话说,表达才是最好的记忆,才能整理、消化成自己的内容。


当我们赋予观点,发表洞见,即使这些洞见是多么不靠谱,观点是多么可笑和无知,但其实,我们是在完成自己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的螺旋式整理,一篇篇文章,像一个个支点,撑起我们思考世界的路径方法论。


很多人说写原创文就是不断地暴露自己,不断地掏空自己。他们说的是对的。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经验有限,知识结构有限,哪有那么多才可表,哪有那么多料可爆。我们正是因为知道自己会被掏空,才寻求不断进步,持续成长。


匮乏感是身后的魔鬼,逼着我们向前跑。


如今公众号,从前两年的蓝海泛红,到如今红到黑暗,自媒体竞争格局惨烈,在公众号流量崩塌的现实下(有多少公众号的用户订阅数较去年涨了一倍,打开率却掉了一倍),唯有让自己成长的步伐,快过用户成长的速度,你才能面对读者更加挑剔的审美,带给他们真正的价值。


所以,亲爱的关注了我的读者们,订阅了我公众号的用户们,感谢你们,让我不敢松懈,不敢慢慢成长。


也因为你们,让我一直相信--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写在后面今天继续送书——这篇文章是写给你们的,当然希望听到你们的精彩心声,这篇留言点赞数最多的五位,会得到我的新书《优秀的人都敢对自己下很手》是特别的签名加寄语版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