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石:奥运政治(3)——中国队频繁被“黑”背后折射出什么?

 伤心的小剑客 2016-08-23


 

关于中国频繁遭黑的原因,在云石君看来,这里面有主、客观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既然是比赛,裁判因素就不可避免。从历史来看,莫说中国队,即便是美国,英国,在奥运赛场上也不乏被裁判误判导致失败的案例。所以,对这些“被黑”的比赛,我们都有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非所有错失,都是蓄意所为,有些只不过是不幸撞上了那个道理上必须消灭,但现实中却无法杜绝的红线罢了。

 

其次,则是主场原因。像后期最为大家愤慨的女子接力。按一般逻辑来看,处理方式无非三条:或者直接驳回美国队重赛申请;或者美国重赛,过关后判导致美国失误的巴西队出局;或者美国重赛,过关后挤掉中国这个第八名。之所以最后选择第三种,很大程度上未必是有意针对中国,只不过美国在国际田联确实强势,而巴西又是主场之利,既然两者都不便得罪,最后只能牺牲掉第八名——而正好处在这个位置的中国则不幸中标。

 

当然,虽然客观原因固然不可否认,但主观上的针对中国,也确是事实。最典型的像体操项目,针对中国之打压可谓是赤裸裸不加掩饰,而多个赛场上针对中国选手的嘘声,也绝非用一个“客观因素”就可以回避。

 

为什么中国会在里约奥运赛场受到“歧视性”待遇?这其实与中国的国情,以及当前国际政经格局也大有关联。

 

作为人类文明史上最经典的中央集权国家,中国的政治体制,在以西式分权制衡为主流的当今世界,的确显得有些别具一格。而且,中国至今依然坚持红色意识形态,而在苏联解体后,红色意识形态在全球范围内已陷入低潮,西式自由主义控制国际主流舆论话语权,对红色意识形态多有贬损;最后,中国是一个黄种人国家,在白人占据主流的国际社会,本身也处于种族劣势。这种大环境下,中国作为孤独的坚守者,难免会让一些人产生“非我族类”的心理隔阂。

 

当然,奥运会作为一个强调开放包容的体育盛会,其组织理念绝对是禁止族群、体制、意识形态等歧视的。但毕竟组织是由人构成,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意见之争,所以在开放包容的整体理念框架下,有一些认识上的分歧在所难免——而舆论大环境决定了,这种种分歧,最终占上风的力量,肯定是偏向于对中国不利的一方的。

 

而具体到一项项赛事,裁判的地位以及个人素质,决定了他们的综合素养也不可能达到奥运会官方组织中的政客那种程度,个人执法受主观因素影响更大,所以在自由裁量权的运用上,有意无意的压制中国,在所难免。

 

当然,有人也说了,世界上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并非中国一个,坚持红色意识形态的也有好几家,黄种人为主的国家更是好几十,凭什么其他国家就没遭遇这种待遇——或者说歧视的并不这么明显?

 

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作为东亚大陆的拥有者,中国天生具备成为世界秩序主导者(之一)的潜质。可是,历史因素导致,当今世界秩序,依然由西方绝对主导,中国并没有获得与其地缘潜力相应的国际地位。一旦中国的这种潜力释放出来,全球秩序必然会因此发生巨大改变。

 

这种情况下,莫说现在把握全球秩序主导权的西方世界会因此忧心忡忡,哪怕是亚非拉国家,也会心怀顾虑。

 

这是人性本能决定的。人本质上是习惯稳定的,他们更习惯于面对自己可知可控的世界,而对自己无法准确预知的未知世界感到恐惧。人们对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哪怕明知道新事物里面也许蕴藏机遇,但由于人们无法准确判断可能出现的时代,是否会制造更多混乱,所以他们依然会忧心忡忡,甚至心存抗拒。

 

现在的中国,正好处在这种阶段。中国已经显露出了改变世界秩序的势头,但这种势头还没有发展到蔚为潮流,势不可挡的地步,所以尚不足以让人们完全判明大势,亦步亦趋,反而使他们陷入纠结和挣扎,而人追求安稳、可控意识,决定了这种挣扎的结果,虽然在理性上,让人们在国家和组织层面,愿意接受与中国的一些合作、沟通和交流——毕竟不能错失机遇,但在个人情感上,依然是抗拒心理略占上风——这是人们出于自保的一种心理本能。

 

当然,个人情感,一般不至于对政治、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但奥运会毕竟只是一个体育赛事,并非利害攸关的政治、经济盛会;其之裁决等行为,并非基于对利害关系和交易规则的遵守;而且包括裁判在内的一些工作人员,本身也不像政府成员或者企业员工那样,与奥运会或单项联合会组织有那么强烈的物质依附关系,这种情况下,他们难免会在工作之时,更多的发挥个人的主观情感,而轻视一些缺乏足够约束力的公平竞赛规则。

 

一旦掺杂了更多个人好恶,对中国的歧视自然就会流露出来。如果中国已经对现有世界格局产生重大颠覆,他们在认清现实的情况下,反而倒不至于有太多压制之心——毕竟木已成舟,再做这种小动作,不仅没什么意义,反倒显得自己小气。而且随着中国的崛起,必然会对体育组织多有渗透,再想蓄意打压还有可能殃及自身。

 

而如果中国还完全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比如像印度那样,那他们也更愿意体现自己的包容和公正(当然,这种包容和公正是居高临下式的)。可现在,他们既感受到了潜在的波涛汹涌,但至少眼下,这股浪潮还未成气候,只有在这个中国将起未起之际,他们才愿意借着奥运这个机会,即抒胸中之憋闷和不悦,又不会因此心有不安,更不会遭到什么实际损失。

 

这是从搞黑中国的裁判角度来说的。而从国人的反映来看,这次国人之反映,也是中国现阶段国家地位的一种很好体现。

 

这次面对中国队的被黑,国人的反映,应该说是愤慨与嘲讽同在,屈辱与不屑共存。

 

愤慨与屈辱,说明中国依然处在将起未起的大国崛起初级阶段,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获得了不错的硬实力,但软实力,尤其是国际影响力,却依然远远没有跟上。这种地位与实力的不匹配、甚至冲突,自然让人心怀不忿,颇为委屈。

 

不过,这种愤慨与委屈,与以前又有所不同。这种赤裸裸的被黑,如果搁在上个世纪的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引发举国的震怒,不过这一次,虽然愤怒与屈辱犹存,但感觉已没有那么强烈,情绪表达上也并没有十分过激,在对不公的舆论反击上,着力点除了控诉和斥责,同样也带着不屑和鄙夷。这也反应了国民心态的一种进步和成熟。虽然这种进步和成熟,还远未达到视之若轻的地步,但反过来看,这也正是中国当前国家实力和地位,在国民心态上的绝佳折射。

 

总而言之,奥运是体育盛会,但其以代表国家参加竞技对抗的形式,导致其不可避免的带上政治的色彩。只不过,奥运的体育属性,又决定了这种对抗,绝不像政治、竞技那样缜密严谨,而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这固然削弱了这种对抗的现实意义,但反过来,又在精神层面,更好的反映了人们对国家政治的真实想法和观感。而所谓的中国被黑,不过是当前阶段,世界对中国复杂感受的一种直观体现罢了。

 

当然,这种观感,肯定没有美国那种万众瞩目来的美妙,但本质上,也并不是坏事。如果中国依然是当年人们眼中那个积弱百年的愚昧之国,那么在奥运赛场上,也会获得了不少鲜花、掌声,甚至有可能得到某些判罚的倾斜。不过,这种“优待”,本质上不过是自居上位者,居高临下对弱者的施舍和怜悯,对一些小国来说或许可以安之若素,但对中国这种世界级地缘大国来说,与其说是鼓励,莫如说是一种侮辱。

 

中国的庞大体量,中国的骄傲历史,决定了,这个国家所能接受的尊重,只能建立在敬畏的基础之上,而绝非垂怜。虽然,敬畏二字,现在中国还不配全部拥有,但至少,这种“小心眼似打压”,业已表明,中国已经成功地成为人们潜在意识中的一个强者。至于未来能否在畏字头上再加上一个敬字,就得看中国的自身努力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