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3月26日,年仅25岁的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身边带着四本书:《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他的遗书中写着“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尽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今天被传诵至泛滥,他的死却预示着一个时代终结,另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假如说火红的80年代是理想主义的,娱乐的新世纪是消费主义的,那么中间的90年代填个什么词呢?“讲求实际”的90年代,它是这个小时代的预演,从关注世界与国运到关注个人境遇,与宏大叙事渐行渐远。 今天被认为是美好的东西在80年代都展现过了,无论多么短暂。90年代全面转向功利化、世俗化,用1997年因心脏病突发在45岁辞世的作家王小波的话讲,就是“一切都在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
新的时代到了,再也没人闹了。湖南台《快乐大本营》刷新了年轻一代的娱乐方式。年轻人避重就轻,远离政治话语、宏大叙事。 对,经济第一,政治第二,尤其是个人经济上的成功。 我是1992年到的广州。彼时满大街放着《涛声依旧》、《弯弯的月亮》、《小芳》等伪伤感的流行歌曲。没有了摇滚的激烈,也没那么惆怅,大家都忙着挣钱呢。 我初步落脚在海印桥下的一间广告公司,那里商业气息扑面而来,猛吸一口,喔,一个时代开始了。 普通百姓只想着怎么发财。怎么迎接新时代,让文人骚客自行去伤感吧。 90年代,新的阶层分化正在演进,有人不适。中国是个“忽然”阶层化的社会,30年间,一个人的社会身份或阶层标签可能几经变换,要形成西方成熟阶层社会的所谓“阶层共识”和“利益代言人”是困难的。这便是中国的“阶层之谜”。
1991年,海南海口市区,街头的小摊及租买房广告。 90年代,以《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时尚》等创刊为标志,传媒开始引领和培养“新中产”的生活品位。 “新中产”,与私营企业主、个体户等老中产区别开来,他们在住宅、衣着、谈吐等方面也与新兴工商阶层的“暴发户”不可同日而语。大家纷纷愿意“跟土豪交朋友”是近年来才有的事。虽然文化上占据一定优势,但“向上奔”和“穷忙族”才是新中产的两个基本特征。 美国专栏作家Paul moony赞叹,他所认识的几乎每一个中国人——学生、农夫、职员、CEO、学者、科学家,都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强烈的进取心。 这种全民驱力使整个国家步入一个上行社会。社科院陆学艺等社会学家提出的《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研究报告》中有一个重要结论——“中国社会的职业结构正在渐趋高级化”。 1978年以来,中国职业结构渐趋高级化,即在职业结构的总量中,低层次职业(生产工人和农业劳动者)的比重下降;而中层职业的比重则增加了。中高层职业人员30年来呈持续增长趋势,形成“向上流动的潮流”。 1991年,海南海口,海南省1991年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图/黄一鸣/FOTOE 从1999年开始,一个英国年轻会计师胡润开始编制中国内陆富豪排行榜。中国正颠覆西方“三代造就贵族”的阶层更替节奏,像潘石屹这样的新富阶层一代之中就换了三次身份,从农民到知识分子、经理人、富豪。 新世纪初,社会学家邓伟志主持的一项调查表明,61%的上海人“愿意和比自己阶层高的人打交道”。 不得不承认,在一个“上行的”社会结构中,势利是其必然产物。所以,你只能铆足了劲儿向上奔,如果你还想出人头地、占个好位置的话。当前“与土豪交朋友”、喊王思聪为“老公”,源头都在90年代,阶层的分化和固化延续至今。 人们选择默然接受这个现实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人从90年代开始就是成功主义导向的,意识形态被放在了一边。 1995年,海南岛星级酒店前印度服务生为中国女子开车门。奔驰车驾座旁挂有毛泽东像。图/黄一鸣/FOTOE 90年代,新世代还未上位,90后刚刚出生,80后还在成长,而他们的父母正在阶层之路上打拼。 1996年春,北京某公司在中关村竖起了一个硕大的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这句广告语预示着一个新时代到来了:点击、娱乐、漂移、全球一体。 而你的位置在哪里? 版权声明:本公号除发布对于时政资讯、社会热点、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原创评述以外,亦致力于优秀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与本公号编辑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