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既有作为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属性,也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等方面的公共性,因而是一种准公共产品。特别是民办职业教育融合了民办教育的灵活机动性和职业教育的实用性、针对性等特点,是与市场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因此,应当把民办职业教育作为产业来发展,实施企业化经营,服从市场竞争规则。 90年代以来,中国培训业勃然兴起。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行业,培训业对中国企业所造成的影响,比几百所大学更深远。 中国教育培训领域最早起步于公办高校剩余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发掘,主要有三个发展阶段: 教育培训行业发展阶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培训业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蒙昧期。蒙昧期的培训属于自发式的培训。在改革开放初期,甚至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已经有了培训,反应出来的基本就是技术类的培训,还有社工部文件要求的一些培训。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竞争的加剧和企业对培训的需求,企业自身也零星地引进培训,但是这个时候基本上还是企业内部的培训。 第二阶段,启蒙期。到了90年代后半期,培训开始进入启蒙阶段。当时的标志主要是以成功学为代表的软培训。而在此之前的都属于硬培训,所谓硬培训,其实就是搞技术的。当时,突然提出一个新概念——态度比能力更重要,并且一些组织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软培训就顺理成章地进来。 第三阶段,热潮期。启蒙阶段之后,台湾和香港的一大批培训师来到内陆,到了培训的热潮阶段。以陈安之、曾仕强为代表的大师,大师时代代表了一个不成熟的时代,成熟的时代基本上就会形成一个专家群体。知识本身是一个可传承的东西,但是大师所代表的东西是不可传承的。 第四阶段,反思期。热潮过后就是反思,一直到现在还是算反思的。管理培训业这么多的资源,这么多的公司,可给大家的感觉比较混乱。于是开始反思该怎么办,特别是呼吁加强行业监管,加强企业自律,这就体现了培训业自己对自己的一个反思。主要是因为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而且培训的门槛很低,什么人都来做培训。 咨询可以说是与培训相伴相生,但是,咨询相对于培训来说要好一点,因为咨询要求个性化,很难简单复制。而培训公司可以简单复制,然后通过规模化,降低每个培训者的成本,降低每个老师的成本。目前的这种状态还有待于提高。 第五阶段,全面提升期。从2010年开始,培训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面提升期。提升期的标志是出现一些趋向性的东西。培训行业已有一些逐步清晰的脉络,走向产业化,由数量化转向规模化,由传统方式转向E化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