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俞敏洪谈双减后教培机构转型:要遵循商业逻辑但不能被其左右

 skysun000001 2023-07-08 发布于北京

6月30日,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现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培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培训教育行业规范有序发展研讨会」。在四十多分钟的发言中,俞敏洪回顾了双减政策发布后,新东方应对、适应、调整、转型的全过程。他建议民办教育机构转型过程中,首先要遵循商业逻辑,但不能被商业逻辑所左右,还要思考是否可持续发展。

「我一直认为,国家一个政策如果出现,我们先不要去管这个政策本身合理不合理,因为它既然出现了,它一定是经过了反复的、各种各样的考量。」在短暂的寒暄后,俞敏洪切入双减话题,此次发言中,他多次表态对双减政策的赞成,「从头到尾没有听到过新东方说一句抱怨话」。

俞敏洪认为,双减的一大目的就是为学生减负减压,他反思教培机构在过去一段时间确实增大了学生的课业压力。谈到民办教育机构在双减后的规范有序发展,俞敏洪强调,民办教育机构和人士既要做到政策合规,也要做到内心规范。「你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你是不是真正的觉得自己在做的这件事情是有价值的,」他说,「双减之前,确实有一些培训机构想的就是怎么拿到投资。」而大量资金涌入教培行业也引发了教育行业的内卷,使行业曾经未遵循教育规律发展。

「我后来很庆幸新东方基本上没有怎么参与,那时候大量培训机构都投入了上百亿元,新东方投入了大概是1/10,10亿元左右。」他说

谈到双减后的教培机构转型,俞敏洪认为,首先要遵循商业逻辑,但不能被商业逻辑所左右,还要思考是否可持续发展。他举例创办东方甄选转型卖农产品有两个考虑,其一是找到一个国家永远会支持的领域,其二是能实实在在帮到他人。「什么最便宜的价格,什么最便宜的拍卖,什么最便宜的大家抢,这些东西都不是我们要做的。(要做的)就是我们每卖一个东西,农民能分到一点钱,我们自己也能有一点钱。」

教培机构完成调整后,未来如何争取政策对民办教育的支持?俞敏洪建议,第一步是理解政策,第二步是争取政策,第三步是想办法获得理解,第四步是和相关部门沟通,争取让政策更合理。

而随着教培机构逐渐撤出学科培训,减负还有诸多工作要开展。俞敏洪透露,除了培训机构,校内负担如何减轻是下一步要讨论的问题。「相关部门也在思考,如果我们要真正达到双减的目的的话,还要做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