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蓝莓35年

 中土勾陈 2016-08-24

蓝莓,一种新兴的世界性小浆果类果树,英文名 Blueberry,是中国对原产北美的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中蓝果类型的俗称。“蓝莓”作为该果树名 1998 年开始使用,最早见于吉林农业大学李亚东教授的文献材料中,1999 年在期刊中正式使用该名称。蓝莓的中文名为 “越橘”,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早期称之为“蓝浆果”。中国蓝莓的概念范畴是包括目前国内主栽原产北美的高丛蓝莓、矮丛蓝莓、兔眼蓝莓和原产中国的笃斯越橘,以及原产欧洲的欧洲越橘的果实和植株,与之相关的名称包括蓝莓、blueberry、越桔、越橘、蓝浆果、笃斯越桔(橘)。

1
中国的蓝莓科研历程


初始阶段 野生笃斯越桔的资源调查与研究阶段


笃斯越桔

中国蓝莓的科学研究最早可追溯到 1959 年,从吉林农业大学郝瑞教授就开展了长白山笃斯越桔的调查研究起步,至 20 世纪 90 年代对笃斯越桔的研究逐步深入,研究的领域涵盖矿质生理、解剖学、生态与资源、产品加工、果实营养等,虽然研究不够深入系统,但对栽培种越桔引进种植并形成产业化产生了积极影响,这是中国蓝莓科学研究的初始阶段。

这个期间的笃斯越桔研究单位主要是吉林农业大学,曲路平、李亚东、张友民、赵淑春等进行了相关研究;东北农业大学桂明珠对越桔花解剖、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资源研究所王向宏对越桔加工以及相关基层科研单位对越桔资源利用也有部分研究。

第二阶段 北美蓝莓的引进与研究阶段

第二阶段约从 20 世纪 90 年代至 2007 年。此阶段国内蓝莓科学研究方向开始向引种北美蓝莓和相应研究方向转移,期间虽对野生笃斯越桔仍有相应研究,但开始逐渐减弱。

1981 年开始,吉林农业大学开始开展国外蓝莓引种试栽和技术研究工作。1983 年,吉林农业大学郝瑞教授率先实施国外越桔栽培品种的引种、试验栽培工作,并成立吉林农业大学浆果研究所。

1981~2000 年,吉林农业大学引入蓝莓品种19 个,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引入兔眼蓝莓品种 12 个,这是国内最早的品种引进;其后,吉林林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果树所、大连大学也开展了品种引进工作。


中国第一个通过审定的蓝莓品种——美登,原产加拿大

在引进品种的基础上,吉林农业大学于 1985年开始,在吉林省长白山区的浑江市(现为白山市)、抚松县松江河镇、蛟河县、安图县等建立5 个试验示范栽培基地;1995 年初步筛选出适宜长白山区栽培的优良品种 4 个并开始推广栽培;1999 年获得中国第一个蓝莓品种“美登”的品种证书[吉农审字(99)第 58 号]。目前,全国共审定(登记、备案)蓝莓品种22 个。虽然各地也进行了部分育种研究,但尚未形成全面超越原有品种的自主培育的新品种。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品种仍主要引自国外。


蓝莓组培工厂化育苗

在引进北美蓝莓品种的同时,国内也相继开展了苗木繁育和栽培技术的研究。1990 年,陈慧都、郝瑞等发表了越桔组培工厂化育苗研究成果,使中国蓝莓产业苗木繁育技术居国际先进水平。1992 年,李亚东等研究了越桔绿枝扦插育苗技术。之后,各地开展了蓝莓育苗研究,苗木繁育技术的完善,尤其是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的应用,加速了中国蓝莓产业的发展。

第三阶段 全国蓝莓科研大合作阶段


2008年中国园艺学会小浆果分会成立

第三阶段从 2007 年至现在。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的启动(2007年),以及中国园艺学会小浆果分会的成立(2008年),极大地促进了全国蓝莓科研的大合作,是中国蓝莓科学研究发展最快、最深入的阶段,涵盖了蓝莓栽培技术和栽培生理、贮藏与加工、病虫害防治、果实品质与保健功能、产业经济研究等各个领域。


2014中国国际蓝莓大会在青岛举行

2009 年,吉林农业大学制定了吉林省地方标准《蓝莓栽培技术规程》,并于 2015 年制定了《无公害农产品 蓝莓设施栽培技术规程》。2014~2015 年,沈阳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根据研究成果分别制定了辽宁省地方标准《蓝莓贮藏技术规程》和吉林省地方标准《蓝莓鲜果包装贮藏运输标准》,实现了鲜果贮藏及相关环节标准化。2015 年 8 月,农业部行业标准《蓝莓保鲜贮运技术规程》颁布实施。

2
中国的蓝莓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蓝莓引种栽培始于1983 年,由吉林农业大学郝瑞教授从国外引种开始。1998 年,佟立杰先生开始考察国内蓝莓栽培可行性,并与吉林农业大学合作,实现苗木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2000 年,吉林农业大学技术支持山东青岛胶南建立国内第一块蓝莓产业化生产基地,开始了中国栽培蓝莓产业化种植,两年间面积达到 33. 3 公顷,以青岛杰诚食品有限公司为建设主体,成立青岛蓝玫瑰果实有限公司,推出“蓝宝实”品牌;同年在吉林白山(抚松县松江河林业局),次年在辽宁丹东、贵州麻江等地也开展了蓝莓产业化种植。


2015蓝宝实有机蓝莓新果季北京发布会

产业发展前期速度较慢,2007年,全国栽培面积 1323 公顷,产量 390 吨;其后发展迅速,截至 2014 年,全国已经有 20 多个省市区开展了蓝莓产业化种植或试种,栽培面积超过 2 万公顷,产量超过 1.5 万吨。而 2015 年栽培面积达到了近 3 万公顷,产量达到 2.5 万吨。

蓝莓规模化生产基地

在目前国内蓝莓露地生产中,规模化基地山东果实集中成熟期在 6 月上旬至 7 月底,辽宁在 6 月下旬至 8 月上中旬,吉林在 7 月初至 8 月底,贵州由于种植类型主要为兔眼蓝莓,成熟期与山东重合。浙江、安徽、湖北等地,集中成熟期在5 月中旬,湖南、江西、广西等地可提至 5 月上旬,云南由于海拔差异大造成很大成熟期差异。在辽宁、山东两省,日光温室和大棚生产,可使果实成熟期明显提前,温室生产果实成熟期在辽宁可提早至 4 月上旬。

中国蓝莓加工初期以野生笃斯越桔为主要原料,后期随着全国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种植果开始成为加工原料果,但加工比例约为 15%,大部分种植果作为鲜食果进入终端市场。


蓝莓饮料加工

20 世纪 80 年代初,吉林安图、黑龙江尚志、内蒙古加格达奇等地就开展了果酒、饮料加工,吉林安图山珍酒厂生产的笃斯越桔酒曾获得农业部银质奖,加格达奇酒厂酿制的笃斯酒、笃斯香槟销往北京、湖北、河南、广州等地,但加工能力仅有数吨。到 20 世纪 90 年代,采集的笃斯越桔果实一部分鲜食和加工利用,如大兴安岭最大的生产企业北芪神饮料厂,加工能力仅有 40 吨;另一部分以冻果形式出口。

进入 21 世纪,尤其是“蓝莓”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区的野生笃斯越桔加工进一步趋热,出现了“北极冰”“蓝牙”等品牌。据 2012 年调查,黑龙江伊春和加格达奇每地有 20 家以上的野生笃斯越桔加工企业,尽管规模偏小,产品仍全国销售,也进一步推热了蓝莓的概念,推动了蓝莓栽培的发展。但是,笃斯越桔单产低,在丰产年份,高产地块产量仅有 500 ~1000 公斤/公顷。且多数分布偏远,采摘利用困难,采收成本高,限制了产业快速发展。


佳沃品牌名称寓意“佳品天成,源自沃土”

近年来,伴随种植范围的扩大和种植规模的扩大,蓝莓加工企业以黑龙江、吉林两省为主的局面被打破,辽宁、山东、湖北、北京等地也相继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的蓝莓加工企业,如联想集团投资的青岛佳沃、襄阳的佰蒂(新三板挂板企业)、连云港的沃田(新三板挂板企业)等。加工品主要为初级加工的果汁饮料、糖果、乳制品、烘焙食品、果酱、果酒、果冻、干果等,深加工的保健品、药物及药物中间体等还很少。

3
中国蓝莓产业发展之路


中国蓝莓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初期的盲目扩张已造成了品种适应性问题、种植技术跟不上问题、种植户粗放管理问题等等,蓝莓产业需要可持续发展和理性投资。

1
区域合理规划

蓝莓成熟季的采摘对劳动力需求量较大,尤其是在南方地区蓝莓成熟季与雨季重合,及时采摘对劳动力需求更大。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因采摘不及时,已出现落果、“水”果等现象。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种植规模,引导种植者理性投资种植,避免区域性劳动力不足。

2
行业组织化

自 2015 年中国蓝莓种植进入一轮高速增长阶段,不仅有产业资本和大型企业投资种植蓝莓,农户也开始加入种植的行列,地方政府或区域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行业组织统购、统销,将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3
种植标准化

相对一般水果,蓝莓在前期的土壤改良、后期的水肥管理均有着较高的技术要求,而且由于地区差异、物候期条件差异,造成了种植技术的差异,苛求种植者完全掌握种植技术是不现实的,种植环节的问题直接影响鲜果产量和品质,目前国内单位面积产量很低,多数管理较好果园仅约为国外单产的 1/2。研究选育不同区域适应的品种,进行科学、标准的种植技术规范,应是科研领域的研究重点。

4
产品商品化

中国现已形成的蓝莓主产区有3 个:露地果 6 月上旬至 7 月底成熟的山东产区和贵州产区、6 月下旬 ~8 月底成熟的东北产区、5 月中旬成熟的华中地区,全国蓝莓鲜果市场区域间调配成为必然,蓝莓的包装、冷藏、贮运必须按商品化运营才能与终端市场有效对接。

蓝莓作为小浆果,果子虽小,但市场和产业空间巨大。因此,蓝莓产业发展的合理路径是实现品种区域化、技术本地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商品化和产业信息化。“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理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小浆果,大产业”是所有蓝莓从业者共同的努力方向。蓝莓作为新兴的世界性果树,在中国经过 35 年的科学研究与 15 年的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了科技、企业、市场、政策支持等产业发展的必备要素,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本文改编自《中国蓝莓35年——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吴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