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别名珠红、珠蓉、树梅(福建、台湾)、山杨梅(浙江)等,为杨梅科杨梅属亚热带常绿乔木果树。 杨梅原产中国东南各省和云贵高原,浙江省余姚市境内发掘的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杨梅属花粉,说明早在7000年前,该地区就有杨梅生长。 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西汉古墓和广西贵县罗泊湾西汉古墓中都发现保存完整的杨梅果核,证明早在2000年前人们就已将杨梅果实作为食用。 有关杨梅的文字记载,始见于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7)的《上林赋》,其中“腁枣杨梅”中提到的“杨梅”即指今天的杨梅。 古人描写杨梅的诗词不少,宋朝诗人平可正写道: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味比河朔葡萄重,色比泸南荔枝深。 杨梅是喜酸性植物,多种于山上,尤以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在70%以上,年平均气温15~20度的小气候环境最佳。 杨梅雌雄异株。杨梅花小,为风媒花,雄花花粉量大,花粉能随风飘至几千米之外。所以,雌杨梅多,雄杨梅少。 杨梅的成熟期往往与江南的“梅雨”同期,一阵杨梅雨,一阵热烘烘的太阳,便把满山满坡的杨梅催红了。 全国共有杨梅种植面积450余万亩,年产量100万吨。除中国外,目前其他国家和地区均无杨梅产业化报道。 我国起码有7个“中国杨梅之乡”,包括浙江省余姚市、台州市黄岩区、慈溪市横河镇、仙居县、温州市瓯海区、兰溪市、湖南省靖州县等。 余杭市三七市镇石步村有一片古杨梅林,约有2000株,树龄在120~150年由此这一带建立了“古杨梅林景区”。 靖州隶属湖南省怀化市,有苗、侗、汉等17个民族,其中苗、侗等少数民族人口占74%。靖州杨梅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史。清代,靖州杨梅是朝圣的贡品。 世界杨梅出中国,中国杨梅出浙江。浙江省现有杨梅栽培面积135万亩,预计今年杨梅总产量将达到57万吨,平均每个浙江人可以分到10.4公斤杨梅鲜果。 我国现有杨梅栽培品种(系)300多个,主要栽培品种4个,分别是东魁、荸荠种、丁岙梅、晚稻杨梅。 东魁杨梅原产浙江黄岩,属江口镇东岙村杨梅果园中选出的实生变异品种,由我国著名果树学家吴耕民教授定名。果形特大,平均单果重为25克,最大果重达50克。 荸荠种杨梅原产浙江慈溪市和余姚市,三七市镇张溪村实生杨梅树变异株系,已有360余年历史,以果实香气浓郁、颜色乌黑的优点赢得市场,栽培面积、产量仅次于东魁。 黑晶杨梅原产浙江温岭市,为乌梅类大果形杨梅品种,外形美观,大小适中,品质优良,为浙江省农业厅近几年的推荐杨梅优良品种。 在浙江省的杨梅品种中,东魁的亲缘关系与黑晶最近,与早色最远;荸荠种与晚荠蜜梅最近,与黑晶最远;丁岙梅与晚稻杨梅都与黑晶最远。 白杨梅是杨梅中的稀有品种,颜色从粉红到乳白不等,而其中以通体乳白的水晶杨梅最为稀有,相传是西施的泪珠和范蠡的鲜血融合野果而成。 优质杨梅果肉的含糖量为12%~13%,含酸量为0.5%~1.1%,富含纤维素、矿质元素、维生素和一定量的蛋白质、脂肪、果胶及8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其果实中钙、磷、铁含量要高出一般水果10多倍。 杨梅有生津止咳、帮助消化、利尿益肾、去暑解闷等多种功效。著名医药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介绍,杨梅具有收敛消炎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有抑制作用,能治痢疾、腹痛、腹泻等。 杨梅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糖水杨梅罐头、果酱、蜜饯、果汁、果干、果酒等食品。 江南不少地方保留着用杨梅浸白酒的做法,俗称“杨梅酒”,此酒色泽鲜艳,最为香郁,有开胃祛暑、消食止泻的功效。 杨梅虫是果蝇的幼虫,自然环境下生长的杨梅中基本上都会有这种幼虫的存在,对人体无害。如果有心理障碍,用盐水泡杨梅去虫效果最好。 浙江黄岩发明的罗幔杨梅用防虫网覆盖杨梅树实施隔离栽培,既隔绝果蝇产卵,又避免采收前期喷药防治增加安全隐患。但成本挺高。 自然生长的杨梅树体高大,高达4~5米,每逢杨梅采摘季节,时有人从树上跌下受伤。现多实行矮化栽培,树高多在2米左右。 杨梅凋萎病是近年来危害杨梅产业的主要病害,发病后3~5年整株死亡,堪称杨梅中的“癌症”。浙江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研究认为拟盘多毛孢菌是引起杨梅凋萎病的罪魁祸首。 杨梅枝繁叶茂,树冠圆整,初夏又有红果累累,十分可爱,是园林绿化结合生产的优良树种。孤植、丛植于草坪、庭院,或列植于路边都很合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