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炼字-2015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系列

 许愿真 2016-08-24

 诗歌炼字-2015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系列

2015年语文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1)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4分)

(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4分)

【答案】(1)(4分)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2)(4分)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试题解析】(1)该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考生在阅读题干时必须明确题干要求说明的是“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答题区间是“前两联”,重点要把握的是“时空变化”,一个是时间,一个是空间。时间上,第一联先写的是在水上行舟,舟随山转,而后豁然开朗,这是白天所见之景;第二联再写树边泊舟,峰头月圆,这是暮夜所观之象。空间上,写了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其中有近景(孤舟山曲、树杪船帆),远景(平川、峰头、圆月),视野由低到高,布置巧妙。(2)此题考查考生对炼字型诗歌鉴赏题型的把握。考生可从字的本义,在诗句中的意义,以及其表达效果等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如,①荒,荒凉冷落;瘦,贫瘠。(字的本义)②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放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③作用效果:“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在感情上所起作用)考生若能准确解读诗歌(借助注解),按老师平时所教方法来对炼字型题目进行答题,与答案应该没有多大出入。

【命题意图】这是一道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题目,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考核的是的“炼字”,分析诗歌中某些字的含义和技巧。

【考试方向】近年来课标卷的诗歌鉴赏题目,重点放在诗歌的内容的概括、情感的探究和手法的赏析上,但炼字诗中是重点,每年都有考核的省市,因为炼字是诗歌特有的艺术。

【得分要点】诗歌的炼字有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答题时从这四个角度进行分析,找到重点,不要面面俱到,此题的重点是“炼境”和“炼情感”。注意答题的模式,首先解释字的含义,然后解释在诗中的意思,最后从“意境”“情感”“结构”“手法”中的某些方面分析效果。

【母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请赏析颈联的高妙之处。(3分)

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也有人说“夕望”二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

(3分))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比喻(视听结合或联想和想象皆可),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宁静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手法、内容、景物特点各1分)

①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月下“夕”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照应了题目中的“招客”。

②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山川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消暑邀请。

③说全诗以“夕望”来 统领全篇,亦可。(3分。3种答法选其一。结合四联逐一作分析。)

考点:鉴 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分析:此题相对开放,解答此题,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对全诗的每一联进行分析,点明各联跟“夕”或“望”的关系即可。读后可知,这首诗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首联写海天、山、川,为远景,仰视和远眺之景;颔联写城中灯火和水中星河,颈联写古木、平沙,两联为近景,俯视之景。以上三联所写景物,皆望中所见,均为傍晚时分(夕)的景物。尾联由所望的“夕”景生发感想,邀请朋友来此“消暑”。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母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江   

           陈允平①

草 舍蔬畦绕,柴门竹迳通。

断云遮落日,细雨湿斜风。

 野艾抽花碧,山茄②带叶红。

烟深南浦远,难认楚江枫。

注:①陈允平,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诗人,曾因图谋恢复旧朝之嫌入狱,晚年隐居四明日湖。②山茄:又名洛神花。

你认为“细雨湿斜风”一句中哪个字最有韵味?请简要赏析。(3分)

这首诗的感情委婉含蓄,简要分析作者表现了哪些感情。(4分)

【答案】

参考答案一:“湿”字最有韵味。(1分)湿,意为打湿、湿润。诗人想象丰富,用词新颖,(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和风伴随细雨的景象。(1分)

参考答案二:“湿”字最有韵味。(1分)湿,意为打湿、湿润。风本来是看不见的,诗中描绘细雨打湿斜风,将无形的清风化为有形(1分),写出了雨随风飘的旖旎之态(1分)。

(指出“湿”字1分,结合诗句分析作用或特色1分,分析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给分。)

参考答案一:前三联描写自己隐居的环境,草屋前后菜畦环绕,竹径通幽,举目远眺,云霭遮住落日,细雨伴着微风,碧绿的艾草与火红的山茄交相辉映。表达了诗人对村居(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尾联遥想当年,南浦遥远,江枫难辨,浓重的家国之思涌突然上心头,兼有平生志愿无法实现的惆怅之情。(2

参考答案二:先描写自己隐居的环境,草屋前后菜园环绕,柴门后是一条两旁种着竹子的小路。举目远眺,云霭遮住落日,细雨伴随着微风。艾草茂盛,山茄盛开。表达了诗人对村居(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接着运用了乐景衬哀情的手法。在美好闲适的环境中,往事难以忘怀,遥想当年离别时的南浦已相隔遥远,记忆中的楚江枫叶已无从辨识,抒发了作者虽然隐居江村,但是心系国事,平生志愿无法实现的惆怅之情。(2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本诗作者陈允平,由注释可知,他是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诗人,曾因图谋恢复旧朝之嫌入狱,晚年隐居四明日湖。从诗作内容看,前三联所写江村之景,草屋、菜畦、竹径、云霭、落日、细雨、微风、艾草、山茄,构成一幅清幽画面,恬适之情溢于言表,表达出诗人对在这里的隐居生活的喜爱;最后一联,“南浦”是水边送别之所,“楚江”是长江,都是当年去隐居时的离别之地,而此时作者仍念念不忘,表明诗人虽隐居,仍不能忘记自己的当年的志向,表达出一种惆怅之情。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母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相关的问题(10分)。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

一渔竿:古代许多隐士垂钓水滨,因而渔竿成为了隐士或者隐逸生活的一种标志。

颈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5分)

尾联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分)

【答案】

最传神的字是“吞”和“醉”(2)。“吞”,表现谷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醉”,写出山花装点栏杆、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两个字表现了高冠谷秀丽清幽的自然环境(2),表现了作者对原来隐逸生活的留恋之情(1)。

用典和借代(加上分析共4分),表现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1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可根据关键词“五斗米”而联想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渔竿”借这一意象来表现隐逸的生活,而“辜负”就自然是表现了作者不得不放弃、割舍自得闲适的无奈之情;联系“五斗米”的典故,很容易得出作者的矛盾心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