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

 中小学阅读写作 2021-03-19

考点13  鉴赏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是鉴赏诗歌的关键,因为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歌的思想内容、诗人的观点态度,都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表现出来。诗歌中的大部分词语的意义是明确传达给读者的,意思明确,容易理解;而有的词语则含义丰富,必须通过仔细揣摩才能体味出它的妙处。

从历年中考命题来看,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赏析诗歌的遣词造句和语言风格两个角度入手,一是对诗歌中词语运用的鉴赏,一是对诗歌语言风格的鉴赏。

 一、品味词句

阅读诗歌,一是要品析诗句之中精炼传神的词语,即“抓炼字”。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炼、传神。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这些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和副词等。二要注意赏析诗句中的叠音词、色彩词、拟声词,品味这些词语独特的表达效果。   

 二、赏析风格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不同的诗人或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古代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特征有:清新雅致、平实质朴、含蓄隽永、绚丽飘逸、雄浑壮阔、形象生动、豪放旷达、沉郁顿挫、慷慨悲壮、婉约细腻等。

赏析语言作用常用术语有:言近旨远、浓墨重彩、淋漓尽致、脍炙人口、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登峰造极、言简意赅、细腻传神、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于言外、音节和谐、富有音乐美等等。

鉴赏诗歌语言的方法技巧

一、评析诗中词语运用的妙处

古人作诗写词讲究炼字炼句,以便传神动人。阅读古代诗歌,评析诗人炼字炼句技巧和作用,有助于深入体会诗歌丰富的内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评析:

1.评析“题眼”所谓“题眼”,就是指诗歌标题中提挈全篇、精练传神的字词。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闻笛”,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喜”。在阅读中,发现并评析“题眼”,可以帮助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

2.评析“诗眼”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诗眼”、“词眼”,有时指的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指的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怜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尾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一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

3.体会那些具有不同特色的词语运用的妙处。例如:

①体会以动衬静的词。如王维《山居秋瞑》:“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喧”和“动”二字,以动景衬静景,以便更好地表现诗人恬静的内心世界。

②体会化静为动的词。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曲中“聚”“怒”二词化静为动。山本来是静止的,着一“聚”字,很好地表现了峰峦众多,聚集到一起的动态。“怒”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的气势。

③体会以动写静的词。如张先《天仙子》:“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着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娇花上,像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破”、“弄”两词,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力。

④体会以实显虚的词。如宋祁《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春意”是只可感知,不可听闻的。春天来了,红色的杏花挤满枝头,诗人就在这幅春景图上着一“闹”字,用拟人手法,把它写活了。这一“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

⑤体会以乐衬哀的词。如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鸟语花香,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泪落心惊。句中的“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奇形象,而且增添了诗人的离愁别恨。这样以乐景衬哀情,就使哀情更哀了。

二、鉴赏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风格主要有:

1.含蓄。即往往在于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情感,而是将情感融于所描绘的形象之中。含蓄的手法,可以使诗歌所表现的情更深、意更重、味更浓。

2.平淡。即质朴。有些诗歌的语言力求朴素,不加修饰,不追求词藻的华丽,在平淡平实之中蕴含着深意。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3.明快。语言直接、明朗、爽快、干净利落。

4.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给读者以清风扑面之感。

典型例题

1.(2019益阳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B.颔联以景喻人,诗人以“蓬”“雁”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C.颈联写塞外奇观,其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尾联写作者到了边塞却未遇到将官,表达了作者对都护没有前来拜见自己的不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表达了作者对都护没有前来拜见自己的不满”有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我们似乎看到了威风凛凛的都护将军,正指挥大军奋勇作战的场面;也隐约感受到了诗人年轻时勇猛威武的神采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故选:D

(2) 《而庵说唐诗》评价本诗时说:“'大漠’'长河’联,独绝千古。”请仔细品读颈联,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该联的画面。

②请从语言方面赏析其“独特”之处。

【答案】①示例:浩瀚无边的沙漠上,一缕孤烟扶摇直上,直插云霄;苍茫暮霭中,滔滔河水绵延千里,一轮红日在水天相接的地平线上缓缓下沉。 ②赏析语言:“直”表现孤烟之高,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写出了塞上景色苍凉雄浑的特点;“圆”表现落日之低、之圆,写出景色壮阔、温暖的特点。

【解析】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主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要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本题中抓住,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之景物,通过“直”“圆”的分析可以得出答案。

②此题考查重点语句的赏析,可从所写景物体会图画美;可从“大”、“孤”、“长”、“圆”几个形容词体会线条美;可通过想象,联想景物的色彩,体会色彩美;更可整体所写景物,考虑诗歌的意境美。这两句诗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从茫茫大漠到地下的河流,空间广阔,层次丰富;这两句诗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能结合诗句,言之成理即可)

2.(2020梧州中考)古诗赏析,完成下列题目。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语言风格来看都是粗犷、豪放的,充分体现了苏轼豪放派的诗词风格。

B.这首词的上片以“牵”“擎”“卷”等词展现出装备齐全、人数众多的狩猎场面,突出表现了词人虽然年近不惑仍“狂气”十足。

C.“何日遣冯唐”一句,词人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赦免自己、重用自己,表达了词人内心的苦闷以及对朝廷的愤懑之意。

D.词末“射天狼”表达了词人企望驰骋沙场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抒发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ABD.正确。 C.有误,“遣冯唐”用的是汉文帝时派遣冯唐赦免魏尚并让后者复出杀敌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朝廷重用自己的期待之情,而非C项中所说的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所以C错误。 故选:C。

3.(2020扬州模考)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雨后田间杂纪

杨万里

田水高低各斗鸣,溪流奔放更欢声。

小儿倒捻青梅朵,独立茅檐看客行。

(1) 说说一二句中“斗”“欢”两字的妙处。

【答案】“斗”字写出溪水在高高低低的田间流淌激荡时发出的声响;“欢”字写出溪水丰沛,流量大,流速快的特点。运用拟人的修辞,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理解和鉴赏。“炼字”这种题型一般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炼字型答题基本模式:(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这个“斗”字写出溪水在高高低低的田间流淌激荡时发出的声响;“欢”字写出溪水丰沛,流量大,流速快的特点。运用拟人的修辞,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 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三四两句所呈现的画面。

【答案】一个小孩手拈一枝盛开的青梅花朵,来来回回地转动,独自站在茅屋檐下,好奇地盯着过往的行人。

【解析】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应当结合具体的诗句意思来理解分析,诗歌的三四两句写到:一个小孩手拈一枝盛开的青梅花朵,来来回回地转动,独自站在茅屋檐下,好奇地盯着过往的行人。

4.(2020山东模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金城北楼

【唐】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金城,在现今的兰州。②磻(pá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③体道:是指体悟道理。④更:经历。

(1) 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这首诗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示例:湍流之上,急奔的水流声好像离弦之箭的破空声;高挂在城头上空的一弯月亮形同一张悬着的弯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句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颔联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描绘诗句的画面,切忌翻译诗句的意思。颔联写水流的急,月势的静,两相映衬,衬托出诗人欲动不能、欲静还动的心境。描述时,可抓住“水流”“月势”的特点,用优美的比喻句描述出来。

(2) 结合诗歌内容,赏析“至今羌笛怨无穷”中“怨”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一:“怨”,哀怨的意思,表面上是羌笛的怨声,其实也是诗人的怨声。眼下的边关并不安宁,社会也不太平,忧怨的笛声,是对富国强兵的期盼,是对成守边疆英雄的呼唤,更是对边关形势的担忧。

示例二:“怨“,哀怨的意思,表面上是羌笛的怨声,其实也是诗人的怨声。尾联写对边关形势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的深沉情感。

示例三:怨:哀怨,至今羌笛的哀怨声穷尽,写出了诗人关注边塞的形势,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闷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中关键词的赏析。答此题,要理解诗歌大意,把握作者情感的基础上理解“怨”的内涵。“怨“表面上是写羌笛的怨声,其实是诗人借羌笛的怨声,表达自己内心的哀怨:对边境战事频发,社会不太平的哀怨;对边关形势的担忧。对和平的期盼。据此作答。

5.(2019杭州模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唐】张渭

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从全诗看,“梅”的开放是在什么时候?

【答案】早春。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赏析能力。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解答。。“白玉条”更能体现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故是早春。

(2)三、四两句语言质朴,但有着无尽的意蕴,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这两句是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解说诗句的大意;其次抓住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字词,结合全诗明确这一关键词语所蕴含的感情;第三,整理表述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本题考查鉴赏诗句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解说诗句的大意;其次抓住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字词,结合全诗明确这一关键词语所蕴含的感情;第三,整理表述作者所抒发的感情。“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人们不知道寒梅靠近溪水而提早开放,以为那是经过冬天而尚未消融的白雪。这两句是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