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的语言

 学思践悟必有成 2023-04-02 发布于甘肃

【2023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诗歌的语言(1)
必备知识+方法技能
鉴赏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品味关键词(炼字)、赏析诗眼、赏析关键句(炼句)和赏析语言风格。其中品味关键词(炼字)和赏析关键句(炼句)是热考题型。
一、炼字(含诗眼)
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所谓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一般说来,所炼之字是点明主旨的关键字,或是一首诗一句诗中最精辟、最灵动、最关键的字。高考炼字类试题主要考查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和叠词。

素养导向
类型
作用
典例

动词
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效果,赋予形象以动态感。
如2011·天津卷
《骤雨》颔联“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两句中的“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形容词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物象具体、生动、直观、形象。
如2013·湖南卷
《钓船归》首句“绿净春深好染衣”中的“净”字,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名词
多个意象名词连用可营造出富有情韵的意境。
如2012·广东卷
《余杭四月》颔联“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使用了名词排列(意象并列)的组句手法。上句将“朱樱”“青豆”“酒”三个名词(意象)排列。下句将“绿草”“白鹅”“村”三个名词(意象)排列,营造出一种富有情韵的画面。

活用词
临时改变词性,往往为诗眼,具有化静为动、化庸常为神奇的功效。以动词、形容词的活用居多。
如2015·广东卷
《早过大通驿》颈联“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两句中的“软”“轻”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软:使……柔软;轻:使……轻。江水本窈深而显冷涩,但在习习晨风吹拂之下竟显得柔软,“软”字很形象地写出晨风轻轻吹送、江水微微波褶的情状,从中亦可见出诗人早过大通驿的轻快心情。

数量词
数词或具有虚拟意义,侧重夸张渲染;或具有动词意义,凸显动态,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如吴文英的词《风入松》上阕:“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其中“一丝柳、一寸柔情”,形成贴切的暗喻,使这种伤痛更加形象,更加感人。

叠词
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其次在于加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除此之外,叠词还可以描摹各种声音,收到生动、形象的效果,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杜甫《登高》颔联“萧萧”“滚滚”两个叠词形象地写出了秋天落叶纷纷、茫无边际的情态,“滚滚”写出了长江汹涌奔腾的气势,使人读来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使诗歌意境更显得沉郁雄浑、壮阔博大,也为后面写“悲秋”蓄足势。

虚词
这里的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运用恰当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如:2014·四川卷
《秋暮吟望》颔联“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两句中的“常”“偏”两字,“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课内奠基
1.动词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穿”“拍”“卷”三字生动形象,请加以品味。
【答案】“穿”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乱石的陡峭、尖锐;“拍”字,运用拟人手法,点出了江流湍急的气势;“卷”字,表现了江涛冲击堤岸后形成雪花的力度。这三个动词形象生动地描摹出赤壁山势的险要高峻和水势的汹涌澎湃,有声有色地展现了古战场雄壮的画面。

2.形容词
请简析“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中“阔”字的作用。
【答案】“阔”字既写出了景物的特征,又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3.副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中的“方”“始”有何表达作用?
【答案】表现了生命尽头透出的一股执着与坚韧的精神力量。

4.数量词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中的“三千丈”运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案】“三千丈”运用夸张修辞,表现出了作者深深的忧愁。

5.叠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中有哪些叠词?其表达效果如何?请加以赏析。
【答案】“寻寻觅觅”写词人内心空虚,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写处境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惨戚戚”则极言心情之悲怆。七组十四个叠字,形象、细致而深入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深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为全词奠定了悲苦愁绝的感情基调。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蕴愁,创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读来仿佛可以听到词人那迟缓沉重的足音。

考题示例:透析考题,知能迁移
常见设问方式
1.(2017·山东卷)“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2.(2016·天津卷)“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3.(2015·山东卷)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4.(2015·湖北卷)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5.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6.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7.本诗是怎样以“××”统摄全篇或贯穿全篇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

审题要点定向
题干中有明确的“诗眼”或关键字眼

答题步骤
分析思路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叠词、拟声词、数量词、虚词。炼字重点放在动词、形容词、副词上。
答题步骤
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作用:点出该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注:有表现手法时要点出。

规范答题样式
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这里运用……手法,(步骤1,没有手法可以省略此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步骤2)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在结构上具有……的作用,具有……(生动形象、含蓄蕴藉、增强诗歌韵味或趣味等)的表达效果。(步骤3)




确定诗眼“5角度”
1.内容上: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
2.修辞上: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词性上: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4.结构上: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
5.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中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中第五个字。

【典例】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绿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斗”,相斗。(析本义)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描情景)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描物”角度说效果)②“攒”,攒聚,聚集。(析本义)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描情景)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描物”角度说效果)
【解析】第一步:析本义。对所要鉴赏的关键字进行解释。“斗”意为“相斗”。“攒”意为“攒聚,聚集”。
第二步:描情景。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攒”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
第三步:说效果。本题主要从“描物”的角度分析表达效果。“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颔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诗颔联中最精练传神的两个字是“独”“空”。诗人独自游山,随兴而为,自由自在,满眼美景不需与人共享,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两字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归隐生活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诗人同调无多,兴致来时,惟有独游,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会其趣而已。一个“空”字透露出来的不是消极、悲观、失望之情,而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情逸致。可谓“空”字不空、词“空”意丰。

【2023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诗歌的语言(2)
必备知识+方法技能
鉴赏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品味关键词(炼字)、赏析诗眼、赏析关键句(炼句)和赏析语言风格。其中品味关键词(炼字)和赏析关键句(炼句)是热考题型。
二、炼句(赏析关键句)
古代诗歌的语句具有表达凝练、内蕴丰富的特点,往往一句诗就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高超的技巧,因而,鉴赏诗歌的语言,常常赏析诗人炼句之妙。所考语句往往是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和在结构上起特殊作用的句子。

素养导向
1.从语言特点出发,把握句法
(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正常的语序是什么?作者如此处理的表达效果如何?
【答案】“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这样倒装,突出了词人对英雄的景仰之情。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脍炙人口的名句,它在句式上有何特点?如此表达有何效果?
【答案】纯名词组合成句,省略动词(意象叠加)。这两句选取了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组合在一起,勾勒出旅人早行的图画;意象具足,所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具有极大的包蕴性,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2.从表达技巧出发,鉴赏特别之处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作者当时面对国家衰亡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借用花的溅泪、鸟的惊心表现出来。运用了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两句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3.从句子的位置出发,明确句子的作用
请赏析“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表达效果。
【答案】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考题示例:透析考题,知能迁移
常见设问方式
1.(2017·全国卷Ⅰ)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2.(2015·全国卷Ⅱ)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3.(2015·四川卷)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4.(2014·广东卷)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审题要点定向
题干中有明确的赏析“××”句字样

答题步骤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词(句)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切入分析一般抓两点:①如是从内容或结构上去问哪句是领全诗词时,分析时一般抓在内容上能起总领的句子或结构上能起承上启下的句子;②当问哪个字时,一般宜抓住能体现或表现诗人情感的动词或形容词去理解分析。
注:有表现手法时要点出。

规范答题样式
本句是写……景(事、情、物、人)的……特点,(步骤1)运用……手法,(步骤2,没有手法可以省略此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怀(感情)。(步骤3)


答题角度
1.准确、全面地判断句子运用的表达技巧
(1)准确判断
要做到准确,首先,必须要理解每种表达技巧的个性用途;其次,要将读懂诗句和把握诗句的内容实质这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对于判断表达技巧来说,首先要看句子的表达方式,不少考生未能准确判断的原因就是未能判断句子的表达方式。如果所给句子是描写句,自然离不开描写技巧;如果是抒情句,自然离不开抒情技巧。其次看诗句的写作对象,即看它是写景的、写人的、叙事的,还是抒情的,要善于根据写作对象去判断“判断”的方向。



(2)全面分析
要做到全面,就要学会多角度分析。考虑句子的技巧,既要考虑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抒情方式,也要考虑结构技巧。不过,一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是优先考虑角度。当然,有时还要关注句子本身的语言特点:句子倒装——错位的美;句子对仗——整齐的美;适当省略——韵味悠长的美;长于炼字-一凝练的美。



(3)关注结尾
①从表达方式看结尾技巧。主要有描写、抒情、议论三种作结方式,重点是描写作结。描写作结主要有景物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三种,其中古人用得最多的是以景作结。它一定在结尾,它既要求最后一句写景,还要保证倒数第二句一定不能写景,否则就是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
②从修辞手法看结尾技巧。主要有比喻作结、以典作结、双关作结、对比作结、疑问作结。其中“疑问作结”。它又有三种情况:一是有疑而问,很常见;二是无疑却问(反问);三是明知故问(设问)。
③从表现手法看结尾技巧。主要有反衬作结、虚笔作结、以理作结等。


2.全面、具体地分析表达效果
(1)全面分析
要有全面分析的意识,既要从内容角度考虑,更要从情感角度考虑。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四个角度:
①内容、主旨角度。看它在塑造形象上是否具体、鲜明、生动,是否有利于主旨的表达。
②思想感情角度。看它对思想表达是否突出、深化、升华,对情感表达是否含蓄、强烈、丰富。
③技巧自身角度。一般而言,效果与手法密不可分。首先要看句子在表达上有无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根据表达特点再去分析其表达效果。如果句子是借景抒情,其效果就是抒情含蓄,意味深长;如果句子是虚实结合,其效果就是拓宽诗境,表意更为深广等。
④位置角度。“效果”就是作用,句子的作用有时还与其在诗歌中的位置有关。句子在诗歌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甚至手法就有所不同。如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的第三句、律诗的第三联、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或以景结情。当然,不是所有效果分析都要这样,但关注句子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而关注其表达效果,是一个重要的思考角度。



(2)具体分析
所谓分析,就是把鉴赏的过程和心得有层次地、令人信服地写出来,不能笼统空泛,要结合具体诗句、词语进行分析。能否结合文本作细致、深入的分析,是评判赏析是否上乘的重要标准。


【典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表现手法)生动贴切;(作用)②动中见静,(表现手法)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作用)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作用)
【解析】第一步:理解意蕴。试题下发后,举子们奋笔疾书,一片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
第二步:多角度赏析。本题主要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首先,点出修辞,诗句“下笔春蚕食叶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其次,具体分析,将考生们写字的声音比作春蚕嚼桑叶的声音,生动地写出考生们应考的情形,以声音衬托考场的寂静、庄严;最后,点出这样写所表现出的诗人的情感——看到才华横溢的考生们内心流露出的喜悦之情。

【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③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④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个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鱼儿一“吹”,就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

【2023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诗歌的语言(3)
必备知识+方法技能
鉴赏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品味关键词(炼字)、赏析诗眼、赏析关键句(炼句)和赏析语言风格。其中品味关键词(炼字)和赏析关键句(炼句)是热考题型。
三、赏析语言风格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独特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风格有时也不尽相同。

素养导向
1.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风格的词语
清新、朴素、平实、华丽、幽默、诙谐、庄重、简约、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豪放、雄奇、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自然流畅、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等。
2.常见语言特色风格例析
(1)清新。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平淡。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绚丽。特点: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4)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5)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7)沉郁顿挫。特点: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不同题材诗歌的语言风格
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宫廷诗:缠绵婉转等。

课内奠基
诗句
语言风格及特点

①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②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③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⑤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⑥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⑦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⑧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答案】①清新自然。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常见于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的诗中。②平淡质朴。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质朴无华中蕴含深意。③华美绚丽。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④委婉含蓄。意在言外,曲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⑤婉约缠绵。“曲、细、柔”,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⑥明快简洁。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⑦悲壮慷慨。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⑧雄奇豪放。骨力挺健,气势雄伟。⑨沉郁顿挫。深沉蕴藉,音韵铿锵。

考题示例:透析考题,知能迁移
常见设问方式
1.(2019·全国Ⅲ卷)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2.(2018·北京卷)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3.(2013·湖北卷)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4.(2013·天津卷)“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5.(2011·湖北卷)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

审题要点定向
题干中有“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语言特点”等字样

相关答题术语
类型
术语


豪放型
雄浑开阔、恢宏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高旷壮阔、雄浑苍茫、辽阔深远


清幽型
清静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淡雅闲适、含蓄深幽、空灵高远


伤感型
空蒙迷茫、冷落萧疏、孤寂冷清、迷离恍惚、凄清冷落、肃杀凄凉


悲苦型
苍凉悲壮、冷森幽僻、凄清凄寂、朦胧邈远


欢快型
淳朴自然、生机勃勃、明净绚丽、清新明快

答题步骤
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
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
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婉悲凉、庄谐俱见、幽默讽刺、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规范答题样式
本诗在语言运用上具有……的特色。(步骤1)诗中某句写出了……。(步骤2)诗人运用这样的语言抒发了……的情感。(步骤3)


答题角度
(1)关注题材
咏物诗一般含蓄委婉,闺怨诗一般婉约细腻,边塞诗一般豪迈雄奇,山水诗一般清新明丽,
爱国诗一般悲壮慷慨


(2)分析意象
分析诗中最能体现语言风格的意象。如运用“菊花”“飞鸟”等意象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句,
语言风格一般清新自然


(3)锤炼词语
分析诗的用词,如辞藻华丽、色彩鲜明的诗句一般绚丽飘逸;直接陈述、不加修饰语的诗句
一般平实质朴


(4)揣摩情感
诗歌的情感体现其特有的语言风格。如抒发悲愤之情的诗句,其语言风格一般沉郁顿挫


(5)知人论世
杜甫沉郁顿挫,李白豪放飘逸,白居易平实质朴,王维清新雅致,李商隐缠绵哀婉,苏轼豪放旷达,辛弃疾雄浑壮阔,陆游慷慨悲壮

答题规范
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典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龙吟虎啸”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词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葛表”和“相如檄”等典故,表达出对友人的祝愿和期许,给人以“龙吟虎啸”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儿女泪”“须相忆”等几句感怀自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为此“和缓”。
【解析】第一步,明特色:题干要求中已经明确这首词的语言风格为“龙吟虎啸”“和缓”,只需通读这首词,弄清楚其实这正是指词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
第二步,列例证:这首词上阕“东北看惊诸葛表”,运用诸葛亮出师北伐曹魏,有《出师表》上蜀汉后主之事;而“西南更草相如檄”则选用司马相如作《喻巴蜀檄》,有安抚巴蜀百姓之意。两则典故的运用,大气磅礴。全词中的“中年多病”“儿女泪”更是感慨自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令人不胜感怀。
第三步,析效果:对于用典,作者主要表达对友人的祝愿和期许,而言说自身“中年多病”“须相忆”既有对自身遭遇的伤感,同时也表达出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

【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作答。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解析】分析诗歌的豪放风格,可从意象、境界和主人公形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意象上说,大鹏和丹凤表现出豪放的风格;从境界上说,选择北海、太阳、路茫茫等景象,意境开阔;从主人公形象上说,携书佩剑,充满阳刚之气。分析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