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闫伟东:开创农村新集体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许愿真 2016-08-24
开创农村新集体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2016-08-24
字号:
    摘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互助合作集体,这是中国发展到今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了。这种互助合作与以往农村中自发的合伙企业不一样了,这是需要政府引导,统一步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大行动,以这些集体为市场竞争主体,竞争力大,风险分担,利益集体共享,可以说这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内涵。这一经济模式是新型的集体经济模式,而且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建立的经济,主要适用于农村,可称为农村新集体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这一模式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部分,如果这一模式在农村成功了,也是可以向城市推广的,当在全国各领域这样的集体企业均建立起来了,均进入市场了,普及了,我们就可以说我们建设成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了社会主义中级阶段,因为建立这样的社会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文化上,都是取得了巨大进步的。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到今天,广大的农村从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到现在已经成为了问题最多、改革最落后的领域,“三农问题”成为当今时代最难办的问题,从中央到地方无不对“三农”问题倾入巨大精力,均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现在看较大的动作有取消农业税、加大农田水利投资、加大农业补贴等等。这些动作基本是从西方的经验中学来的,你现在取消了农业税,使得农民相对收入提高了一部分,但以后你还有什么可取消呢,没了,想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只有另辟它途了,很明显这些对农村是治标不治本的。要解决中国的农村问题,只有结合农村实际,走中国式道路了。

    大家对南街村这一案例讨论很热烈,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看后很受启发,想到了中国面临的三农问题,同时又回顾了新中国建立后的农村一系列改革道路,一个总体的感觉就是,我国农村新集体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即将到来。

    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革其实从新中国建立起就开始了,当时叫土地改革,联系到小平同志认为的“改革开放也是一场革命”,所以可以把农村改革上溯到新中国成立之时。当时把土地从地主手里面夺过来以后,实行的是分田到户,农民都有了自己的土地。然后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逐步引导下,农村开始出现互助组,然后是高级社,合作社,最后是人民公社,农村集体化一步步深入,农民的土地也一步步转化为国家所有。当时的集体互助主要是由于劳动工具短缺,以体力劳动为主,生产力低下,针对这些问题,实行集体化在当时是大大提高了生产力的,在人民公社化以前,农村的粮食产量是一路攀升的。但公社建立后,一度实行大锅饭,加上大炼钢铁占用了农村大量劳动力,刚刚取得的初步成果又丢失了。经过一系列调整后,人民公社基本稳固下来,取消了大锅饭,但实行的还是大公有制,生产力提高很慢,土地资源也没增长,人口到不断增长,这一时期生产开始带有形式主义,人们事事靠集体,集体开始成为淹没独立性的渊薮,个人积极性已经很难调动起来,很多人人浮于事,再加上长期的阶级斗争,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集体化规模应当适应生产力水平,过大的集体化在生产力不能满足其使用需要时,只能导致效率低下,并阻碍生产力的进步发展。

    人民公社是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对于公社来说,全国基本是一个模式,除了几个社办企业,其余的主要生产资料还是土地,公社内的大部分人日复一日地在基本固定的土地上劳作,主要是体力劳动,生产技术基本没有什么发展可言,创新被禁锢在集体和计划之下。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的农村基本是停滞的,全国一盘棋,全国的水平是在整体发展,地方基本失去了发展的主动性,农村的发展也是随全国的发展水涨船高,吃饱饭问题甚至成为长期不能得到解决的问题。这当然主要取决于生产力的低下,但集体过大导致的农村活力不够,效率低下是当时农村发展停滞的主要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小岗村的带动下,中国农村开始了第二轮改革,人民公社被取消,广泛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还是国有的,但使用权平均承包给了农民,基本每个农民又重新有了自己可以做主使用的土地。当时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基本已经有所发展,很多机械化生产工具已经有了,农民想尽办法种好自己承包的土地,主动性大大加强,很多创新也出来了,这一点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在当时是很成功的,吃饭问题在大部分地方很快得以解决,农村呈现了极大的活力。

    但随着生产力的快速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快速普及,农村、农业、农民这三农问题也快速呈现出来,农民每人承包的土地随人口的不断增加数量在不断减少,土地的产值在短期内也基本固定已经不可能大幅度提高,农村的发展势头遭到了遏制。生产力的提高和土地的减少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闲置,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恰好需要工人,于是打工狂潮出现了,从此中国有了浩浩荡荡的民工大军,也有了中国特色的春运,于是有人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势在必行了,农民进城已经成为大趋势。于是在中国又掀起了一个小城镇建设运动,全国各地小城镇开始林立,敞开门子希望农民迁入这些小城镇。

    但事实证明小城镇建设是失败的,并没有吸引多少农民进驻这些小城镇,农民的收入由于增长很慢,也不会推动农村小城镇的工商业有大的发展。因为实际上在内陆农村,工业基本是很少的,除了个别小规模的私人企业,国营企业基本都倒闭了,单靠一些满足农业需要的商业也是不会有大的发展的。农民一部分进大城市打工了,另外剩下的还是在那点土地上劳作,家并没有要搬的意思,也正由于此,才有了中国的春运,春运是民工从城市回家的日子,这也反映出来大部分的民工进城都是暂时的,并没有要定居的样子。所以短期内靠城市化解决三农问题是根本办不到的,是不符合实际的。

    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十余年了,但对农村如何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没有好的规划和引导,原因也很明显,一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位还不太准确,尤其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究竟该是什么关系还没有基本的理论构建。二是市场经济的重点放在了城市和工商业领域,对农村基本关注很少,有一点儿也是照搬西方的经验。本文不可能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在这里主要谈一谈农村的市场经济建设前景问题。

    农村的市场经济建设是有一个大的限制的,那就是土地作为主要的生产资料,是不能买卖的,因为土地是公有的,农民只有使用权,但使用权可以转租。现在农村中有很多转租现象,但这种转租还不是现代意义的靠市场调节的东西,实际上有点类似于封建时期的租赁,靠各种人身关系调节,并不是靠市场自由调节的,这里面也基本不存在什么竞争,所以与市场经济靠不上什么关系。

    农民靠种植挣钱还是目前农民主要的挣钱渠道,根据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进行种植,已经是很多专家对农村的要求。但实际上对于农民来说这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农民种植的土地数量是很有限的,生产粮食大都是刚刚够口粮。而市场的需求是变化很快的,要及时了解需要很大的信息投入,有的报刊大肆吹嘘农村的信息化程度,这是误导,实际上目前农村信息化程度还很低,在人口聚集的内陆一个村里面也不可能找到一台电脑,手机虽然不少了,不做生意的也只是用于日常通讯。

    应该说目前农村还是中国最穷的领域,虽然经20余年来的改革开放,农民手里面有了一点收入和积蓄,但与城市相比还是少得可怜的,大多数农民靠农业积攒的钱仅够养家糊口的,娶妻生子生老病死等等,稍微大手一点就可能不够花。让这些农民一个人搞投资进市场,面对市场的风险,基本是没有人愿意进的。如果总是这样下去,农民是不会有出路的。在市场经济时代,不进市场想富裕一般也是不可能的。中国的三农问题实际上揭示的就是这样的矛盾,农村、农业、农民的出路就在于该如何进入市场。

    在农民如何进入市场这一点上外国的经验已经证明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解决不了中国三农的根本问题,要解决问题必须从中国的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建国初期的集体化道路,指出了集体过大导致的农村活力不够、效率低下是当时农村发展停滞的主要原因。目前存在的问题原因已经倒过来了,那就是在生产力获得较大发展的条件下,农民生产过于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导致了三农问题的总爆发。农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与农民没有能力进入市场是直接联系的,使农民有能力进入市场并真正进入市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点。要做到这一点,也是很容易的,就是像建国初期一样发展农村的互助联合集体。

    现在发展农村的互助联合与建国初的互助联合是有共同点的,就是都是提高生产力。但区别也是明显的,建国之初主要的是土地的联合和劳动力的联合,现在则是面对市场增大竞争力的联合,土地的联合可以成为其一部分,但已经不是主要部分;建国之初的目的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但现在已经是社会主义了,目的就是进入市场增大市场竞争力并分担风险,并不是要搞大集体大公有化。

    现在看,农村搞互助联合的条件是具备的,一是农民已经基本有了一定积蓄,有了投资的能力;二是农村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三是农村中文化水平较之建国初期有了较大提高,为进入市场准备好了知识基础;四是农村中有集体化的各种经验,很多经历过集体化的老同志还健在,可以有效避免走弯路;五是农村中已经存在过大量的合伙企业;六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是大潮,农村只有融入这一大潮中才有出路。

    市场无情人有情,团结起来力量大。广大的农村蕴蓄着巨大的物质力量,如果发动起来了,就如当年可以摧毁封建统治等三座大山一样,会以不可阻挡之势,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推向高峰。南街村是一个靠集体在市场经济中获得巨大胜利的典型,其重要意义就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靠集体致富的榜样。但南街村模式还不是我们要提倡的联合互助集体模式,因为南街村模式从一开始还是大集体模式,这是不适用于目前的农村的,目前的农村还是要循序渐进,要像当年一样从互助组开始搞起。这里的互助组主要是指投资互助组,土地可以作为投资的一部分,投资的资产属集体所有,然后大家统一管理投资,共享收益,这样形成真正的多样化的小集体企业。小集体企业逐步发展,大集体企业也会建立起来的,这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得到发展。

    这样建立起来的集体企业,也是有别于以往的集体和国有企业的,以往的集体和国有企业名誉上是集体的,属于集体所有人,但实际上大家没有管理权,管理权由集体政权所代行,大家没有发言权,使得集体企业有了大量的弊端,在市场竞争中不堪一击,纷纷倒闭完事。现在我们不得不从最小的集体——互助组来开始重建了,新建的集体企业必须是大家通过一定方式都能充分发挥管理权的企业,也就是使民主管理的企业,这样如果全国普及了,民主的管理理念也会深入人心。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互助合作集体,这是中国发展到今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了。这种互助合作与以往农村中自发的合伙企业不一样了,这是需要政府引导,统一步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大行动,以这些集体为市场竞争主体,竞争力大,风险分担,利益集体共享,可以说这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内涵。这一经济模式是新型的集体经济模式,而且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建立的经济,主要适用于农村,可称为农村新集体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这一模式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部分,如果这一模式在农村成功了,也是可以向城市推广的,当在全国各领域这样的集体企业均建立起来了,均进入市场了,普及了,我们就可以说我们建设成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了社会主义中级阶段,因为建立这样的社会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文化上,都是取得了巨大进步的。

微信订阅号:caogenzhiku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