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之学用者分享】孩子是一面明镜,能照出家长的样子

 道德经学用 2016-08-24

 【不能让孩子落后】

我有一位亲戚家的小朋友上小学了,她妈妈就经常叫我帮忙做电子小报之类的家庭作业,号称要比过他们班的其他同学,孩子就是要拿第一名。最近又拿了一道数学应用题让我帮忙解,可是我一看这哪是一年级小朋友的题目,逻辑复杂不说,还得用上一年级学生还未学过的乘除法。我告诉那位姐姐结题方法后,她很无奈地说这种奥数她看了就头晕!可是为了培养孩子多动脑,外加别的孩子都在学,他们家也不能落后。

于是我问她:除了奥数还有学别的吗?

她很得意的告诉我当然了,那可都是画大价钱的:如几万元的幼儿创意艺术课意在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还要去上游泳班锻炼身;外加一个英文班补习英文交流能力……

听后我完全惊讶了,现在小朋友短短2个月的暑假就这么被塞满了,可是这真对一个孩子好吗?

 

【孩子的问题,还是大人的问题】

还有一个镜头就是,另外一位亲戚家的小孩今年才四岁,性格内向,碰到生人不太愿意打招呼,可是家里的大人每每带着孩子只要遇见各种亲朋好友都要逼迫他叫人,如果孩子不叫人就是一顿指责甚至对孩子动手。他家人对他说:“你不叫,你爸爸妈妈会被人看不起,你太没礼貌了”。

听到这些我真为这个孩子伤心。孩子不叫人,这到底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大人的问题?不用说,是大人的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们大人有一个错觉:我们认为孩子叫人是礼貌行为,是应该的,不叫不正常,不叫就是没家教。表面看来没有问题,但是深入分析就知道,这是大人单方面的想法,并不是孩子的想法。

每一回听见大人这样说孩子,我总觉得好不忍心。我曾经是小孩,深深了解被大人说“没礼貌”的感觉,是一种羞愧,也是一种挫败——羞愧的是自己不好,嘴巴不甜;挫败的是自己做不好,让父母失望。而这种种感觉,都得同时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被揪出来。没有任何一个大人受得了自己在大庭广众下被羞辱,那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应该承受呢?为什么我们会毫不犹疑的、高高在上的、在众目睽睽下,责备自己的孩子呢?

更或许,在我们小时候,我们的自尊心也被默视了,所以现在长大了的我们,也看不见孩子的自尊心?我们看不见那站在巨人丛里的小小孩,对陌生人的畏怯;我们看不见小小孩的罪恶感,因为连他心爱的爸妈(甚至爷爷奶奶)也觉得他不够好,在所有大人的注视下数落他。

 

【做好自己,就好了一个世界】

老师告诉我们父母是孩子的树根,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是树根也有问题。

家长们常常“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他自己的问题在孩子身上“开花”,孩子只是家长的投射银幕。当我自己即将为人父母,对这些现象就会思考更多,人们都期待自己的小孩长大以后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放一匹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自由奔放地成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小马的主人需要多大的无惧的心啊!他会担心小马在道路上遇到这样那样的危险,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会担心,放任小马,它以后会怎样,它长大会如何。用惩罚自己的方式来惩罚小孩,你用责备自己的方式责备他。当自己还是一个有许多问题的家长时,怎能教育出一个与自己不一样的“完美”小孩?

老师教导我们:“《道德经》学用就是做好自己!做好自己,就能好了一个世界”。在教育中,这也是一句颠扑不破的真理——家长做好自己,孩子自然会模仿我们的样子;家长讲自己所行,行自己所讲,孩子自然会尊重我们;家长充满爱与祝福面对孩子,孩子的天性自然会得以绽放。

每个孩子都是最好、最独特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们做好自己——如果他是一颗小草,就让他成为最自在、青翠的小草;如果他是一块铁,就让他成为一块百炼精钢!

如此,这个世界才能色彩缤纷!

 

注:原文摘自《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学用者感悟集锦》

作者:哲懿

编辑整理:道德经学用编辑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