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内部失衡对其经常项目逆差影响的实证分析

 aidinglake 2016-08-24

文/宋绪超

本部分对内部失衡的研究视角主要定位在宏观经济内部的几个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结构性失衡上,具体就是消费-投资和储蓄-投资的比例性失衡;外部失衡讨论的主体就是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本部分在讨论内部失衡影响外部失衡的理论分析中拟用亚历山大于1952年提出的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论”来分析美国的消费-投资失衡对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影响;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钱纳里和斯特劳特于1969年创立的“两缺口模型”来分析美国的储蓄-投资失衡对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影响。

一、美国内部失衡的现状

美国内部失衡主要体现为消费-投资失衡以及储蓄-投资失衡两个方面,美国高消费低储蓄的消费模式就是内部失衡的一个表现。美国高消费低储蓄的消费模式的形成,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分工和美元本位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货币层面看,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为美国高消费低储蓄的消费模式提供了内在保障。美国可以依靠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通过资本回流弥补国内储蓄不足,以保持宏观意义上的储蓄(投资)、消费平衡。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对美国消费模式的支撑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通过铸币税方式换取实物和资源。二是在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客观上形成了“金融中心国家”和“贸易外围国家”的国际分工格局,两者的依赖关系不断得到强化。三是在微观层面上,全球资本流入提高了美国房地产、股票等资产的收益率,高收益率助长了金融投机,形成巨大的财富效应,促使美国家庭降低储蓄扩大消费。

在国内投资方面,2001年美国股市泡沫破灭后,为了避免美国的经济衰退,美国利率持续下调,利率的持续下调刺激了美国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和家庭的借债消费,据统计,在利率下调的几年里,美国有50%左右的居民利用低利率环境进行了住房抵押借款,居民消费增长中的60%和住房抵押贷款有关。在国际投资方面,美国的国际间接投资的流入一直远远超过了直接投资的流出,净资本流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为国际贸易而带来的赤字。

综上所述,近年来美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内投资的增长,同时增加了家庭财富和消费者对未来收入增加的预期,从而降低了人们的储蓄意愿,放松了对借贷的流动性约束,借贷消费变得更加容易,储蓄/投资缺口慢慢扩大,相应地增加了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恶化了其经常项目收支状况,进而导致了经常项目逆差,而国外融资以资本流入的方式大量进入美国,不仅使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维持,而且使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二、消费-投资与储蓄-投资失衡对经常项目逆差的影响机理

(一)消费-投资失衡对经常项目逆差的影响机制

消费和投资的协调发展对于一国经济的健康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当消费和投资的比例关系协调时,一国的宏观经济才能健康运行;如果过分强调其中某一个方面而抑制另一个方面,则该国的宏观经济不能健康、协调发展,最终阻碍该国经济增长的持续。例如,如果一国投资大于消费,则投资形成的供给就很难被消费需求所吸纳,从而造成生产过剩;反之,如果一国消费大于投资,则会使得经济增长受到生产供给的约束而产生通胀,进而造成经常项目的逆差。因此,一国在宏观上保持消费-投资比例的协调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前文所述,依照经典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在开放的条件下,加入外部因素,国民收入恒等式为:Y=(C I G) (X-M),如果把政府支出G分别记为政府消费、政府投资,融入消费C与投资I中,那么国民收入恒等式就可以简化为:Y=C I (X-M)。该公式表明,国民收入由消费C、投资I和净出口余额(X-M)三部分构成,即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国民收入恒等式Y=C I (X-M)各个变量的含义我们可以依据亚历山大的“吸收论”做如下的理解:Y表示一国的国民收入,(C I)表示一国的国内吸收或需求水平,(X-M)表示一国的进出口余额。基于这样的理解,国民收入恒等式Y=C I (X-M)表明,在不考虑资本流动的前提下,一国国际收支差额等于国民收入减去国内吸收(或国内的总支出水平)的差额,若国内产出能全部被国内需求所吸收,则(X-M)就等于零,即国际收支平衡;否则就会产生顺差或逆差的国际收支失衡。因此,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与国内需求的吸收水平有着直接关系,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需的大小。

关于消费、投资的关系,一方面,在收入Y恒定的情况下,消费C和投资I存在着此消彼涨的互补关系;另一方面,消费C和投资I必须保证在一定的比例下“共同进退”,否则必然导致国际收支的失衡。这是因为投资I对国民收入Y有一个“乘数效应”,该乘数效应使得投资I永远不可能追上国民收入的增长,因此在增加投资的同时,要么消费C按照相应比例提高,消化掉投资乘数效应导致的增高的国民收入,要么就会出现相应的国际收支失衡。

(二)储蓄-投资失衡对经常项目逆差的影响机制

储蓄水平及其增长速度是投资水平及其增长的前提,储蓄能够全部及时有效的转化为投资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在经典宏观经济学中,消费 储蓄=国民可支配收入,即S I=NI,因此在假定可支配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消费和储蓄可以看做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即消费和储蓄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研究储蓄-投资失衡对经常项目失衡影响的最经典的理论是由钱纳里等经济学家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的“缺口模型”。

依据经典宏观经济学开放条件下均衡收入公式:C I G (X-M)=C S T Kr(其中C为消费,I为投资,G为政府支出,X-M为净出口,S为储蓄,T为税收,Kr为本国居民对国外的转移支付),假定不存在转移支付,或者转移支付为零,两端同时消去消费c,均衡收入公式可以简化为:(S-I) (T-G)=(X-M),其中(S-I)表示储蓄投资缺口,(T-G)表示政府财政缺口,(X-M)表示进出口缺口。

为了分析的需要,我们假定政府财政缺口(T-G)为零,我们只考虑储蓄投资缺口(S-I)和进出口缺口(X-M)之间的关系,即缺口模型可以简化为(S-I)=(X-M)。该等式表明,如果国内储蓄大于国内投资(S>I),即供给大于需求时,国内过剩的储蓄开始在外国寻找出路,即意味着这部分国内用不了的资源只能通过出口供国外部门使用。在经济的实际运行过程中,这部分剩余的国内储蓄可能通过货物出口的形式或资本投资的形式流向国外,依照(S-I)=(X-M),无论通过哪一种方式,其过剩的国内储蓄最终都表现为该国对外的经常项目顺差,即过剩的国内储蓄与该国对外的贸易顺差在数值上存在着正向的相关性;反之,如果国内储蓄小于国内投资(S<I),即供给小于需求,国内过剩的需求将由国外供给来满足,即该国会出现经常项目逆差。总之储蓄投资缺口从数值上应该等于经常项目余额,即二者之间存在同向相等变化的相关关系。

三、实证分析

美国经济内部的消费、投资、储蓄失衡与经常项目逆差是否存在相关性呢?产生怎样的影响?其作用程度多大?这就是本部分实证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部分选取了1980-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基于“两缺口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一)选取变量、处理数据、建立模型

本部分实证是基于拓展的“两缺口模型”的实证,“两缺口模型”是由宏观经济学基本恒等式简化变形而来,可以简单表达为(S-I)=(X-M),本部分将其拓展后为:X-M=(S-I) (I-C)。其中S表示美国历年的储蓄总额,I表示美国历年的投资总额,C表示美国历年的消费总额,X表示美国历年的出口总额,M表示美国历年的进口总额,SI表示美国历年储蓄-投资缺口,CI表示美国历年的消费-投资缺口,XM表示美国的历年进、出口余额,即贸易余额。因为经常项目逆差主要是贸易逆差,所以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选择用贸易余额来代替经常项目余额。美国的储蓄S、消费C、投资I等数据均来自于美国商务部网站,储蓄-投资差额SI为作者用(S-I)计算所得,消费-投资差额也为作者用(I-C)计算所得;关于美国的贸易差额,为作者在美国统计局网站所得出口X、进口M数据计算所得。

综合前面的理论分析可知,美国内部消费-投资、储蓄-投资失衡对贸易逆差的影响不再像其他一般国家用S-I=X-M来分析,而是可能存在一个类似(X-M)=α(S-I) β(I-C) Ut的函数。由方程容易看出(X-M)与(S-I)、(I-C)均呈正向相关关系。为了消除异方差,我们对各个变量进行取对数的处理,由于(X-M)、(S-I)、(I-C)均为负数,无法取对数,我们将变量重新设为:MX=M-X,IS=I-S,IC=C-I,并对这三个变量取对数,得到新的函数式为:LNMX=α LNIS βLNIC Ut。下面的实证内容也就是用协整检验对新的函数式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本部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二)单位根检验

在作协整分析实证前,均需做ADF平稳性单位根检验,本文拟用Eviews 5.1

对相关数据进行ADF平稳性单位根检验,其检验结果如表3.1示:

表1:LNMX、LNIS、LNIC的ADF检验结果

变量

ADF检验值

5%临界值

概率

结论

LNMX

-1.649458

-2.967767

0.4454

非平稳

ΔLNMX

-3.051188

-2.971853

0.0423

平稳

LNIS

-1.889935

-2.967767

0.3321

非平稳

ΔLNIS

-6.646746

-2.971853

0.0000

平稳

LNIC

-2.816550

-2.971853

0.0688

非平稳

ΔLNIC

-4.032266

-2.971853

0.0044

平稳

注:ΔLNMX、ΔLNIS、ΔLNIC分别代表LNMX、LNIS和LNIC的一阶差分

如表3.1所示,通过LNMX、LNIS、LNIC的ADF检验结果可知,三个变量本身并不是平稳的,但经过一阶差分以后都变成平稳时间序列。三个变量同阶平稳通过ADF单位根检验,说明三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着协整关系。根据协整分析的相关理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能通过ADF单位根检验,且为同阶,则可以进行协整分析,因而接下来将对各变量进行VAR协整检验。

(三)VAR协整分析

本部分准备采用VAR方法对变量LNMX、LNIS、LNIC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2所示:

表2:VAR协整检验结果

假定CE数量

特征值

迹统计量

临界值

概率值

None*

0.490807

38.85110

29.79707

0.0035

At most 1

0.412377

19.95310

15.49471

0.0099

At most 2

0.165516

5.066353

3.841466

0.0244

注:*表示在5%的水平上拒绝原假设。

从表2的检验结果可知,LNMX与LNIS、LNIC在5%的水平下存在协整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对LNMX与LNIS、LNIC进行回归分析,回归反映了这几个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结果如下: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3.970621

1.745841

-2.274332

0.0311

LNIC

0.653336

0.292232

2.235676

0.0338

LNIS

0.694079

0.159257

4.358229

0.0002











R-squared

0.837862

    Mean  dependent var

4.978977

Adjusted R-squared

0.825852

    S.D.  dependent var

1.125409

S.E. of regression

0.469646

    Akaike  info criterion

1.420963

Sum squared resid

5.955312

    Schwarz  criterion

1.561083

Log likelihood

-18.31445

    F-statistic

69.76228

Durbin-Watson stat

0.667780

    Prob(F-statistic)

0.000000












回归方程如下:

LNMX = -3.970620891 0.6533363927*LNIC 0.6940785418*LNIS

被解释变量LNMX与解释变量LNIC、LNIS均存在正向线性关系,且每变化一单位LNIC,LNMX同向变化0.6533363927单位;且每变化一单位LNIS,LNMX同向变化0.6940785418单位,其正向线性相关与理论预期吻合。

(四)因果关系检验

我们通过运用VAR协整分析得到了LNMX与LNIC、LNIS的线性回归方程,说明LNMX与LNIC、LNIS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但是不能说明他们三者之间是否存在,或者存在什么样的因果关系。因此我们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确定LNMX、LNIC、LNIS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3.3。

表3:LNMX与LNIC、LNIS的格兰杰检验结果

零假设

样本数量

F统计量

概率值

滞后期

LNIS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IC

28

4.52356

0.02204

 

 

2

LNIC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IS

4.29513

0.02600

LNMX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IC

28

1.04233

0.36870

LNIC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MX

3.36259

0.05235

LNMX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IS

28

2.30121

0.13001

LNIS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MX

9.24485

0.00673

由表3的检验结果可知,在5%的水平下,LNIC和LNIS互为格兰杰因果,这是由S、C、I三者的特殊关系所致。LNIS是导致LNMX的原因,而LNMX并不是LNIS产生的原因; LNIC是导致LNMX的原因,而LNMX并不是LNIC产生的原因;这与前面的理论分析正好吻合,即内部储蓄-投资失衡与消费-投资失衡是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而国际收支失衡却并不一定能对内部储蓄-投资失衡与消费-投资失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存在时滞的原因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实体经济中,投资、储蓄、消费与国际贸易进出口等变量本身就存在较长的时滞;另一方面,在实际经济运行中,一国消费-投资失衡与储蓄-投资失衡究竟怎样影响经常项目失衡却没办法加以具体讨论,在实证过程中消费-投资失衡与储蓄-投资失衡影响经常项目失衡存在时滞也可能是其产生影响的作用过程本身存在一定的时滞。

(五)小结

实证结果显示,美国宏观经济内部储蓄-投资差额SI、消费-投资差额CI与贸易逆差额XM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并且储蓄-投资差额SI、消费-投资差额CI是导致贸易逆差额XM的原因。检验的结果基本符合关于内外失衡关系的经典理论,即美国的内部失衡是导致其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前面已经分析过,美国为什么可以利用其他国家的储蓄而自己不储蓄?其他国家为什么自愿将本国过剩储蓄让渡给美国使用?这些造成美国内部储蓄-投资与消费-投资失衡的根源就是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而这也正是美国经常项目逆差长期存在并不断扩大的根源。(完)

文章来源:本文摘自天津财经大学宋绪超的硕士毕业论文《基于美元国际地位的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