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为何要在采石矶跳江捉月

 gudian386 2016-08-24

赵汗青

采石矶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的核心景区,与南京燕子矶、岳阳城陵矶并称“长江三大名矶“”。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5公里处的长江东岸采石公园里的翠螺山庄,南接著名米乡芜湖,北连六朝古都南京,峭壁千寻,突兀江流,历史悠久,名胜众多,素有“千古一秀”之美誉。

采石矶历来为江南名胜,古往今来,吸引着许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陆游、文天祥等都曾来此题诗咏唱,特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这里饮酒赋诗,相传最后因酒醉赴水中捉月而淹死,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可以说:名山得诗仙李白而益著,诗仙则望名山而流连忘返!多次来采石矶游览,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篇。

唐代诗坛巨星李白,于宝应元年(762)离开人间,卒于今安徽当涂,享年六十二岁。然而,李白为何会死在采石矶?

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应该比较可信。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不能偏信。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可信可不信。说李白在采石矶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

李白族叔、当涂令李阳冰《草堂集序》曰:“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心非所好。公暇不弃我,乘扁舟而相顾,临当挂冠,公又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予为序。”唐代李华《故翰林学土李君墓志序》云:“姑熟东南,青山北址,有唐高士李白之墓……(李白〕年六十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去李白殁时二十九年,作于唐德宗贞元六年(791)的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也说:“君名白,天宝初诏令归山,偶游至此,以疾终,因葬于此。全白幼则以诗为君所知,及此投吊,荒墓将毁,追想音容,悲不能止。”古代文献所谓“疾亟”、“赋临终歌而卒”、“以疾终”,都明白地告诉人们,李白是病卒的。

李白一生嗜酒成性是出名的,因有“醉仙”之称。玩读李白诗作,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酒味。诗人的《将进酒》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叙赠江阳宰陆调》有“大笑同一醉,取乐平生年”。《赠刘都史》有“高谈满四座,一日倾千觞”。《训岑勋见寻就元丹邱对酒相待以诗见招》有“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月下独酌四》之。

学者燕维才先生撰文道李白为何对采石矶情有独钟?

首先、自然山水的吸引是李白选择的第一要因。他一生多次来采石矶,有时是短暂的逗留,有时是长时间的隐居,在这一带写下50多首诗作。如《望天门山》、《横江词六首》)、《夜泊牛渚怀古》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名篇的源头也应当归于这里的“江山之助”。

唐时,采石矶也叫牛渚矶,从渚的用法上可以推出,当时江心洲尚未形成,采石矶江面是一望无际的碧水洲渚。在采石矶头可以居高临下,南望天门中断,大江横流;北眺绝壁巨川,连峰相向。稍有风助,即可出现'涛似连山喷雪来'的景观。大自然如此的鬼斧神工,怎能不给人的感官和心灵一种巨大的冲击。一流的山水,遇上一流的诗人,怎能不出一流的诗歌。

其次、对人文环境的依恋,是李白选择的要因之二。山大川总能留下文人的足迹,采石矶这一带人文积淀深厚,而能对李白的选择产生影响的可能有三个人:

一是南齐诗人谢眺,他是李白在艺术上最崇拜的人,在李白的诗中集中提到谢眺的时候,非常之多,尤其推崇谢眺诗风的“清真”之处。特别是到了谢眺故宅的大青山,更令他追怀无穷,充分表达了他悦谢家青山,愿于谢眺为邻的愿望。

二是东晋镇西大将军谢尚。他是最能触动李白在政治上实现远大抱负之人。谢尚乘船巡江采石矶,听到有人吟诵动人的咏史之作,遂遣人寻找,发现袁宏乃一运租船夫,谢尚并不嫌弃,并邀袁宏过船彻夜畅谈,袁宏得到谢尚的赞誉,从此声名大著。著名的《夜泊牛渚怀古》中“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充分表达了他对谢尚追寻之情。李白一生志向高远,虽历尽坎坷,而跻身士途,以实现“安社稷,济苍生”的政治抱负始终没有放弃。这从他61岁时还投笔请婴、从军平叛可以窥其矢志不移。但由于途中抱病,返回金陵,后隐居当涂采石一带直至终老。李白一生曾几次逗留和隐居在这一带,除其它原因外,谢尚识袁宏的佳话在李白的潜意识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采石矶是一个名贤荟翠之地,是栋梁之材,以隐待发,唯才是举的地方。

三是当涂县令李阳冰。他是李白为后事之托所选定的人。一方面李阳冰和李白的从叔关系在经济上可以有所依靠;二是李阳冰的英风豪气,文才风流以及治民政绩等,当时也是很有影响的,这在李白的《献从叔当涂宰阳冰》一诗中可窥一班。后来李白病重之际,枕上授稿,请他编集作序。历史证明,李白的这一选择选准了,选对了。李阳冰不负重托,他的《草堂集序》成为后人研究李白最权威的华章。李白的诗歌文赋,汪洋浩瀚,丰富多彩,光焰万丈,美不胜收,但所流传下来的仅千余首,这中间李阳冰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千余首诗文也足以使李白成为世界级大诗人。

其三、民俗民风的包容性是李白选择的要因之三。李白的性格“狂傲不羁”。他愤世嫉俗,蔑视权贵,“一醉累月轻王候”、“天子呼来不上船”。特别是经历了二次放逐后的晚年,具有更加强烈的叛逆性格,这是他强烈的爱国爱民、忧国忧民以及体验社稷苍生、探寻兴衰治乱政治热情的积聚而形成了指点江山、叩问苍天的情感冲动。这在《笑歌行》《悲歌行》中发挥的淋漓尽致。

李白的这种叛逆性格和如此强烈的批判性作品,为何能在这里如鱼得水地创作并保留下来。应当归于这里民俗民风的巨大包容性。当地群众和他的深厚感情可以从这一带有关李白的历史遗存中得到体现。如衣冠冢、捉月台、太白楼、唐贤街、宫锦村等等。特别是当地形成了一个以纪念李白,弘扬李白遗风的每年一度的国际吟诗节。所有这些,应当是当时民俗民风的一种延续和继承。历史证明,李白选择了采石矶,采石矶使李白走向世界。

“诗仙”终归处,千古采石矶。

附李白与此相关诗几首:

《望天门山》

开元十三年(725)李白乘舟东下金陵,经天门山,写下不朽绝句《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天,碧水东流直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夜泊牛渚怀古》

开元十五年(727),李白溯江西上观云梦途中,夜泊舟采石矶,作此诗以纪其事。诗题下原注:'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 谢公宅》

青山日将暝,寂寞谢公宅。

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

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

唯有清风闲,时时起泉石。

《九日龙山饮》

广德元年(763)九月九日重阳节登当涂龙山而作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临路歌》

作于广德元年(763)逝世前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促尼亡兮谁为出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