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九月又快到蟹季,蟹脚痒痒,作为蟹爱好者又开始心思思,想吃蟹了~大闸蟹还未上市,现在能解馋的,就要数珠江口的那些不同阶段的青蟹了,好久没去澳门了,有打算近期去一次,因为那里有让我念念不忘的蟹之逸品——水蟹粥。
水蟹粥之所以出名鲜甜,关键是在水蟹。水蟹其实是生长在珠江口咸淡水交汇处的青蟹,之所以叫做水蟹,因为它处于蜕壳之后的生长阶段。刚蜕壳的青蟹称为“软壳蟹”,新壳刚换处于软软的状态,要经过三到四天时间,新壳才能完全硬化,换完壳的蟹伏在水底,大量吸收水分,使身体舒展开,逐渐适应新壳。此时的蟹肉含水量极高,蟹肉和蟹膏并不多,经烹煮,蟹肉收缩,汩汩的水便流出来,一壳的蟹汁蓬勃而出。用水蟹来煲粥或滚汤,让这鲜美的蟹汁融入粥水或汤汁中,蟹味浓郁,一试难忘。 以前买蟹的人最怕买到水蟹,明明付了钱,但蟹却无肉无膏,大呼受骗。可到现在,水蟹却成了难遇到的矜贵食材,嗜蟹之人为了吃到水蟹,煞费心思。水蟹鲜美可是难买,平时在街市里难得一见有卖水蟹的,皆因水蟹娇气难养,生存率低,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死掉,而且水蟹价格不如肉蟹膏蟹卖得贵,所以市场蟹贩也很少有愿意卖水蟹的。 要吃新鲜水蟹,找养蟹的地方就对了。周末驱车中山,南朗镇在珠江口有三万多亩的围垦区,用来养蟹养蠔养海鱼,在围垦区旁的几家餐厅就能吃到当地最新鲜的海产,尤其是不同季节的青蟹。 从高速公路下来转往崖口村的路上,一路上稻田延绵,两旁大片的围垦区,湿润的滩涂上可以看到小小的蟛蜞和跳跳鱼,远处可以看到珠海的淇澳岛。在围垦区边上有几家地道海产农家乐,最出名就是棠记海鲜酒家,省港澳的各路美食老饕都在这里打过卡,各种近海小鲜应季而烹,棠记招牌就是新鲜水瓜水蟹汤和水蟹羹~ 喝水蟹汤前,先要吃一些小菜垫垫肚子,因为蟹鲜太过霸道,若是先喝了汤再吃其它菜式,那其它菜的美味都会被蟹鲜味掩盖,有点可惜。先来个香煎墨鱼饼,鲜香弹牙,有新鲜的金古清蒸两条,若是想尝个鲜,在滩涂地里的跳跳鱼也可以试试不同做法,还有各种珠江口地产的白鸽鱼蛇更鱼或蒸煮或滚汤,再炒盘田间蔬菜,静等水蟹汤登场。 跳跳鱼 白鸽鱼 满满一盆水蟹汤端上来,鲜橙色的蟹壳铺在汤面,蟹壳虽大,但并不厚重,这是水蟹的标志之一,蟹壳薄而脆。 水蟹的蟹钳如拳头般大,拿来一拆,蟹钳壳里空空荡荡,一小绺蟹肉缩在里面,如食指大小,果然这蟹肉与蟹壳的比例差距有点大啊,哈哈。拆完蟹钳看看碗里,已经积聚了半碗蟹汁,这一汪鲜美无比的汁水,正是水蟹之精华。若是说日本料理里“出汁”的鲜是含蓄温存含情脉脉的,那这碗水蟹汤则是主动热情快意奔放的。水蟹的鲜就像那冲锋陷阵的大将军,霸气十足! 若是顾及文雅仪态,懒怠自己拆蟹的话,水蟹羹就是那吃货的懒人福音,水蟹的蟹汁作汤底,拆下蟹肉蟹膏和少许蛋花一同烩煮,配入些丝瓜粒,让这浓郁羹汤里暗藏几许清爽!尝一口,那蛮横的蟹香已经先声夺人,细细品来,汤汁里浓缩了海洋的矿物咸香,还有蟹的霸道鲜甜,加上新鲜瓜菜的清甜,让这鲜味全方位立体加倍,喝第一口,便上了瘾,于是一碗接一碗,完全停不下来。 珠江口的海风拂面,露台外的红树林中偶有白鹭翻飞,远望夕阳,此地虽说的确是将那沧海变作桑田,但希望这沧海桑田里依旧是种禾苗养鱼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