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统木雕艺术的文化寓意

 万年青良缘 2016-08-24


木雕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宝,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的代表性之一。以独特的创作方式塑造了丰富多样的题材内容,跨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成为传统文化精神的象征。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艺术手段之一,它以具有时代感的作品,以充实、丰富的内涵,宣扬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文化。

木头是有生命的物体,它有着与众不同的温和、美丽与纯朴的品性。我们的祖先就地取材、因材施艺,结合利用木材的特性,从原始材料的形态属性中挖掘出美的要素,以充分体现木头的趣味和材质之美,用他们聪明的智慧、灵巧的双手创造出了许多精美的木雕作品。在漫长的艺术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传统的木雕艺术。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门类,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中国木雕具有悠久的传统历史和强烈的民族传统色彩,包含造型凝练、刀法熟练流畅、线条清晰明快的工艺特点。木雕艺术不管处在哪个历史时期,始终都融合着具有灵性的传统文化之本源,以此来表达各种不同的寓意,诉说不同的情感世界。文章将通过历史传承、题材类型以及创作方法来谈论木雕作品在各个历史时期中所传达的浓厚的文化寓意。

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艺术史是在艺术和艺术家的发展中考察历史的。中国木雕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出现不少初具雏形的木雕工艺品。距今7千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就有木雕鱼出土,这是我国木雕史上留存最早的实物。河南信阳战国大墓出土的木雕镇木兽,湖北云梦汉墓出土的彩雕木俑均为我国早期木雕作品。战国和汉代即有大量木雕俑和动物雕刻。秦汉时期木雕工艺趋于成熟,绘画、雕刻技术精致完美。汉墓出土的动物木雕作品中,更可以了解到汉代木雕工艺发展的水平。动物作品有马、牛、狗等。这些动物造型生动,身长分别在14~55cm之间,都是以分部制作粘合而成的办法雕制的。因为木材是由纤维细胞组成,而四足动物是由头、身、足三部分组成,3个部分的尺寸不可能一样大小,总体形状是头高、身长、足高,根据这种特定形式用整木雕制的是汉代木雕工艺的一个创新,为木雕工艺创作品类众多的艺术品。这是木雕工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创举。

唐、宋时期有人物、仙佛、鸟兽等木雕。唐代是中国工艺技术大放光彩的时期,木雕工艺也日趋完美。许多保存至今的木雕佛像,是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的杰作,具有造型凝练、刀法熟练流畅、线条清晰明快的工艺特点,成为当今海内外艺术市场上的“宠儿”。宋代,是在唐代辉煌发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其对木雕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在《营造式法》中,详细叙述了创作的题材,如神仙类、飞仙类、花生类、狮子类、凤凰类、角神类等,来表现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我国木雕作品日臻完美,特别是明清木雕工艺已非常成熟和精湛,主题也拓展到了生活风俗、神话故事和吉祥花卉等题材上,并在建筑、家具和日常用品等领域广泛使用。木雕艺术的发展是社会经济的反映,是一定思想文化的具体化。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木雕作品的不断出现以及题材类型的不断丰富,蕴含着重要的时代文化意义,是老百姓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生活水平、社会面貌等的真实写照。

二、丰富的题材类型,饱满的文化寓意

中国木雕作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蕴含着不同的历史意义。木雕艺人通过丰富的题材、精湛的雕工、鲜明的主题等方式,将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融入具体的木雕创作中,再现了现实生活的本质,也使木雕艺术成为传承和展现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手段之一。同时,也表现了人们对美满婚姻、子孙繁衍、健康长寿、生活幸福等至善、至美、至真精神的追求,使人们在艺术享受中得到心灵的震撼与警醒,又感受到了中国古文化的精髓魅力。“艺术来源于生活”,木雕艺术的题材大多是民间生活的内容,具有着普遍性,一般有吉祥图案、神话传说故事、戏曲人物、山水花鸟、民俗风情等几大类。

1.通过吉祥元素来构造画面,寄予美好愿望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中,传统吉祥元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思想和情感。在《庄子·人世间》中所表述的“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又如成玄英《注疏》:“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等句子中皆可以看出,“喜庆吉祥、福寿平安”是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追求,是一种普遍的民族文化心理。

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案都带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气息,这些元素传达着重要的文化信息,构成了图案的主题、情调、气氛和意蕴。在木雕艺术中,由吉祥元素构成的画面都具有一定的情景意义,这些元素多是由艺人利用汉字同音相谐的特点或者象征性寓意的手法,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吉祥元素有花草类如梅、兰、竹、松、菊花、牡丹等,牡丹花插入花瓶中,瓶子的瓶字与“平”同音,喻“平安”。两个意思连在一起喻“平平安安”。牡丹花又喻富贵。以上三种物品组在一起喻“富贵平安”。动物类有龙、凤、麒麟、狮、虎、鹿、鹤、鱼等。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吉祥动物形象,其中,“青龙”又称苍龙,是东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朱雀”指凤凰,为南方之神;“玄武”是龟蛇的合体,是长寿的象征,为北方之神。它们代表着四方平安,更是蕴含着盛世太平、国家繁荣寓意。笔者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也经常采用这一种艺术手法,如木雕作品《喜上眉梢》,采用精微透雕的手法将喜鹊、梅花、牡丹三种元素组合在一起,“喜鹊”是吉祥的象征,在古书《禽经》中记载:“仰鸣则阴,俯鸣则雨,人闻其声则喜。”“梅花”,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而“牡丹”象征着富贵吉祥。三者的结合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喜事的降临。此作品在造型方式上强调了意象美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语言、文字与图画同源、相通相融的特征。

2.以人物、传说故事、民俗民风等题材教化社会大众

在中国历史中,许多名著、神话传话说以及民俗中的故事都脍炙人口,被老百姓传唱不衰。在木雕艺术中,这些题材也是被创作的重点,被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之一。如《西厢记》《牡丹亭》《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历史名剧以及其中的人物像关羽、张飞、武松等英雄好汉经常被刻画。传说故事如观音送子、八仙过海、嫦娥奔月、姜太公钓鱼、牛郎织女等。而中国是一个佛教大国,佛教思想深入人心。通过塑造具体佛像,成为人们思想的一种寄托,像观音、弥勒佛、释迦牟尼等。像小叶紫檀作品《立荷叶净瓶观音》,观音脚踏莲花宝座,莲花是圣洁、吉祥的象征。左手持净瓶,右手承佛印,眼视下方,似乎俯望着人间的芸芸众生。用自己的滴水梵音度众生之苦,用慈悲之情感化大众,传达着善念。

三、山水、风景等作品寄托情感,歌颂祖国美好山河

中国地大物博,有着众多的美丽山河。自古以来,许多文人等都赋诗歌颂祖国山河的美好和对其的深深依恋之情。以山水、风景为题材,也是木雕艺术家表达其爱国主义的一种表现方式。把对充溢着俊美、灵秀之气的山川草木的直接感受,升华为一种庄重、深沉的感情;把对养育自己的故土和家园的眷恋,一笔一笔地雕刻进自己的作品里。如木雕作品《春颂》,刻画了春天祖国山河盎然生机、繁华似锦、鸟语欢畅的一派景象,表达了祖国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画面。作品在构图上注意虚实主次、层次节奏的处理,追求画面的严谨与变化,构图的饱满与均衡,糅合了国画的精髓,使得木雕作品在写实中具有了层次的变化,将景的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中国木雕艺术,在传承与发展中不断地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但是其内在的精神与文化寓意并没有改变,一直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气势和气质。作为新时代的艺术家,也仍未抛弃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是深刻悟彻文化的内涵寓意,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技巧中寻找切合点,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打造出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的艺术形式。


在悬崖石缝顽强生长数千上万年成材后,造就崖柏之躯幻化无穷。其形盘旋向上,纹理清晰流畅,色泽古朴苍劲,质地厚重密实,香味持久绵长,给人以感官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熏陶。正是由于其非常适合创作根雕根艺,也正是源于其充满传奇色彩的成长经历,每一件经过精雕细琢的崖柏根艺作品都会成就其独一的故事!

崖柏根艺行业发展需要工匠精神,既是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是匠心独运独具慧眼的匠心精神。崖柏根艺追求道法自然,大自然是鬼斧神工的雕刻大师,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独具慧眼的伯乐,挖掘其文化艺术内涵画龙点睛是我们的要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