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副“著名”的对联,上联一出,据说大文豪苏轼都没对上,至于下联,自然又是哪个有才网友的杰作。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偏偏是提着“锡壶”游西湖,而不是铁壶、瓷壶或紫砂壶呢?也许只是偶然,但政治课上说得好,偶然之中有必然。之所以提着的是锡壶,也许正是因为锡壶特别适合用来盛酒。据金属理论分析,锡性凉,散热效果极佳。锡制酒具斟酒,夏天清凉爽口,冬天温酒导热较快。锡器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在中国古代,人们早就懂得在井底放上锡板来净化水质,皇宫里也常用锡制器皿来盛装御酒。自古以来,锡即被能工巧匠们制作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器皿,素有“盛水水清甜,盛酒酒甘醇,储茶色不变,插花花长久”之美誉,实用价值得天独厚。传统的锡器都是手工打制的,但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及铝和不锈钢制品的崛起,传统的锡器制作越来越被边缘化,到如今已渐成“绝唱”。然而,传统的手工锡器制作,因为带有浓浓的人情味及久远的人文记忆,有着机器所不能代替的美。严格来说,一件手工锡器的打制,需要经过配料、熔化、压片、裁料、造型、捶打、刮光、焊接、擦亮、錾花、雕刻、嵌铜装饰等十几道工序。这样制作出来的锡器,精致透亮,平滑细腻,如同有呼吸的白玉一般。如今,从前乡间小巷里时常看到的有人肩挑扁担,两头是风箱和小炉子,边走边喊“打锡壶喽!打锡壶喽!”的场景,已渐行渐远;那些和我们父辈、祖辈们朝夕与共的老锡器,以及它们所展示的旧时生活摇曳多姿的琐碎细节,你还记得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