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长大时间过得越快?原来这真的不是错觉
DeepTech深科技
2016-08-24 13:30 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吧?儿时的暑假感觉像好很长,过年前的每一天都感觉很长。但为什么当我们长大后,会感觉时光飞逝呢? 你也许会说,“因为我有成年人的责任和负担呀。”但研究显示并不是这个原因。和年轻人相比,年长的人的确会“感觉”时光过得更快。 目前,有数套理论试图解释为什么我们对时间的感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快。其中一个理论把原因指向了我们体内的生物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慢的新陈代谢也会减缓我们心跳和呼吸的频率。儿童那高频率的生物钟意味着在同样的时间里,他们会经历更多的“生物标”(心跳、呼吸)。这会给他们带来比现实时间更多的“体感时间”。 另一个理论表示,我们对时间流逝的感觉,和我们所接受的新感官信息有直接联系。当我们的大脑接收到大量的新刺激时,它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处理这些信息。这则会“拉长”时间。这个理论还可以解释有些人在意外事件发生时所感觉到的“慢动作效应”。因为意外往往会带来大量的新信息。 其实,这也有可能是因为当我们经历新情况时,我们的大脑会把更多的细节储存在记忆里。当我们回忆这些情节时,我们的感觉会比真实慢。这种情况已经在自由落体试验中被证明了。 但是这个理论如何解释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速的时间感呢? 该理论表示,当我们长大后,我们对周围的环境也会越来越熟悉。我们不再会注意家里和工作中各种环境的细节。而对于儿童来说,这个世界充满了陌生的新体验,所以儿童必须在重铸对世界的认知上花费更大的脑力资源。这意味着,和生活在“套路”中的大人相比,儿童会感觉时间过得更慢。 所以,我们感觉时光流逝的速度是与对日常生活的熟悉度成正比的,而这种熟悉往往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而且,这套理论还有生理上的解释。当人脑感受到新型刺激时会释放多巴胺,多巴胺则会帮助我们学习测量时间。但是,20岁以上的人体内的多巴胺会减少,使时间感觉过的更快。 不过,虽然这两套理论虽然各有优点,但是都无法解释“时光流逝”的加速感。 一段定量的时间在感官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体感”减少,意味着时间是种“对数刻度”。对数刻度一般被用在测量地震和声音上。因为被测量的数据值在一个很大范围内时,利用对数可以使此降低到一个更加易处理的范围。 例如在使用对数刻度的里氏标度中(用于测量地震规模),从10级升至11级不像线性标度那样代表地表震动增加了10%。里氏标度中每一级的增加都意味着10倍的地表震动。而这,对于测量时间来说正好。 孩提时光 为什么我们对时间流逝的感觉需要对数刻度?因为,我们对于一段时间的感官是基于我们已经活过的时间的一部分。对于一个2岁小孩来说,1年就是他的“半辈子”。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对于儿童来说,每个生日之间都感觉像隔了“半辈子”。 但是对于一个10岁的小孩来说,1年只是他活过10%的时间。对于一个20岁的人来说,这则是他活过5%的时间。所以,我们会感觉每个生日之间的间隔越来越短了。在对数刻度上,如果一个20岁的人想感受到和2岁小孩过生日同样的感觉,他则需要等到他的30岁生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就没有那么奇怪了。 我们往往用十年划分我们的生命的每个阶段,20多岁,30多岁等等。而这会让我们感觉每个阶段都同样的长。但是,在对数刻度上,我们在每个的阶段都需要不同长度的时间才可以感觉同样的长。在这套理 论下,我们生命的划分应该是:5到10岁,10到20岁,20到40岁,40到80岁。 是的,你5岁到10岁之间的那5年与你40岁到80岁之间的40年在感觉上将没有什么区别。这听起来是不是很悲观? 所以,不要再虚度光阴了。因为时光如水,岁月如梭。如果你再不努力,有可能就来不及了。 分享到: 文章评论 130条
发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