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花梨(香枝木)风云 4 ——曾经存在的观点

 理想气体方程 2016-08-25

自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2001年之后,从越南和老挝有很多黄花梨木的进口,中国的木材爱好者和研究者一直对此饶有兴致。更有黄花梨价格之飙升——越南黄花梨从2005年的每吨4万-5万人民币元涨到2013年的每吨300万-600万人民币元,并且规格板枋早已经以单论价,小块花纹特殊的材料亦步之后尘;海南黄花梨则愈加蹿升得不可思议,价格一直保持为越南黄花梨的数倍。

在一个价值决定关注度,经济活力吸引投资的世界大环境背景下,黄花梨这样的空前升值现象不仅依托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还在于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象征符号(实则为文化的物质载体——这里的物质载体就是高档家具所用的木材),所以,这样的情况是不会在其他品种的木材上重演的。除此之外,由于中国国内黄花梨原生林及木材保有量(基本都在海南岛)本就少得可怜,而越南等国的这种木材储量亦有限,故在中国的高需求之下,仅仅数年,这种林木资源就告杳,生长量不抵采伐量,因而仅能以现有的原材料不停的在市场转移易手,最终价格被炒作得惊人。

在中国,红木热潮的掀起又恰逢新兴的富裕阶层成长的时期,此时代的特点是人们不再如过去那样关注时政,而是更加注重自身的利益,越来越多精力转向物质享受,在住房、装修、出行工具、衣着、佩戴饰件、时尚消费类电子产品等常规范围之外,文玩古董更是以其所谓材料稀缺性、精致的工艺和历史文化价值完全地适应了所有这类心态的需求,即财富的象征、高雅的文化凸显社会地位,故而受到几乎所有不同层次和背景的中国人之热捧。亦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钻研奇技淫巧,与历史上曾经传说的那段失落文人所开发出辉煌黄花梨家具时期真是有着十二分的类似。
上图:黄花梨(香枝木)万历柜

由于,在中国时下的黄花梨存在产地的不同,即国产海南黄花梨和进口越南黄花梨,又因此而产生很大的价格差异(前者高于后者数倍,但即使后者也已经价格高昂),为了顺应这方面的鉴定和分辨(当然,这也是学术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并没有什么不合理之处),文玩收藏领域、科技学术界和新闻社交媒体都予以了巨大的关注和精力投入。不过,仅从所有人的主观感觉来看,分辨要点也始终局限于黄花梨木材的表象。于是,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此处的越南黄花梨泛指所有来自东南亚国家的香枝木)的分辨在过去的10年来十分引人关注,相关的著作和文献也是数不胜数,而网络媒体之经验传播更是铺天盖地,在此,本平台仅举一些重要而典型的事例。

事例之一

据本平台作者2001年以来接触黄花梨的十几年市场观察经历,最初几年有关于海黄越黄的讨论多为民间口口相传和网络论坛辩论,首先具有影响力的书面介绍还是来自2006年周默的文章《明清家具的材质研究——黄花黎》。周默在这篇文章里面,介绍了黄花梨的特征和历史记载,并主要讲了海南黄花梨的特征,还简述了越南黄花梨的特征,并记录了自1996年以来的输出港口(越南荣市),描述其产地是越南、老挝部分地区以及泰国个别地区,开花特征是红、黄两种颜色。遗憾的是,周默在对黄花梨古籍记录已经较为全面的情况下,并没有认真对待古籍中已有的对于黄花梨产地安南、占城等现在越南地区的记录,而是直接将其认为可能是“紫檀属花梨,或者其他木材”,因而错过了一次准确定位黄花梨所有产地的机会。此外,周默从国外了解的越南黄花梨开花的两种颜色(红和黄)也肯定不准确,因为黄花梨所开花的颜色都是白色的。2012年出版的周默所著《问木》一书中已经根据当时的最新信息,介绍了东京黄檀的情况:不仅产地越南,亦见于海南。周默在《问木》中还认为海南岛可能存在两种黄花梨,不过这是错误的,因为黄花梨不会因为有两个不同树种名称(降香黄檀和东京黄檀)就存在两个树种,而是同一个树种被人为的命名了两次,实际上应该都是东京黄檀,降香黄檀是中国植物学者后来又重复命名的。


上图:周默2012年的著作《问木》

事例之二

与周默发表的黄花梨研究在同一时期(2005年),还有齐超在《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发表的《黄花梨的辨考》,文中后面结论部分是这样写的:

“关于越南黄花梨木的归属问题国家权威林业部门专家们的观点也不统一。有的木材学家认为应归于豆科黄檀属酸枝木类,也有的认为应归入黄檀属香枝木类,但不能等同于海南产的降香黄檀。其实问题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复杂,笔者认为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实为同一个树种,只不过是产地不同,所以环境不同、气候不同、土壤的条件不同,因此造成了木材本身的颜色、纹理和气味的差异。”“总之,笔者认为黄花梨木材只有从其本身质量角度有好次之分,不应当有产地之分。过分追求区别其产地而不看重其本身的材质的做法是非常片面的,也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可是当今的市场情况就是这样,这也许就是社会的不公平与无奈吧。”

——现在看来,齐超先生对于黄花梨的论述非常准确,只是当时人们并不了解越南黄花梨究竟是哪一个树种。此外,齐先生也是当年大胆推测很多老黄花梨家具用材来自越南的人士,不过在当时受到周默、胡德生等专家的反驳。从目前来看,中国明清时期有越南黄花梨的进口是毋庸置疑的,而实际上人们无法分辨少量留存至今的老黄花梨家具用材究竟原产何地,所以,专家声称一些老家具绝无越南黄花梨的言论是非常独断的。

事例之三

2008年6月《广西农业生物科学》刊登的广西大学林学院李桂兰、徐峰和广西木材公司李英健等人的文章《海南香枝木与越南香枝木木材构造特征比较解剖研究》,其中认为越南黄花梨是多裂黄檀,学名是Dalbergia rimosa Roxb. ,并经由木材解剖的实验分析认为这两种在木材宏微观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经仔细阅读后,可以发现,事实上广西大学的解剖实验恰好可以证实这二种木材没有明显的解剖学差别,所谓的差异完全可以归结于木材结构的合理变化,甚至可以认为那些所描述的差异实际不属于结构差别,而且由于所作木材样品的数量是否有限也是一个很大的疑问——如果解剖的木材样品数量不足够的多,就不能说明其间的微小差异具有普遍性。至于广西曾经认为的树种学名是Dalbergia rimosa Roxb. ,中文名多裂黄檀,则是因为越南林业部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错误的把Dalbergia rimosa Roxb. (多裂黄檀)认为就是S?a ??(黄花梨,香枝木),其出处在于该国的林业部门的一份分类表:2198/1977/Q?-CN。不过后来越南方面已经更正为Dalbergia tonkinensis Prain(东京黄檀)才是S?a ??(黄花梨,香枝木)。
上截图:来自广西大学2008年的研究文章

事例之四

2012年《安徽农业大学学报》刊登的南京林业大学罗真付等人的文章《越南香枝木解剖构造及物理力学性能研究》,其中将越南黄花梨的学名准确的定位到了Dalbergia tonkinensis Prain,不过在文章所述实验之后的结论却是:越南香枝木与海南香枝木在管孔大小、轴向薄壁组织类型和木射线类型上存在较为显著的构造差异,可以作为两者的鉴别依据。这个结论实际上非常武断,他们自己的实验结果都无法证实之,反而证明了二者的不可区分性。

以上截图:来自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的研究文章

事例之五

2012年4月26日-28日,在成都举行的中国林学会木材科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上,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教授张耀丽做了越南黄花梨树种为东京黄檀的报告,并对降香黄檀和东京黄檀的一些特征作了比较。我们认为此次报告对于越南黄花梨树种的认定是准确的,而关于与海南黄花梨与越南黄花梨木材特征的对比(管孔、木射线、气味)则属于牵强附会,明显不具有说服力。此外报告中所附越南黄花梨(东京黄檀)的树叶和花则错误的采用了闹鱼崖豆藤(学名Millettia ichthyochtona,商用名S?a tr?ng,即白色的涩)的标本,而不是真正东京黄檀——红色的涩(S?a ??),这也是引起后来对此质疑的原因之一。有关S?a tr?ng与S?a ??的介绍可见本平台前面的文章风云3。


以上诸图:来自2012年南京林业大学张耀丽老师的报告

事例之六

2013年《热带林业》所刊登的海南林科院《越南黄花梨形态特性及引种植物名称研究初报》中认为“越南黄花梨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材质与原产于海南的降香黄檀在实质上存有差异”以及“越南黄花梨颜色较艳、降香辛辣、味道较浓,纹理与材质,略逊于降香黄檀”的结论都非常主观,而关于“越南黄花梨开红黄色的花”也是非常错误的,唯有“越南黄花梨和海南黄花梨的树种木材判定主要靠经验,无科学的数据作为支撑”尚属客观。

以上截图:来自2013年海南林科院的论文

事例之七

近年来,国内有机构做了海南和越南黄花梨的分子生物学脱氧核糖核酸核酸(DNA)的序列对比(安徽农业大学)和气质联用分析木材内含物成分(浙江林产品质量检验站)的鉴定,结果是可以区分,由于我们不了解这一方面的技术,故无法加以评论,只是需要提醒的是,一项技术是否可行,必须经过很多的重复实验方可验明正身。
上截图:来自安徽农业大学的分子生物学鉴定黄花梨的树种的论文
上截图:来自浙江林产品检验站采用的技术鉴定黄花梨产地的论文

其他事例

以下要介绍的多来自国内收藏界,其中多将海南和越南的黄花梨描述成截然不同的两种客体,例如张志扬所著《国宝花黎》中将越南黄花梨定为越柬紫檀——这是一个彻底的错误,说明该书作者完全不了解黄檀属与紫檀属木材的区分。数年前,有故宫专家声称其所管辖的黄花梨家具没有一件是越南黄花梨,隐含有非常贬损越南黄花梨的价值意思,并自我表现为可以准确区分黄花梨海南与越南的产地,这些言论与行为,现在看来明显就是炒作海南黄花梨的伎俩,刻意夸大了黄花梨产地之间的区别,误导了大家对于黄花梨的真正认知方向。同样的情况其实在国内经营黄花梨的主要实体企业内也大量存在,比如“以黄金换海南黄花梨”,甚至在不明白黄花梨究竟起源何时何地的情况下,就自封为“黄花梨教父”等等之流的怪异事件就一直层出不穷,并上演至今。除了上述观点之外,还曾一度流行“越南黄花梨其实就是某种野生的白酸枝”,现在看来,大家对此真的可以一笑了之了。
上图:《国宝花黎》

尽管这些文玩界的玩赏标准实在不怎么合理,其鉴定水平大多亦大有水分,但正像许多其他行业一样,黄花梨的分类与识别在这个领域内不可避免的也在互相拆台,并将打着所谓历史文化的名义,将其无止境的神话下去,如有北京的部分收藏界人士就曾这样表达:————“决不能用现代西方国际家具木材文化标准体系,套用、衡量、中国古代传统黄花梨木家具文化体系,各界完全公认的‘黄花梨木’品种,目前多达六种之多:

1、汉唐乃至明代:降香型老花榈木‘文木’;

2、宋代乃至明代:降香型老花梨木;

3、清代初期乃至中期:黄檀型新花梨木;

4、清代中晚期:油香型新花梨木;

5、现代型海南新花梨木;

6、现代型越南新花梨木。”

——上述内容利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文献记录将黄花梨的分类进一步复杂化,事实上,本来古代和近代流传到现在的黄花梨木和木制品就非常有限,更不要提所谓的断代鉴定了。
上图:常见的识别黄花梨产地的经验

所以说,多年来的黄花梨家具热不仅将这个特殊行业推向财富的顶峰,还从中培育了一些无聊的文化学者,但可惜的是,经过他们那样长时期脱离实际的研究和争论,人们仍然距离了解真相还很远。此外,还有过度拜物情结,如“海南的战略性资源”,“国宝”等等,当人们知道了真相是这同样的树种实际也曾大量来自邻国的时候,真不知该作何感想。

木材地理原创文章,任何形式的其他媒体转载摘抄其中内容须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