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里话“痴”人

 长河轻舟1983 2016-08-25



《红楼梦》一书中,“痴”字用得很多,以回目为例,含“痴”字的回目就有六回之多:比如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那么,《红楼梦》里的痴心人都有谁呢?


1作者之痴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段诗写在书的开头。读者书还没读,怎么会“都云作者痴”呢?


我想这也是作者揆度的:如果你们看完这部书,肯定会说作者痴的。作者先告诉读者,这是一部痴书,所表达的理想就是痴心妄想,不现实。是一部梦想合集。




马丁·路德·金因为讲了《我有一个梦想》而名扬世界,而曹雪芹却写出了一部梦想合集,有梦想的书就是有理想有思想的书,使《红楼梦》具有无穷魅力和极高品味。


虽然大多数《红楼梦》的梦想在我们时代都实现了,但在作者的年代,是看不到一点实现的希望的,也只能是痴心的梦想一下。


2士隐之痴


烈日炎炎一个中午,甄士隐小睡一觉,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之后见女儿英莲越发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就抱起来到街上看热闹。


这时来了一僧一道,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来,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


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甄士隐对女儿的娇生惯养,就是一种痴。想想英莲之后被拐,转卖,在薛家受薛蟠和夏金桂欺负,与小时候的娇生惯养形成鲜明的对照。


所以,甄士隐对女儿的娇生惯养,对英莲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反到使甄士隐陷入非常悲痛的境地。


3凤姐之痴


王熙凤自从贾琏送黛玉往扬州之后,很无聊,每晚和平儿说笑之后就胡乱睡了。


一天,秦可卿临终托梦给她:告诉她一件未了心愿。凤姐问秦氏是啥心愿,秦氏道:婶婶,你是女中豪杰,很多男人也比不过你。咱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倘或哪天乐极悲生,树倒猢狲散,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


凤姐听了,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秦氏冷笑道: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周而复始是自然规律,是违背不了的。


凤姐儿的痴表现在其幻想永远保持家族的繁华富贵。从家族角度来说是一种责任感,从整个社会来看,是一种贪婪。


4黛玉之痴


第二十九回“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第八十二回“病潇湘痴魂惊恶梦”、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讲的就是林黛玉所追求的自由的“知己之恋”三部曲


自由的“知己之恋”难在“自由”,贵在“知己”。在《红楼梦》时代,少男少女自由恋爱是绝对不允许的,追求自由的“知己之恋”那就更难了。




所谓“知己之恋”,就是恋情以共同的理想情趣为基础,这且不说《红楼梦》时代,就是在现代也不多见。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林黛玉所追求的“知己”,到第三十二回就被事实证实了,林黛玉心满意足了。


但是,毕竟那是《红楼梦》时代,又是在特定的荣国府,宝黛所追求的自由“知己之恋”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5宝玉之痴


痴是一种情愁。“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阙,一曲能教肠寸结。”词中之“情痴”二字仿佛就是在写宝玉之情之痴。


清人涂瀛在《红楼梦论赞》中有云:“宝玉之情,人情也,为天地古今男女共有之情,为天情。”又曰:“圣人尽性,唯宝玉能尽情”,“宝玉圣之情者也。”


在宝玉眼里,“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对林黛玉的情就是“为天地古今男女之至情”。


这种“至情”在他与林妹妹相识、相处到相爱的全过程中表现的最充分,也最感天动地令人感到刻骨铭心。


从相见时的“杂玉到挨打”后遣晴雯“送帕”;从“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到“病神瑛泪洒相思地”,最终“悬崖撒手”,已达到了“情极之毒”。


贾宝玉对爱情的痴,亘古无一人能做到。他是古今第一大情人,也是天地间第一大痴人。


宝玉主张“世法平等”,重视的是“不失其赤子之心”。可以这样说,宝玉就是作者理想社会中的新人。


作为贾府第一大公子,宝玉对所有女性没有尊卑之界,没有主仆之分,他始终把自己放在他人之下,这也就是只有宝玉才看出了晴霁“身为下贱”而“心比天高”。


大观园内打扫庭院的粗使丫鬟傻大姐被成为“痴丫头”,这个“痴”使她生理上发生了障碍,造成痴傻的状态。


贾宝玉不同,他是为情为爱而痴,痴在心里,是心理产生了一种痴迷,虽然有时候他痴到“似傻如狂”的模样儿,令人发笑,但他的一言一行留给人的是深省。




一花一时,一草一木,是“无情者”,可在宝玉的心目中那些花草树木仿佛也有了生命。有一例可说明,第二十三回写他在沁芳闸桥边的石头上坐,读《会真记》。


当一阵风吹来,桃花“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他“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些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让花瓣“流出沁芳闸区”。


他把花视为有生命的,而生命是美丽的,所以爱花,惜花,让花儿“质本洁来还洁去”,此正是诗人宝玉所见之景,所生之情,景情融为一体。面对没有生命的植物,他都能发出感慨,何况于人。


认识万物之灵,宝玉之情,之痴更表现于人,尤其是对大观园女儿们的关怀上。“龄宫画蔷痴及局外”,宝玉在隔着篱笆洞看龄官在地上写蔷字,写了一个又一个。


“外面的不觉也看痴了,两个眼睛珠儿只管随着簪子动,心里却想:这女孩子一定有什么话说不出来的大心事,才这个情景,心里不知怎么煎熬。看他的摸样儿这般单薄心里还搁得住煎熬,可恨我不能替你分些过来。”


虽然同在一园,可恨并不相识。但宝玉却能看的痴想的痴。直到天空落下大雨,宝玉告诉人家避雨,怕那女孩儿被骤雨激了。待到自己跑回怡红院,还记挂着那女孩有没有避雨处,正所谓言情愈真,写境愈真,记事亦愈真。


有人把贾宝玉的情痴解读为“色鬼”,是“混世”的一种,完全是不解“情痴”之真谛,连尤三姐的见识都不如。尤三姐对贾宝玉的评价是公允中肯的:


第一,宝玉生活在一个封闭式的女儿国中,他的身边都是些清秀美丽的女孩,长期的耳濡目染,使他身上沾上女儿气。


第二,在“言谈行事”方面,贾宝玉被视为“混世魔王”、“似傻如狂”、“于国于家无望”,就是因为他拒绝了“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正所谓“道不同不相谋”。


在贾府中贾宝玉无法拥有这种自由意志,呼吸不到最新鲜的空气。他的情与痴是要冲破家庭的束缚,去追求一种心灵上的情趣。


贾宝玉是古今天下第一大情痴,但他又是一个“情极之毒”的人。情到极致,他能够幡然醒悟,这是他不同于其他人之处。因此它能够情悟。


当情极之时它能够打破情关,洞彻人生。因为在贾宝玉的心目中,无“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他所追求的情与爱,只要有了情与爱就感到人生有了价值、有了意义,即使化成了一股烟随风飘去他也心甘情愿。


宝玉由情痴到情悟有一个过程。


首先是“梦悟”。作者以中国式的浪漫主义手法,在第五回中“开生面梦演红楼梦立新场情传幻境情”。景幻仙姑将宝玉引入梦境,想一梦而悟,显然是用“顿悟”之法,她的“警”失败了。


她只能让情痴宝玉“出梦”——回到“温柔乡”里去摸爬滚打——“历尽悲欢离合炎凉世态”,经受一番折磨和痛苦,渐渐地悟透人生。


贾宝玉之悟是伴随着贾家的盛衰全过程而逐渐完成的。他经历了情困——情识——情悟——情绝(“悬崖撒手”)四个阶段。


贾府鼎盛时期,宝玉在“情”的花丛中自由自在,天真烂漫,采撷百花,欣赏花的芬芳,品尝情与爱的甘露。但是偶尔也遇到了由“情”而引发的小矛盾,令他几分困惑,又有几分苦恼。


例如,第二十一回写史湘云来到贾府,与黛玉住在一起,于是宝玉天天早起就跑到黛玉住处梳头洗脸,结果引发怡红院以袭人为首的丫鬟们的“醋意”,又是数落,又是整日不理睬。


这给宝玉带来了困惑和苦闷,只好从《南华经》中去寻找解脱,终于悟出了“爱博而心劳”的道理,于是写下了续《南华经》一段文字。这段文字是宝玉开是有了“情困”的告白。


在第三十六回“识分定情悟梨香院”中,贾宝玉通过所见贾蔷与龄官之间真挚感情的一幕,认识到“人生情缘,各有分定”。他被龄官的真情所震动,“痴痴的回到怡红院”,对袭人说出了自己的心底感受。


情识是宝玉在情的道路上的一次大转折。从此以后,他对大观园内外那些秉山川之灵秀的女孩儿虽然仍旧充满情意,“不失其赤子之心”,但他的心目中已经清楚了“各有分定”的界限。他对黛玉之情走向专一,引为唯一知己,将它们之间的轻声化为纯真的爱情。


贾宝玉的情悟是在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到底第七十八回“痴公子杜撰芙蓉诔”这段时间完成的。从第五十三回起,贾家开始由盛转衰。


而抄检大观园是未来贾府被抄的一次预演,宝玉在这期间看到了晴雯、司棋、四儿、芳官的被逐和死亡,人世间的无情代替了有情、知情。


《芙蓉女儿诔》中所哀悼的不是晴雯一个人,也不仅仅是暗射的林黛玉一个人,而是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他所憎恶、诅咒的不仅仅是贾府或贾府中的某一个人,而是那个无情的社会、那个无人性的专制制度。


林黛玉之死是贾宝玉由情悟走向“情绝”,即由“渐悟”的积累到了质变二“顿悟”。这种(从渐悟到顿悟)是根植于18世纪“没有自由意志”的文化土壤之中,悟的结局也只能是“悬崖撒手”。


因为贾宝玉失去了唯一的知己、唯一的希望,“一贫如洗”。他无路可走,只好、也只能回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去——回归大自然。


这就是贾宝玉为情所痴,而又因情被逼到绝路后,顿悟人生,从此遁入空门。《红楼梦》一书中对宝玉的描写至始至终由“痴”与“情”贯穿。这个被称为“古今第一大痴人”的人,也在随着感情的起伏不定,最终大彻大悟。


他虽痴,痴的有些偏执,但至少他至真至情至性,没有太多的虚伪;他为情所困,困得自己无法解脱,但至少这感情却令人回肠荡气,令人回味无穷,令人为其惋惜,为其落泪。这样的宝玉叫我们怎能不爱,这样的宝玉叫我们怎么能不感到疼惜?


6袭人之痴


这袭人亦有些痴处:伏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只因宝玉性情乖僻,每每规谏宝玉,心中着实忧郁。


袭人对谁都是一心一意的,而且很踏实。做丫鬟到这个地步,算是很专业了,一心一意想做终身丫鬟,家里想赎她,她死活不去。


对自己的身份地位也是很认可的。骨子里的奴才本性使她深得主子赏识,但终究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梦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7晴雯之痴


晴雯重病被撵出大观园,病得奄奄一息。贾宝玉去看她,问她有啥话说,晴雯呜咽道:


“有什么可说的!不过挨一刻是一刻,挨一日是一日。我已知横竖不过三五日的光景,就好回去了。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


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想平空里生出这一节话来,有冤无处诉。”


晴雯意思是她是深爱宝玉的,如果知道最终被冤枉,还不如把身子早早给宝玉。当时真是很傻,觉得反正是在一起的,就没着急去办,结果落下终身遗憾了。


在那个时代,男女发生性关系,通常被认为是男人占女人的便宜。但晴雯从个人的感受出发,觉得没和宝玉把关系更进一步是一种遗憾。一方面说明她是深爱宝玉的,另一方面也是一种个性解放。




8龄官之痴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龄官是贾家买来的十二个唱戏的女孩之一,戏活极好,长相、气质很像林黛玉,也有着林黛玉的敏感与清高,相当于林黛玉的一个射影,素与贾蔷相好。


与贾蔷的爱情也给了宝玉的不一样的启发。戏子与贵族公子地位天壤之别,但是痴情是却难分轻重的。


9藕官之痴


第五十八回“茜纱窗真情揆痴理”文本写道,这里宝玉和他只二人,宝玉便将方才从火光发起,如何见了藕官,又如何谎言护庇,又如何藕官叫我问你,从头至尾,细细的告诉他一遍,又问他祭的果系何人。


芳官听了,满面含笑,又叹一口气,说道:“这事说来可笑又可叹。”宝玉听了,忙问如何。


芳官笑道:“你说他祭的是谁?祭的是死了的菂官。”


宝玉道:“这是友谊,也应当的。”


芳官笑道:“那里是友谊?他竟是疯傻的想头,说他自己是小生,菂官是小旦,常做夫妻,虽说是假的,每日那些曲文排场,皆是真正温存体贴之事,故此二人就疯了,虽不做戏,寻常饮食起坐,两个人竟是你恩我爱。


菂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来,至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后来补了蕊官,我们见他一般的温柔体贴,也曾问他得新弃旧的。


他说:‘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你说可是又疯又呆?说来可是可笑?”


宝玉听说了这篇呆话,独合了他的呆性,不觉又是欢喜,又是悲叹,又称奇道绝,说:“天既生这样人,又何用我这须眉浊物玷辱世界。”


淸代涂瀛《藕官赞》云:“以真为戏,无往而非戏也;以戏为真,无往而非真也。惟在有情与无情耳。藕官多情,故以戏情为真情,因是由戏入真,由真入魔,由魔入恶,而患且不测。


非遇多情公子,其能已于祸耶?夫人不幸而多情,又不幸不获多情相与言情,则宁无情而已矣。然岂我辈之所为情哉!”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