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议汉函谷关与新安县治

 静远斋001 2016-08-25
关键词:汉函谷关 ,看法 ,社会治安 ,历史过程
新安置县之前,其归属史无详载,《尚书》谓三亳之地。旧志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属东周王城畿地;战国(前475年—前221年)先属西周(原王城地),后于安王二十六年(前376年)并于韩。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始置新安县。清·康熙三十三年(1768年)《新安县志》卷二《沿革志》谓新安,“秦置郡县,始名新安,属三川郡”。说明新安置县于秦,但县城位置不在今址。根据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渑池县志》卷上《地理志·古迹》有“新安县,治东十五里,世传谓新安故县,今改为塔泥镇”。又于楚坑下云:“楚坑,治东二十里,楚项籍坑秦降卒二十万于新安,即此。按新安旧治在治东十五里”的记载。说明汉代以前新安县城所在的位置距渑池县城十三至十五里的塔泥镇一带。根据《晋书·河间王頤传》谓司马頤以龙骧将军李含为都督,率诸军屯阴盘,前锋次于新安,去洛百二十里。以距离推算,此则又一新安县城,而非项羽坑秦卒之新安县城。又晋·潘安仁《西征赋》述其奉命为长安县令,赴任时将路途经历,录而为《西征赋》,其赋中有“夭赤子于新安,坎路侧而瘗之。亭有千秋之号,子无七旬之期”,这一段记事。另外,在潘安仁的《伤弱子序》一文中,亦有“三月壬寅,弱子生。五月,之长安:壬寅,次于新安之千秋亭。甲辰而弱子天,乙巳,瘗于亭东”。千秋亭即今义马市之千秋镇,是晋代新安县城附近的一个亭子,据此两则记载,晋时之新安县城,有可能在今义马之千秋镇一带。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可以认为汉晋时期的新安县城位于今渑池或义马市境内。
  新安县城何时移置今址?这就与汉函谷关及其沿变有很大关系。
  国家设置关津,在于增强军事防控能力,维护社会治安,因此,对其管理非常重视。周代在函谷关就设有关令,特别是关令尹喜观紫气东来,恭迎老子驾到函谷关著《道德经》一书的故事,早已名闻天下。汉函谷关自建立后,被朝廷视为国家安危的屏障,均设有关都尉,多派重臣近戚把守。东汉时在函谷关又设立了八关城,函谷关的位置又得到了加强,《水经注·谷水》一文在论述谷水经今新安县城时,不言新安城而言函谷关或函谷关城东。如云:“谷水又东,径函谷关南,又东北,皂涧水注之,水出新安县”。(新安县当指新安县境,谷水.即今涧水)。又云:“谷水又东北,经函谷关城东,右合爽水”。这说明当时函谷关的重要性,同时又说明至少在魏时又设置了函谷关城。《周书·武帝记》记载“保定五年(公元565)冬十月辛亥,改函谷关城为通洛防”。有北周大将贺若敦于保定五年曾任中州刺史,镇守函谷关,其重要性又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唐·李吉甫编著的《元和郡县图志》卷五新安县条目中,谓:“新安县,畿。东至府七十里。”这与现在新安县城距洛阳市的里程是相符合的。又谓:“本汉旧县,属弘农郡。晋改属河南郡,后魏属新安郡。周武帝保定三年(563年),省新安郡,又于今县置中州。建德六年(577年)省中州,又置新安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置谷州,贞观元年(627年)省谷州,新安属河南府”。又云:“县城本名通洛城,周武帝将东讨,令陕州总管尉迟纲筑此城,以临齐境”。这则记载较为系统的列述了新安县历代建置称谓及所属郡国州府情况。由于唐·李吉甫编著此书时上距周、隋仅二百来年,故所载事实较为可信。
  以上史料告诉我们,新安旧县即位于今渑池或义马市境内的县城,始置于秦,秦属三川郡、汉属弘农郡、晋属河南郡、后魏属新安郡管辖。今天的新安县城原名通洛城,是周武帝于保定五年东讨北齐时,命陕州总管尉迟纲在函关城的基础上又筑建的,在周武帝保定三年以前归新安郡管辖。保定三年将函关城改置为中州,州治即函关城,保定五年将函关城改为通洛城,到了建德六年,省免中州,又置新安县。新安县治(城)何处未详。隋开皇十六年复于中州城改置为谷州。唐贞观元年省谷州后,建立新安县城至今。而《旧唐书·地理志一》则对此记载尤为详细。《地理志》说:“贞观元年,移谷州治渑池,新安移入废州城,改属洛州。”此则记载是说唐贞观元年,将谷州治(城),移往渑池,而将原来渑池境内的新安县治(城),移入已经废去了的谷州治所(城),并隶属于洛州管辖。此为今址新安县城之始时,亦为汉函谷关由关而为函关城一通洛防一中州城一谷州城一新安县城演变的历史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