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声律启蒙第十五讲:尨也吠,燕于飞,汉使西域扬天威

 九歌珍藏阁 2016-08-25

声律启蒙·五微之三

声对色,饱对饥,虎节对龙旗。杨花对桂叶,白简对朱衣。尨也吠,燕于飞,荡荡对巍巍。春暄资日气,秋冷借霜威。出使振威冯奉世,治民异等尹翁归。燕我弟兄,载咏棣棠韡韡;命伊将帅,为歌杨柳依依。

【解读】———————————————

声对色,饱对饥

声对色 声音和颜色,引申义则有语气和脸色,如声色俱厉、歌舞和女色,如[汉]·司马迁《货殖列传序》:“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chú huàn,牛羊猪狗等牲畜)之味。”

饱对饥 饱食和饥饿。

延伸阅读:朱门的酒肉到底啥味道?

声律启蒙第十五讲:尨也吠,燕于飞,汉使西域扬天威

饱对饥,这一句本来直白如水,无须赘述。但表达此意的诗句,有唐代诗圣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千古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于是就值得略加啰嗦两句。

由于“臭”字有两种读音、两种含义,因而这诗句也就有两种读法、两种注释。

第一种:读作“朱门酒肉臭(chòu),路有冻死骨”。《中国古代文学辞典》注释为:贵族人家的美味佳肴食用不完,只好让它腐烂发臭;黎民百姓饥寒交迫,悲惨地死在路边。

第二种:读作“朱门酒肉臭(xiù),路有冻死骨”。这样读有《现代汉语词典》为证;其次在《杜甫诗选译》的脚注中也注明:“臭,一说读xiù,气味。‘酒肉臭’是酒肉香味。”按照“臭”字的这种音义,该诗句的注释就应该是:贵族人家的红漆大门里散发出酒肉的香味,路边却有冻死的骸骨。

一水选择采信后者。何故?杜诗号称“诗史”,素以客观之笔入诗著称,众所周知的常识是,酒,一般是不会变质发臭的,朱门大户也绝不至于让腐肉存于家中,令府邸散发出如鲍鱼之市般的恶臭。如果说是情绪化的唯心表达,鄙视于富家酒肉的味道都是臭的,则未免失之于酸葡萄的心理。所以,客观描述出一边是天堂,一边是炼狱,这对比本身已经够具有批判的力量,实在没必要再人为加工这酒肉的味道……

虎节对龙旗

虎节 古代使节出使所持的符节。《周礼·地官掌节》云:“凡邦国(指周朝各诸侯国)之使节,山国(山地之国)用虎节,土国(平原之国)用人节,泽国(水乡之国)用龙节。”

龙旗 古代画有龙形图纹的旗子。中国人以“龙的传人”自居,对龙的崇拜自古一以贯之,龙旗从周代就开始有了,到宋代龙旗已有12种之多,如黄龙旗、青龙旗等。

杨花对桂叶,白简对朱衣

杨花即柳絮。一般在4月中旬左右,柳絮会漫天飞舞。[宋]苏轼《再次韵曾仲锡荔支》诗云:“杨花著水万浮萍”。其中苏轼自注:“柳至易成,飞絮落水中,经宿即为浮萍”。从这里看,这个诗文中的“杨花”,自注中说的就是柳絮。至于“柳絮入水化为浮萍”,则是中国古代文人感性胜于理性的误传,或是因为二者都给人以漂泊无根的共性印象,因而被感性地作了跨物种的文学捆绑。

又如,唐代诗仙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云: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里,杨花的出现,一方面既是时令的交代,另外一层深意,也有对王昌龄遭遇贬谪的漂泊之伤。实乃情景交融,因时起兴的妙笔!

桂叶桂树的叶子。

还有一层引申义是美女的一种眉形。如[唐]李贺《恼公》诗云:“注口樱桃小,添眉桂叶浓。”[唐]江妃《谢赐珍珠》亦有:“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此处和杨花对应,应该只是简单的春秋时令植物之对,应该与美眉无关。不宜过度解读,只是做个引申介绍。

白简 简本为竹片或木片制成的书写工具,后纸质书笺亦通称“简”。古代御史上弹劾奏章,道教祭告神祇的文书,皆用白简。[宋 ]陆游 《送杜起莘殿院出守遂宁》诗:“白简万言几恸哭,青编一传可前知。”

声律启蒙第十五讲:尨也吠,燕于飞,汉使西域扬天威

朱衣唐宋时期,四品、五品官穿绯(红色)服,因此穿朱衣,意指指入仕﹑升官。

延伸阅读:朱衣点头 考生所求

朱衣点头,这一成语就是被考试官看中的意思。出自明·陈耀文《天中记》中的《侯鲭录》。

传说,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任翰林学士、主持贡院举试时,每次拿起朱笔批阅考卷时,总觉得有一个穿着朱色服装的人站在他后面,严肃地注视着他手中的朱笔。

起初,欧阳修以为是侍从站在他身后,但回头看时,又无一人。这朱衣人头一点,他批阅着的文章便是合格的;否则,就不合格。因此,欧阳修觉得非常奇怪。

后来,欧阳修把这件事告诉给同僚,同僚们无不感到惊异。欧阳修还为此留诗云:“文章自古无凭据,惟愿朱衣一点头。”

朱衣人在欧阳修身后点头的这件事传开后,那些参加考试的人,心里常暗暗祈祷:“唯愿朱衣一点头”,就是希望自己的考卷合格,被录取。

因为这个传说,民间又以文昌五帝君中的第三位塑造成朱衣人形象。

现在,知道这个典故成语之后,再遇到家有学子面临高考的,大家不妨祝一声“朱衣点头”,这就很有文化的腔调了。

尨也吠,燕于飞,荡荡对巍巍。

尨也吠 尨,多音字,此处读 máng:杂色长毛狗。

《诗经·召南·野有死麕》云:“无感(通“撼”)我帨(shuì,佩巾)兮,无使尨也吠。”写的是男女幽会,女子劝男子不要动手动脚,怕引起狗叫。

燕于飞 这是诗经里一首写亲人送别的诗。见《邶风·燕燕》,全诗四节,每节六句,反复吟唱,仅摘录首节如下: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译诗】

燕子啊飞来飞去,带着剪刀一样的尾羽。

我妹妹就要回娘家了,我把她远送到郊野才分离。

我翘首以望直到目力不及,顿时悲从中来泪流如雨。

荡荡巍巍荡荡,广大。巍巍,崇高。形容功业崇高而伟大。《后汉书·皇后纪》云:“巍巍之业,可闻而不可及;荡荡之勋,可诵而不可名。”

春暄资日气,秋冷借霜威。

春暄资日气 春天的温暖是凭借着日光的热气。暄:暖和。资:凭借;依靠。日气:日光散发的热气。

[唐]白居易《春寝》:“何处春暄来,微和生血气。”

秋冷借霜威 秋天的寒冷是源于霜寒之威力。霜威,寒霜肃杀的威力。

[唐]白居易《雪中即事答微之》:“润含玉德怀君子,寒助霜威忆大夫。”

出使振威冯奉世

西汉宣帝时,冯奉世以卫侯使身份,持节赴大宛国处理莎车人杀害汉朝官员事。他率兵击破莎车叛乱,威震西域,巩固了汉朝在该地区的统治。(见《汉书·冯奉世传》)

典故详解: 强汉之使,强悍至斯

声律启蒙第十五讲:尨也吠,燕于飞,汉使西域扬天威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很受后世华人追捧的牛气宣言不是冯奉世说的,但这样的事儿,却是他在这句话还没出现之前,就已经做到了的。

汉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西域地区莎车国人发动政变,杀掉了汉朝所任命的莎车王万年,还杀了汉使者奚充国,并扬言说北路诸国已经归属匈奴,与他们歃血为盟背叛汉朝,从鄯善国向西都断绝了与汉朝的交通,都护郑吉、校尉司马意都被困在北路诸国之间。

其时,冯奉世正以卫候的身份持使节护送大宛等国的宾客回国,刚好就赶上了这趟子事儿。冯奉世和他的副手严昌商议后决定,应该立刻给予叛汉的莎车国以迅猛的军事打击,以免其势力坐大,危及汉廷对于西域的掌控。

于是冯奉世持大汉使节假托汉皇旨意通告西域诸位国王,严令他们认清形势,站对立场,西域诸国正在左右摇摆观望风向,慑于冯奉世传达出的大汉天威,于是纷纷集结军队,共征得南北道一万五千人进攻莎车平叛。大汉朝廷的军事打击来得如此迅速,远远超出莎车国人预期,慌乱失措之下,本就人心不稳的莎车军队一触即溃,国都城池转瞬失守,新立的莎车王畏罪自杀,冯奉世就将他枭首示众,并将首级传到长安报捷。西域诸国因此平定下来,冯奉世的威名震动西域。

冯奉世平定莎车之乱,并完成出使使命后回到长安。汉宣帝对其此行立下的功勋很高兴,就下令议论封赏事宜。众官都认为应当加封爵位赏赐土地,独有萧何的六世孙萧望之有异议,他认为冯奉世奉旨出使有其任务,却擅自假托皇令,征发诸国兵马,虽有功劳,但不可大力封赏树为榜样。以免今后出使之人争相效法,动辄发动军队,邀功求赏于万里之外,为国家滋生事端。汉宣帝从之,所以仅封了冯奉世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令冯奉世也遗传了其祖父冯唐仕途难以得意的宿命(唐代诗人王勃曾在《滕王阁序》里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之名句)。

声律启蒙第十五讲:尨也吠,燕于飞,汉使西域扬天威

故事讲到这里还没完,“太阳底下无新事”,29年之后,汉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类似的“强悍的强汉使者”剧情又上演了一回。这一回领衔主演的,正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一宣言的原创首发者陈汤。

当时西域的情况比较复杂。五个单于争夺王位,其中郅支单于以武力兼并呼偈、坚昆、丁令三国,实力日益强盛,还囚禁了汉朝的使者江乃始,后又杀死护送其为质长安的儿子回国的汉朝使者谷吉。郅支单于自知有负于汉朝,害怕汉朝出兵报复,就向西跑到康居(今新疆北境至俄领中亚)。康居王欣赏郅支,将女儿给他做妻子。郅支便借兵多次袭击邻国乌孙,杀人掠货。乌孙不敢还击,只得远避,于是郅支拥有了千里之远的势力范围,自以为大国之主,很不尊重康居王,竟至一怒之下杀死了康居王的女儿、贵人等数百人。同时他又派出使者到阖苏、大宛等国,胁迫他们年年进贡。那些小国不敢不给。汉朝三次派出使者到康居,索要使者谷吉等人的尸体,郅支非但不给,而且侮辱汉使。郅支单于这要作死的决心,真是穷尽西域的骆驼都拉不住。他根本想不到,他命中的克星陈汤此时正随甘延寿一道,踏上了收割其脑袋的征途。

要说陈汤此次出使,本来使命也不是征讨郅支单于,所率士卒也仅为一支护卫军队,而非征讨大军。但在分析时事后,身为副校尉陈汤向主将校尉甘延寿建议,不能坐视郅支单于坐大,祸乱西域,应该召集起屯田戍边的兵卒,再调用乌孙等国的兵员,立刻攻伐郅支。甘延寿还在犹豫要不要报请朝廷同意时,坚持认为应当断则断,兵贵神速的陈汤却已在甘延寿染恙缺席之际,效法冯奉世假托圣旨(很可能冯奉世就是陈汤的偶像,陈汤不仅在军事行动上拷贝了冯奉世的成名之战,而且陈汤的两个儿子一名陈冯,一名陈勋,也大有追慕前贤的意味),调集汉朝屯田之兵及车师等国的兵员4万余人,强行把甘延寿带上了建功立业的战车。

故事的情节就和冯奉世主演的前作相似。强汉天威所至,郅支单于战不敌,逃无路。仅两天时间,汉军破城,割下郅支单于的首级,又从狱中解救出两名汉朝的使者,诛杀了郅支单于的妻妾、太子以及得封的王公等共一千五百一十八人,生擒官吏一百四十五人……

功成凯旋,陈汤向汉元帝上书,表明诛杀郅支单于的功绩,写下了这段霸气宣言:“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应把砍下的头悬挂在蛮夷居住的地方,让他们知道,敢于冒犯强大的汉帝国的人,即使再远,我们也一定要杀掉他们!)”

虽然在陈汤、甘延寿一行凯旋回朝后,类似针对冯奉世功勋争议的话题再次出现,又有人用相同的论调认为不宜大加封赏,但在主赏派的据理力争之下,汉元帝最终封甘延寿为义成侯,赐陈汤爵位为关内侯,各赏食邑三百户、黄金百斤,并拜陈汤为射声校尉,延寿为长水校尉。

充满正义感的主赏派又乘胜追击,再次翻出29年前冯奉世那完成难度更高的功绩争取追封。然而,虽然此时冯奉世已经辞世数年,但其老冯家乏善可陈的官运宿命仍然未有改变。汉元帝推说这是先皇汉宣帝的事儿了,犯不着为个不在人世的老家伙有悖先帝之意,于是,冯奉世终究还是如“李广难封”……

治民异等尹翁归

西汉名臣尹翁归,少年成孤,擅长击剑,无人能当。原为狱小吏,继而任东海太守,后升右扶风。他公正明察,尽知奸邪;清廉自守,死时家无余财。汉元帝制诏称:“扶风尹翁归,廉平乡正,治民异等。”(见《汉书·尹翁归传》)

燕我弟兄,载咏棣棠韡韡

声律启蒙第十五讲:尨也吠,燕于飞,汉使西域扬天威

与我的弟兄一起宴饮,于是一起吟咏棣棠(dì táng)诗篇。

燕:通“宴”,宴饮。《诗经·小雅·常棣》云:“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韡韡(wěi wěi,光明盛大的样子)。诗写棠棣花之艳丽,比喻兄弟宴饮亲近之乐。“常棣”也作“棠棣”。后常用以指兄弟。

命伊将帅,为歌杨柳依依

命令尔等将帅,唱起杨柳依依的歌。

杨柳依依出自《诗经·小雅·采薇》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写的是戍边将士从奉命出征到回归故乡所经历的艰苦生活。上一讲亦曾经讲到。

【广而告之】

一水诗塾精讲《声律启蒙》,每周一、四更新,原创首发。如果觉得对您的胃口,记得点击标题下的“一水诗塾”或搜索同名微信公众号订阅哟,免费的优质国学家教等您领回家!

【原创不易,觉得内容尚可的朋友,有空不妨评论两句,略增人气。一水拜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