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高桥

 diskuviq 2016-08-25

    早前,从上海市区到浦东高桥,必须在外滩公园门口的渡轮码头乘班船前往。每每天朦朦亮,乘船客就得早早赶到码头,买票登船。轮船沐着朝阳,迎着晨风,向着黄浦江口航行,一路停靠其昌栈、高庙、东沟等几处码头。我最高兴乘轮船了,因为沿途可以看见江上的许多形形式式的大轮船和沿岸很多奇奇怪怪的建筑物,特别是江边那些在阳光下习习发光的“火油池”(石油公司的储油罐)。最后,到一处叫“小沙浪”的码头结束旅程。随后,要么坐一种古老的人力木制独轮车(浦东人叫作“小车子”,行走时会发出吱吱呀呀叽叽嘎嘎的声音,十分奇妙好听),要么步行进高桥镇。记得那时镇上卖熟羊肉的小吃店很多,生意兴隆。父亲带我们到乡下路过高桥,有时会在羊肉铺子里停一下,买点白切羊肉尝尝鲜。那时羊肉比猪肉便宜,店家看到客人来吃羊肉,还奉送撒了葱花的热气腾腾的羊血豆腐汤,管你喝个够。但后来高桥的羊肉生意就每况日下,直至难见踪影了。

    祖上是浦东高桥旺涧桥人。据父辈传说,在360年前,有三兄弟“渡江而来”(是长江还是黄浦江?),在外高桥的海滨结庐而居,垦荒耕田。立足之后,把这小小“三家村”附近的河沟起名“旺涧”;自然地,河上搭建的小桥就被称作“旺涧桥”。久而久之,人口生息繁衍,村庄的名字也叫“旺涧桥”了。旺涧桥的西面不远处原先有一座明清时代留下的老宝山古城的残址,二十年前还存在着,现在已淹没在无数集装箱堆之中;东北方向,隔着海塘即是上世纪三十年代营建的“海滨浴场”。海滨浴场与高桥镇有一条海高公路连接着,所以高桥镇到旺涧桥有大路可走。一直以来,旺涧桥的地理特征是:一条笔直的村道通接海高公路,村口桥头有一座供奉“欧寿王”的小庙。旺涧桥离高桥镇1500米,人民公社时,旺涧桥的官方称谓曾被改作“联星大队”。

    三百多年来,旺涧桥人和高桥镇结下了不解之缘。许多高桥人是旺涧桥人的后代,旺涧桥人的宗祠据说就设在高桥镇上。当然,随着高桥地区这二十年来天翻地覆的变化,旺涧桥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现在的旺涧桥人已散居五湖四海。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现在那庞大的外高桥发电厂范围内,就应该包括了旺涧桥的故地。

    我母亲的祖居在凌桥毛家浜。小时候到外婆家玩,一大早出发,在老北站坐51路汽车开上半天,到吴淞码头乘木造机动船摆渡。在浦东三岔江渡口的滩涂上,还得走长长一段小孩子很害怕的悬空的木栈道。三岔江渡口岸上只有几间草房,开着几间不起眼的烟杂小店。那里,可以雇一辆独轮车,有时一家人都可以坐在上面,顺着一条煤渣路面的公路推到三官桥。后来独轮车消失了,代之以自行车载客;以后又开通了公共汽车。三岔港到高桥的道路叫草高路,很早就铺成了沥青路面,这条路现在改叫为江东路。

    凌桥后来也并归高桥地区,所以我就成了纯正的高桥人后代。

    高桥镇现在变得很洋气,高桥公园里竟配置有荷兰风车景色,欧式高楼大厦瞩目皆是。几年前,古老狭窄的“国粹”西街尚依然留存着,甚至西街南口老旧的民国时建的“救火会”老房子(消防所)仍保留着。可惜我错过了把这些珍贵镜头保留下来的机会,迟迟没有去高桥镇走走。今天走在陌生的西街上徜徉,直到看见全新样式的育民中学和它的大门,才知道从前印象中的高桥西街已几近彻底完了!

    是的,原先大同路北端留了几十年的杜家花园残址没有了;靠海塘的老宝山城也没有了(仅在集装箱“群山”之间搭建了一个不起眼的所谓“遗址”);随着港口建设,许多江海之滨的古村古宅早就踪影全无。

    高桥出过许多历史名人,例如,明朝后期参加过山海关外宁锦保卫战的孙元化(一位与徐光启一起接受西方科学技术的人物,难得的学会制造西洋大炮的学者官员);民国时的海上闻人杜月笙。说起杜月笙,老高桥人都会讲一段杜氏的少年往事。原来,杜月笙小时候仅是一个贫苦少年,为了生活,不得不每天一早拎着大竹篮子在高桥街上叫卖油条、薄脆之类小点心,诨号唤作“卖油杂果张张”(恰如水浒里的郓哥)。但杜头脑机灵,敢作敢为,混进黑道后,居然逐步闯荡为上海三大亨之首。杜的功过是非,自有学者专家评点,这里就不赘述。杜对家乡的贡献,是创办了至今仍是上海市重点中学之一的高桥中学。         

故乡高桥
    高桥镇由于北面长江沿岸建成了外高桥海港区,而西南面又是黄浦江东岸的新集装箱码头区,现在实际上已被无数堆积如山的集装箱包围了。镇四周的公路上终日几乎都是一辆接一辆的集装箱运输车在不停地转运。连那条过去很安静的江东路(即原来通往三岔港的草高路),也成了尘土漫天的繁忙集装箱运输之路。

    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也带来了副产品----环境污染。

    如果说,过去高桥因为是滨海之乡,有着海阔天空的地理优势,长江口和太平洋的江海风之风尚可以吹散高桥炼油厂和化工厂们的污染废气,那么,现在每天镇子周围无数辆集装箱重卡产生的废气和灰尘以及外高桥发电厂产生的烟雾,已整日牢牢笼罩在高桥上空,让高桥人无可奈何。
故乡高桥
(港城路即景。可以发现整个天空都是灰蒙蒙的,净洁的蔚蓝天空已难得一见。)

故乡高桥
(花山路上西班牙风格的高桥镇小学。)
故乡高桥
故乡高桥
(北街的一部分)
故乡高桥
(东街。以前比较冷清。现在临河的民居商家都被拆光了,改作绿化用地,面目全非。)

故乡高桥
(东街的仰贤堂)

    高桥镇历史上富户很多,所以留下了不少挺有特色的民居建筑。镇政府在东街修了个仰贤堂,把保存下来的高桥文物和历史事迹陈列其内,免费供游人参观。
故乡高桥
(站在季景路桥上。这里可以看到外高桥发电厂,看上去竟那么近。)
故乡高桥
(高桥二所著名历史悠久中学之一:育民中学。另一所高桥中学是上海市重点中学之一。)
故乡高桥
(正在翻新的高桥西街。图中西街饭店原先是高桥镇上仅存的老饭店(德兴馆),位置本来在西街的中部。以前来高桥,一顿中饭总是在这家饭店解决。)
故乡高桥
(西街即景。)
故乡高桥
(依稀记得,从前这里的确有一家绒线店。)
故乡高桥
(通向河边的夹弄。)
故乡高桥
(西街的遗留历史建筑)
故乡高桥
(新建的万寿桥。在我的记忆里,从前的高桥镇虽然号称高桥,却没有这样的高大石桥。)

   过去,东、西街的许多商家紧靠这条叫高桥港的河道,后门都有临水的水桥,现在几乎都被拆光了。
故乡高桥
(从前的西街,仅比图中央的三列条石宽不了多少。如果像两位美女这样并肩大步走,可能就造成街道拥堵了。)
故乡高桥
(也有许多怀旧的老人在逛西街。)
    高桥的特色土产是高桥松饼。正宗高桥松饼是采用手工精细制作的赤豆沙馅烘制,很像苏式豆沙月饼。旅客路过高桥镇,每每都要买上一些带回家品尝或送送亲朋。以前当地农家都有做薄脆和米糕的传统,所以也叫高桥薄脆和高桥松糕。淮海中路上本来开有一家“高桥食品厂”店家,让各种高桥特色食品很是风行了一阵子。但现在上海突然流行“崇明糕”,让高桥人很奇怪也很遗憾,怎么自家的招牌被崇明人抢去了?

    现在,一个小小的豆沙松饼要一元贰角;松糕是14元一个(比市中心区同规格的产品便宜)。本来西街上的食品店都有卖,现在的西街竟见不到食品商店,我是在西街口公交站肯德基附近才发觉一家店面很小的“高桥第一食品商店”的专卖铺子。不过,看上去生意还不错。

故乡高桥 (高桥松饼和松糕)

关于高桥松饼的美丽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清浦镇上家家户户都会做硬壳塌饼、番瓜塌饼、油酥塌饼。常常会把这些塌饼用来招待客人,馈送亲友。当时镇上有施、黄两户大人家,论其财势,全镇可算数一数二。施家有位千金,年方二八,长得容貌秀丽,品行端庄。且琴棋书画,无所不能。而黄家一位公子,与施家千金同庚,并爱书好画,颇有造诣。两家老人都有意将儿女相互婚配,聘请媒人作伐定亲。而两人从小青梅竹马,情同手足,也都有意成双作对结为百年好合。那黄郎为了功名,正值考试大比之年,就准备告别千金,远离家乡赶考。

施家千金得知黄家公子即将起程进京,忙连夜开始为他特做油酥塌饼。施千金一边揉面粉,一边想黄郎,不知不觉出了神,把油酥塌饼揉了一遍又一遍,擀了一层又一层,待最后烘烤出炉,吃起来层层松脆,口口喷香。千金更不愧为才女,特意把此饼叫做千层饼,寄托了她对公子的层层深情和片片心意。

从此,千层饼不仅广为流传,还名声鹊起。后来,清浦镇逐渐冷落消失,而高桥镇日益兴起,千层饼也由清浦镇传到高桥镇。约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前后,高桥镇有一大户赵小其,妻子是个做千层饼高手,她所做的饼,入口即化,于是千层饼称为松饼。只因赵小其染鸦片而家庭衰败,为谋生计,赵妻则将自制松饼,提篮小卖于茶坊烟铺,深受诸多食客欢迎。张家弄妇女黄金娣,爱学赵小其妻精制松饼之艺,再改进配料,以家庭小生产方式批给镇上各铺销售,生意更是红火起来。接着周正记、王泰和等相继以制作销售松饼为业,最多时高桥镇上生产松饼的店铺达十八家,因属高桥土产,则名为高桥松饼。

(此传说引自《浦东·高桥》网页)

 

附记链接:

 

浦东·高桥| 首页


 

你知道高桥老宝山城来历吗?_

上海市高桥中学_百度百科

高桥镇(地图)

 

高桥简介:

  高桥,又名翁家桥,跨黄潼港(始建年不详,同治年间重建),桥不高而名颇著,镇以桥得名。镇东北一公里处有清浦镇,清初清浦港淤积,集市南移,遂兴高桥镇。高桥镇位于浦东新区北部,北毗长江口,西邻黄浦江,东与外高桥保税区相接,南与高行镇相连。总面积38.73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6平方公里。镇政府机关驻张杨北路5425号。总人口16.17万,其中户籍人口8.28万人,来沪人员(登记人数)7.89万人。下辖18个村民委员会和24个居民委员会。

 高桥地区,原属昆山县临江乡,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改属嘉定县。元、明隶属不变。清初高桥镇属依仁乡,仍隶嘉定县,雍正三年改隶宝山县,乾隆二十四年曾设宝山分县县署,宣统二年属高桥乡。民国17年属高桥区上海特别市。建国初,仍属高桥区隶上海市。1956年属东郊区,1958年属浦东县,1961年并入川沙

  县,1990年划归浦东新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