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过后,已经开始进入秋天,深圳华强北还是艳阳高照,北方的某些地方据说已经感到丝丝凉意。火热了大半年的虚拟现实行业,开始迎来秋收的第一次成果考验。观察菌已经看了不止一篇关于虚拟现实寒冬的文章,而写这些文章的媒体,都是曾经把VR吹上天的。 “寒冬论”是互联网创业非常常见的一个名词,自从2000年第一个互联网泡沫的捅破,每隔那么几年,就有一个新的说法,慢慢形成今天针对某个行业的说辞。规律一般是这样: 第一阶段:媒体鼓吹某个行业是风口 第二阶段:大量创业者和资本涌入 第三阶段:形成鱼龙混杂的局面 第四阶段:某些浮躁者撑不下去了倒闭 第五阶段:资本变得谨慎 第六阶段:倒闭的创业项目增加 第七阶段:媒体出来鼓吹“寒冬论”。 第八阶段:踏实的创业者获得扶持和市场认可,整个行业进入正轨。 一般到了第七个阶段,媒体才出来谈寒冬论的,但今年特别怪,还没开始,就有媒体来扯寒冬论了。这篇文章罗列了四个观点: 第一是今年资本太过疯狂,很多项目估值虚高,而技术又不成熟,疯狂了大半年之后,泡沫开始被捅破,技术在各方面的应用上还是跟不上。 第二是某知名VR技术公司,这几个月来了大批其他VR创业公司高管前来求职,很多小公司已经撑不下去了。 第三是很多创业者已经发现原有的商业模式不对,开始转型,比如某浮躁公司已停止了运营半年的孵化器业务,开始向一体化解决方案发展等。 第四是投资了国外知名VR项目的知名机构,在国内很少投VR项目,并推导出资本越来越谨慎。 这四个观点看起来其实都很有道理,也的确是虚拟现实目前遇到的问题。尤其是第三点,经过之前的尝试,业务做不下去了,开始迅速转型,很多初创公司会出现这种艰难选择,尤其是第一次的创业者,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商业模式,这个无论在什么风口,都避免不了的问题。 而从现在虚拟现实发展的角度来看,差不多是第四阶段了。毕竟虚拟现实元年已经过了一大半,那些靠吹牛逼来维持的公司差不多撑不下去了。据观察菌了解,已经有多家企业出现了资金困难,悄悄关闭的,有几家还苦苦撑着,但工资已经发不出去。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曾经是媒体人的焰火工坊CEO娄池老师还分享过,在2014年的时候,VR硬件企业就有200多家,2015年死掉了80%,照这么说,其实2015年已经是虚拟现实的冬天,为什么2016年又是VR元年了呢? 我们在谈论一个行业,夸奖也好,批评也好,都应该有个度,除非你是恶搞吐槽,但如果是给这个行业把脉,过度的夸张说法,其实是对这个行业的伤害。虚拟现实发展到现在,我们见证了它的疯狂,也注定要见证它的挫折,从70多年前先贤们的幻想,到七八十年代美国的疯狂,接着一波三折,大起大落,但这项技术一直在往前走。 纵观今年的VR发展,谁也不能否认有大量浮躁者存在,任何时代,任何行业,任何风口,都会遇到。但今年也是虚拟现实发展最为重要的一年,大量的资本融入,让很多技术得到突破。对于真正的创业者而言,其实是没有什么坑跨不过的。接下来的年底,相信还会有一大堆媒体出来唱衰VR,我们也能理解,媒体为了找点噱头也挺不容易的,正如我们现在创业不容易一样。 “无论风浪把我们带到什么样的岸边,都将以主人的身份上岸!”这是古希腊诗人贺拉斯2000多年前的鸡汤,今天同样适用。但除了喝鸡汤增加我们对这个行业有信心之外,回到创业的本质也很重要,用户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这才是考验创业者的第一要素。 (本文由观察君原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