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代代延续的耕读家风

 终南居 2016-08-25

代代延续的耕读家风

我们家在当地,既不是名门望族,也不是书香门第,世代没有出过将相之才。幸运的是,不知从哪一代祖先起,确立了“书亦读田亦耕,耕读传家”的家训,以至于一代代郑家人,都在努力实践着“耕读传家”的美好理想,锤炼出温良恭谦、勤勉耐劳的优良家风,赢得了乡邻的尊重与认可

代代延续的耕读家风

在我小时候,爷爷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书亦读田亦耕,耕读传家”。他经常念叨,咱家祖上出过很多读书人,谁中过举人,谁当过教书先生,如数家珍,历历在目。我那时还小,当然体会不到爷爷说这话时的自豪劲儿,不过,从爷爷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对读书人的向往。其实,在我眼中,爷爷也算是读书人,他曾断断续续读过几年私塾,而且,他很有读书天赋,遗憾的是,他的父亲早逝,不得不早早地挑起家庭的重担。

代代延续的耕读家风

爷爷六十多岁时,依然可以大段地背诵《论语》、《孟子》。农闲时节,我就缠着爷爷背古文,倒不是我对古文有偏好,而是爷爷背书的样子特逗,似读似吟,似说似唱,抑扬顿挫,韵味十足。哪像今天的孩子们背书,死记硬背,百无聊赖。我上初中时,有一篇课文是周敦颐的《爱莲说》,我背诵起来很吃力。坐在一旁的爷爷看我费劲的样子,他老人家居然几乎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我当时惊为天人。爷爷说,其实这篇文章他没有学过,当年私塾先生家的中堂上挂着这幅字,他看久了,就记下来了。瞧瞧,咱爷爷真是块读书的好料!

爷爷喜欢读书,时代没给他继续读书的机会。但他老人家依然坚守着耕读传家的理想,一边精心侍弄着一亩三分地,一边享受着与圣贤的心灵对话。所以,即便在田垄之间,爷爷依然保持着读书人的平静和豁达。他想把读书的理想寄托在儿女身上,在那个随时可能饿死人的年代时,他咬紧牙关,让儿女们去读书。动乱的年代里,儿女们没有学到太多的知识,但受父亲的影响,他们都保持着对读书的重视,对知识的敬畏。

我的父亲读书不多,却写得一手好字,在同龄人当中,可谓娇娇者。父亲最令乡邻佩服的是他种庄稼的把式,他的吃苦耐劳,他对耕作的热情,他对农业科技的钻研,在当地可谓首屈一指。同时,他对我们兄弟的学习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们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出人头地。显然,这与“耕读传家”的家风有点背道而驰的味道。当时,爷爷还在世,他老人家就不同意这样干,经常说:“读书要把书读好,种田要把田种好,两边都能出人才。”我弟弟从小调皮捣蛋,不爱读书,爷爷总是笑着说:“这小子将来是干活的料儿。”说这话时,爷爷毫无憾意,因为他始终认为,“耕”是需要有人继承的,而弟弟似乎是合适的继承人。然而,令他老人家始料未及的时,我弟弟虽然不爱读书,却思维活跃,最终加入了经商的行列,没能继承他老人家的衣钵。好在,我们这一代人通过读书,改变了原有生活状态,没有丢下“读”的根。

年少时,我对爷爷所追求的“耕读传家”没有太深刻的理解,甚至认为,读书就是为了改变命运,就是为了跳出“农门”,就是为了出人头地。后来,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越发理解其中博大的智慧。古语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可见,耕读对于延续一个家族的生命力是何等的重要。耕作可以健四肢、明四时,养家度日,安身立命,磨炼的是勤勤恳恳的品行;读书可以知礼义,明事理,修身养性,润化德行,铸造的是认认真真的态度。这是多么理想的生活状态啊!

现在啊,我越来越向往那种“书亦读田亦耕”的田园意境。我时常在畅想,将来有一天,回到老家的一亩三分地,继续追寻祖先“耕读传家”的理想,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悠然闲适,与书结缘,以农为乐,三五挚友,把酒言欢的半耕半读生活。

 
那是何等的惬意,何等的洒脱!当我把这个想法与朋友圈分享时,没想到得到众人如潮般点赞和附和。看来,即使在当下,半耕半读的田园生活,依然是不少人心中的梦想。
 
 
 
作者:郑刚 来源:一亩三分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