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训练面临尴尬局面。 圈外人士认为心理训练只要能逗逗乐、缓解缓解情绪就好,万一有人抹眼泪便可堪称完美。但只有圈里人知道,心理训练是为了提升心理适应力:训练时放声大笑不是目的,生活中云淡风轻莞尔而笑才行。实际上,由于圈外人往往才是训练的发起者,也由于提升心理适应力太过困难。因而,心理训练常常很尴尬:训练内容不够深刻且容易过度娱乐化。 经过多年探索,心理训练项目已经相对成熟,信任背摔、孤岛求生、穿越火线等已经成熟到成为经典。 但是,成熟所带来的问题就在于,它很容易扼杀活力和新意。当受训者已经猜到各种训练细节,或者当施训者已经开始对自己的训练项目感到哪怕一丁点的枯燥,如何更好地将训练进行下去,或者如何一开始就避免这些难堪,就显得极为关键。所以,心理训练面临第二种尴尬:某些训练项目常常成为一次性用品。 心理训练实施过程中的生命力就在于受训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训练之中。这种主动性,可能一开始就有,也可能到了训练中后期才逐渐培养形成,但无论何种情况都必须确保受训者积极主动地投入。 然而,这对于思维过程活跃、强调理性观念的人来说非常困难。经常跳出训练看训练作壁上观的人最难掌控,因为他不会按照你的套路走。这也很尴尬:训练常常难以始终如一地抓住受训者的心。 心理训练之所以出现尴尬局面,原因众多,但给我们的启示却相对唯一,那就是必须创新升级心理训练模式。而且,这种模式升级不能仅仅依靠娱乐化手段,不能仅仅依靠改变训练项目,也不能仅仅依靠祈祷受训者不会思想离场。 模式升级总归要有一个方向,而把握这个方向,前提就在于理解心理训练的等级分野。笔者认为,心理训练,就其模式与品质而言可分为三个等级。一般的心理训练,受训者明白或经提示后理解施训者的训练意图,积极配合训练项目并努力感悟施训者传达的理念,以达到训练目的;良好的心理训练强调受训者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接受并逐渐认同内化施训者隐藏在训练背后的意图,以促使诱发预期心理行为变化;优质的心理训练应该做到,即便受训者产生心理阻抗也依然能够使其接受施训者的影响。 从一般到良好再到优质,训练设计与实施难度越来越大,对施训者能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受训者心理投入的把控能力逐级增强,对现实性训练预设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加,对不确定性突发性事件的预测及处置能力不断提升,训练效果的辨析度与延续性也愈加明显。因此,要走出尴尬困境就必须推动心理训练模式朝着良好甚至优质的方向转型升级。 十年前要想实现这样的宏伟目标难于登天,虽然现在也不容易,但至少有了实现的可能。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不仅大大超乎人们的想象,同时也固执地让我们相信,心理训练的未来值得期待。 VR(Virtual Reality)指的是借助科学技术来生成与真实环境高度近似的虚拟数字化环境,使用户产生身处真实环境的体验,它广泛应用于耗资巨大的军事演练、危险系数高的军事任务、作业对象难以获取的军事行动,应用于验证性演示性军事演习,也应用于观赏性体验性军事游戏及军事活动之中。 美军多年前就已经利用VR开展军事训练,现已成功构建起虚拟对抗作战系统(SIMNET)、近战训练系统(CCTT)、徒步训练系统(DSTS)、作战实验室(Battle Lab)等,仅2013年美国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TRADOC)就组织进行了67场驻地仿真演练和11场虚拟战斗空间演练。不仅如此,连一些小国家也已经开始该方面的探索:挪威军队正在将Oculus RiftVR头盔用于坦克驾驶;泰国国防技术研究所已经与Mahidol大学合作研发用于军事训练的虚拟环境;阿联酋也已经开始利用3D虚拟来训练新兵。 VR技术可以借助三种形态参与到心理训练:一是非交互式虚拟技术,它可用于创设训练背景、呈现故事情节、烘托情绪氛围、复盘训练过程;二是个体—虚拟交互技术,个体可以通过数据手套、电子武器、数字头盔等特殊设备来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同时虚拟环境也能够对个体的行为做出实时反馈,使其在虚拟环境中感受现实体验;三是群体—虚拟交互技术,可以使不同个体或小组在同一个虚拟环境下开展训练。 AR(Augmented Reality)指的是“把原本在现实世界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通过科学技术模拟仿真后叠加到现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的技术”。与VR技术不同,AR并不是用科技完全替代现实环境,而是通过创设一个虚实结合的空间,增强个体对现实世界的感知与交互能力。 近年来,AR技术飞速发展,其诸多成果已经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美军的“陆地勇士”(Land Warrior)、英军的“重拳系统”(Future Integrated SoldierTechnology)、捷克的21世纪士兵系统(21st Century Soldier System)、以色列的“阿诺格”计划(Project Anog)、荷兰的“下车士兵系统”(Dutch Dismounted Soldier System)、西班牙的未来战士计划(Future Combatant)、瑞典的地面战斗士兵计划(Ground Combat Equipped Soldier)、丹麦的未来士兵计划(Future Soldier Program)、斯洛伐克的高级综合式作战系统(Advanced Integrated FightingSystem)中皆有AR的相关研究项目。 在心理训练中,AR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数据显示技术。通过头盔显示器、手持显示器和投影显示器,可以将有效的数字信息与现实环境进行快速合成,从而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外部环境。二是跟踪定位技术。特别是在户外大型心理对抗训练中,受训者可以将AR跟踪技术与GPS定位系统相匹配,快速获知跟踪地域的名称、海拔、人流、3D地图等信息,为训练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CEM(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ment)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客户管理技术,被视为体验经济时代的“新宠儿”。它以提高用户的整体体验为出发点,通过创设统一的、结构清晰的、高效率的跨平台来战略性地管理用户体验,从而提升用户对公司产品的满意度和忠诚度。CEM十分注重每一次与用户接触的机会,多途径多方式为用户传递目标信息,以良性互动来影响用户对公司或产品的正面感受。 军事心理训练非常注重受训者的心理体验。2014年由第二军医大学心理系、武警政治学院军事心理系以及国内最早开始拓展培训的相关人员共同参与编著的《军人体验式心理行为训练教程(初级)》一书公开出版,受到学界关注。这意味着,军事心理学家们已经开始对心理训练中的心理体验加以研究。 CEM的理念不仅与此高度吻合,而且启示我们:一是对心理体验进行管理已经成为可能,心理体验不再说不清道不明,而是实实在在可以被锚定和记录;二是要密切关注受训者的心理体验,并对其进行全程实时跟踪;三是可以通过构建规范化统一化的CEM平台对心理体验进行存档和分析;四是这一技术可以用于解决多次心理训练的效果评估问题。 ![]() 人类对大脑的研究一刻都没有放松过。不同国家和组织先后启动动辄上亿美元的人脑研究工程,比如瑞士的“蓝脑计划”、俄罗斯的“2045计划”、欧盟的“人脑计划”、美国的“尖端创新神经技术脑研究计划”、日本的“大脑研究计划”等。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也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确定为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之一。那么近些年来,脑科学研究是否取得突破?又有哪些最新进展?科学技术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
|
来自: 昵称28379961 >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