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以为你跟别人有“共识”!沟通要有效,一定要先有这个认知

 天道酬勤YXJ1 2016-08-26

专项能力训练,可打开微信搜索公众号“扫尘”。

想要沟通顺利进行,双方一定要有“共同认知”。麻烦的是,每个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常理)都不尽相同。

比方说,A和客户约时间谈生意时,对方说:“那我们就约周一一早好吗?”A答应了。然而,周一一早赴约时,对方却迟迟未现身。“现在是什么情况?”A满头问号。后来才终于知道,对方说的“一早”指的是十点,而A却以为是九点。

再举个例子吧。某天主管斥责下属B说:“客户打电话来客诉了, 你给我马上去道歉!”B的理解是,主管要他今天之内向客户赔不是,但其实主管是要他向公司内部的高层赔罪。

这样的问题,不仅限于突发状况,即使是日常工作,也可能会因为认知上的“小差异”而引发“大灾难”。

有天C因为电车误点导致开会迟到,他如实向主管解释,没想到主管却大发雷霆:“你有没有搞错啊!这根本不算理由!”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对于“可容忍的迟到理由”认知不同。若放任这个问题不管,两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最终将出现裂痕。

一直像这样,话说得不清不楚,双方认知毫无交集,公司可是会大乱的!

不想再鸡同鸭讲,你可以这样做

要避免这样的事发生,必须努力消除双方的认知差异。

如果是和主管、客户沟通,一定要先预设对方想的可能和你不一样,你们之间并没有所谓的共识。

当有这个认知之后,你就不会理所当然的认为,“他应该听懂了吧”而减少沟通和说明。

1. 用字有明确的定义

谈到时间、地点、想要对方做的事,都要尽可能用明一确、具体的说法,例如把“刚才”换成“五分钟前”,或是把道歉的作法说清楚、讲明白。

2. 让步和说服,找出共同认知

有时,我们需要藉由让步,或是强力说服,让自己或对方往“共同认知”来移动。这表示你需要接受某些“不合你心中的常理”,有助于扩大你对于世界的想像,帮助你和更多人沟通、找到共识。

喝“鸡汤”固然有意义,但职业能力的锤炼也必不可少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扫尘(ID:saochen77),每周专题凝练你的各项职业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