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平凹妙论莫言

 江山携手 2016-08-26


记者昨晚获悉,贾平凹昨天在北京精妙地论述了自己读莫言作品时想到的三个意象放火烧荒”、“猕猴桃”和“乡间社火”。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常务院长王立志告诉本报记者,贾平凹是昨天在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京师学堂举行的“讲述中国与对话世界: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此番话的。

读莫言书想到三个意象

在大会上,贾平凹代表中国作家发表了题为《我说莫言》的即兴发言。他从一个阅读者的角度,畅谈了自己读莫言作品时想到的三个意象——

最初读莫言的作品,贾平凹“想起了少年时我在乡下放火烧荒的情景”,这种点荒是野孩子干的事,大人是不点的,乖孩子也不点的。莫言点荒式写作,“在那时是不合时宜的,是反常规的”,但他凭天性写,写得自由浪漫,“打破了中国文坛的秩序,从那以后,一大批作家集合起来,使中国文学发生了革命。”

在此起彼伏的指责和谩骂声中,莫言源源不断地出新作品,“他一直在坚挺着,我想起了野藤”,它有野生的基因,有在底下掘进根系吸取营养的能力,有接受风雨雷电的能力,这野藤长成一蓬,自成一座建筑。“这就是猕猴桃,猕猴桃也称之为奇异果,它比别的水果好吃且更有营养。”

然而,在读过莫言的一系列作品后,“我想的最多的是乡间的社火”,贾平凹断言,“莫言的作品就是一场乡间社火,什么声响都有,什么色彩都有,你被激荡,你被放纵,你被爆炸。”

贾平凹精妙发言感动莫言

随后,贾平凹还讲了自己从莫言作品中读到的四点启示:莫言的批判精神强烈,但却是社会的人性的,是文学的,是以新的姿态新的品种和生长而达到批判力量,“如桑麻地里长出的银杏树,它生长出来了它就宣布这块土地能生出银杏树”;同时,莫言作品中所携裹的“传统性、民间性、现代性”,也给当代其他作家很多启示;还有,莫言的文取决于他的格,“他的文学背后是有声音和灵魂”;最后,莫言“成功前是不可辅导性,成功后是不可模仿性。”贾平凹称赞莫言,“是为中国文学长了脸的人,应该感谢他,学习他,爱护他。祝他像大树一样长在村口,是我们辨别村子的方位。”

国内数十位顶尖级的专家、学者和作家、翻译家出席了昨日的研讨会,他们是:北师大校长董奇、国际写作中心主席莫言,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张江;贾平凹、毕飞宇、邱华栋、艾伟等作家,杜特莱、马苏菲、吉田富夫、朴宰雨等翻译家,陈晓明、陆建德、陈众议、吴义勤、孙郁、孟繁华、白烨等来自国内外众多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

贾平凹这番形象、生动的精妙发言,让与会很多评论家感到既亲切又惊奇,也引来了北师大师生的阵阵掌声。听完发言后,颇受感动的莫言当即表示:“感谢贾兄的评价,字里行间体现出贾兄的大师风范和博大的胸怀,文无高地,愿与贾兄共勉”。有与会者告诉记者:“两位文学大师的相互敬仰,给了我很多文学之外的感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