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明富经验集(7)

 汝州中医王国营 2016-08-26

名老中医经验集-李明富(7)

(三)津、气、血同病病机有以下几方面。
1津停气阻: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都依赖于脏腑的气化功能,依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因此可以说气帅津行。如果脏腑的气化功能失常,便将导致津液病变,而津液停聚为患,亦将使脏腑的气化功能障碍,形成津停气阻的病机。例如水饮犯肺,使肺气壅塞,失于宣降,表现胸满、咳嗽、喘促不能平卧等症;水饮或痰浊阻遏于心,使心之阳气被遏,表现心悸、心痛等症;水饮停滞中焦,脾胃气机受阻,以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表现头晕、困倦,脘腹胀满、纳差、恶心呕吐等症;饮停四肢则经络气机受阻,表现肢体沉重、疼痛等症。
2气随液脱:津液的生成,有赖于脏腑气机的健旺,即所谓气旺津生。反之,气也要依附津液而存在,津液亏耗太过,必然导致气随液脱。这个病机在高热、大汗、吐泻等原因引起的津伤病变中更为多见。在这些情况下,不仅津液亏耗,而且正气也随液外脱,形成津气两伤,气随液脱的严重病机。《伤寒论·阳明病篇》说:“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即指出汗过多,津液外泄,阳气随液而亡的病变。频繁而大量的泄泻和呕吐,不仅会丧失大量的津液,而且正气亦随之伤耗。如《景岳全书·泄泻》说:“关门不固则气随泻去,气去则阳衰。”《金匮要略心典·痰饮篇》也谈到“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3津枯血燥: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灵枢·痈疽》说:“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第五卷204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如患热证、烧伤等的病人,因津液大量伤耗,就会导致津枯血燥,表现心烦、口渴喜饮、小便短少、舌红乏津、脉细数等症。由于津血相生,故失血患者的津液也必然不足,《灵枢·营卫生会》说:“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伤寒论》还强调“衄家不可发汗”,“亡血家不可发汗”,其所以然者,正是为了固护津液。
4津亏血瘀:津液是保持血液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清代医家周学海用船和水来形象地比喻血和津的关系。高热、烧伤、吐泻、大汗出等的病人,因津液大量亏耗,不足以载血运行,而发生津亏血瘀。在原有疾病症状的基础上,出现舌质紫绛,或有瘀点、瘀斑,苔干黄或有芒刺,神昏谵语,甚或斑疹显露等症。《读医随笔·自啮狂走是气血热极而非祟也》说:“夫人身之血,如胭脂然,有色有质,可粉可淖者也。其淖者,津液为之合和也。津液为火灼竭,则血行愈滞。”“夫血犹舟也,津液水也,医者于此,当知增水行舟之意也。叶天士所谓救阴不在补血,而在养阴,即此义也。”这就明确指出了津亏与血瘀的密切关系。
四、精神病机精是构成人体脏腑组织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精充则生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精亏则生命力减弱,适应能力及抗病能力减退。
神指精神意识活动。神能主导和协调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保持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
故神旺则身强,神衰则身弱,神存则生,神去则死。以下分别叙述精的病机、神的病机。
(一)精的病机有以下几方面。
1阴精不足:精、血、津液等水谷精微所化生的物质,都可以概括在阴精的范围内。若由于饮食失调,水谷精微缺乏;劳烦过度,情志过极,伤耗阴精;以及大病久病,脏腑气化功能不足,均会导致阴精不足,以致脏精亏虚,失于濡养而形成疾病。《灵枢·本神》说:“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各个脏腑阴精不足的具体病机及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可见“脏腑病机”条。阴精不足的严重情况,也称为精绝、精脱、精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即指阴精亏损、阳气亢盛而导致昏厥。《灵枢·决气》“精脱者耳聋”及《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则是阴精不足而使视、听功能失常。
2精气夺失:精气泛指生命的精微物质及其功能,精是气的物质基础,而气又是精的活力体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精化为气。”《生气通天论》说:“阴者,藏精而起亟也。”《类经·十三卷》对此解释说:“亟,即气也。观阴阳应象大论曰精化为气,即此藏精气之谓。”《灵枢·本神》又说:“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可知,精盈则气盛,精亏则气衰。精与气互相滋生,精气充足则神气健旺,人体处于健康状态,精气夺失,就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人体精气的过度耗损,以致阴精亏虚,正气不足,表现神疲体倦、心悸气短、自汗或盗汗、面色少华、脉细弱或细数等虚证证候。
3精血亏虚:精与血都是由中焦脾胃所消化摄取的水谷精微化生而成,故称“精血同源”。
精充则血盈,精亏则血虚。《类经·藏象类》“精充则血足而发盛”,以及《诸病源候论·虚劳诸候》第五卷205“精者,血之所成也”,《血证论·男女异同论》“男子精薄,即为血虚”等,分别谈到了精可以生血及精由血成的精血互相滋生的关系。由于肾藏精,肝藏血,所以精血亏虚常主要表现肝肾亏虚的证候,如眩晕耳鸣、视物昏花、发脱齿摇、筋惕肉、腰酸遗精、两足痿弱等症,需要给予填补精血的治疗。
4失精:包括遗精、滑精。正如《景岳全书·遗精》说:“遗精、滑精总皆失精之病。”成年未婚之男子,或婚后夫妻分居,而一月遗精一二次,属生理现象,故《景岳全书·遗精》说:“有壮年气盛,久节房欲而遗精者,此满而溢者也。”次数频繁的遗精,甚至清醒时精液自出,即属生殖之精的病变。失精的病机主要有精室被扰及精关不固两类。劳神过度,心火亢盛,或湿热之邪蕴结下焦,以致精室被扰,久病体虚,房劳过度,以致肾气不足,精关不固,均会导致遗精、滑精。
由各种病机所致的遗精、滑精各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但由于失精,常表现头昏、失眠、精神萎靡、腰腿酸软等肾精不足,失于濡养的症状。
(二)神的病机神指精神意识活动。
广义的神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包括生理性或病理性外露的征象,是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盛衰情况的综合反映。神的状况,可以通过观察了解机体的形体动静、意识状态、面部表情、语言气息、临床症状以及脉象等而综合得知。它对于判断正气盛衰、疾病轻重及预后良恶有重要意义。以下论述神衰、神乱、神昏、失神等几种神的病机。
1神衰:神以精、气、血为其物质基础,故《灵枢·平人绝谷》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营卫生会》说:“血者,神气也。”《素问·八正神明论》说:“气血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张景岳正确地概述了精、气、神之间的关系,他在《类经·摄生类》说:“神由精气而生,然所以统驭精气而为运用之主者,则又在吾心之神。”精、气、血充盛则神旺。在疾病过程中,若患者两眼灵活,明亮有神,鉴识精明,神志清楚,反应灵敏,言语清晰,即是“有神”或“得神”;而脉象和缓有力则为脉“有神”的表现。有神表示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预后良好。精、气、血不足则神衰,表现神情倦怠、短气乏力、目光少神、语声低弱、反应缓慢、面色淡白或萎黄、脉弱无力,为疾病较重之象。
2神乱:由于忧思忿怒,情志怫郁,痰浊内生,瘀血阻滞,或心肝火旺等因素,上扰心神,蒙闭心窍,以致神志逆乱。《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调经论》说:“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神乱的病机最多见于癫狂病,表现神志痴呆、语无伦次、时笑时哭、不知秽洁,或狂乱无知,詈骂叫号,不避亲疏,或毁物伤人,逾垣上屋等症。感受湿热病邪,热入营血,热扰心神,也会引起神乱而见躁扰不安、谵语、甚或如狂发狂等症。
3神烦:临床表现为胸中郁烦不安。其证有寒热虚实之别,但以热扰心神,以致神烦不安者为多。如《张氏医通·烦躁》说:“气乱于心则烦”,“盖烦者,胸中烦,为内热也。”《杂病源流犀烛·烦躁健忘源流》说:“烦躁,心经热,火病也。内热心烦曰烦,故烦者,但心中郁烦也。”外感、内伤的多种疾病均会导致神烦。外感之神烦,常与躁同时并见,除胸中郁烦不安外,尚见手足躁扰不宁。内伤杂病则多单见神烦,且多由津血不足或阴虚火旺所致。如《罗氏会约医镜·论怔忡惊悸恐惧健忘》说:“烦躁者,心中扰乱不宁也,或病后劳后,津液干涸,荣血不足;或肾水下第五卷206竭,心火上炎,故虚热为烦。”4神昏:神志昏迷不清或全然不知。其病机主要分虚实两类,由于邪热、痰浊、风阳、瘀血等阻蔽清窍,神识被蒙而神昏者属实;由于失血过多,正气亏耗,阴阳衰竭,清窍失养,心神耗散而神昏者属虚。在临床上,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者相当多见。多种外感或内伤疾病,诸如温热病、疫毒痢、瘴疟及中风、厥证、痫证、消渴、癃闭、鼓胀等疾病的严重阶段,都会因邪阻神明或心神耗散而导致神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