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高情商孩子,从这 8 个方法开始

 长沙7喜 2016-08-26

小爱的话:「为什么我的孩子胆子小,不自信?」「怎样培养高情商,懂事又自律的孩子?」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疑惑,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

作者简介:陈禾,新加坡籍亲子教育专家,退休后在中国从事亲子教育研究,讲学与著述。现为新浪育儿频道「专家问诊·每日微博答疑」金牌专家,并为《妈妈宝宝》等多家亲子杂志撰写专栏。在陈禾老师个人微信公众号(jiaoyangzhineng),你能看到他的最新的育儿文章。

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口不择言,伤害了孩子的自尊而不自知。自我中心思维经常会让父母不自觉地只顾及自己的尊严,却不考虑孩子的感受,总以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知道。事实上,孩子正因为还小,缺乏认知经验,对事对人就特别敏感。

他们心中难过时不懂得自己排解,只能期待父母的呵护与安慰,当父母摆出不屑的姿态时,孩子立刻想着父母不爱他了。父母不喜欢他、不再相信他,这种挫败感的打击通常都是难以承受的。

这样的阴影挥之不去,孩子渐渐觉得自己太没用,比不上别的小朋友,于是伤心痛苦。这种内心的负面感受造成的伤害,将影响孩子的心智发展,孩子越来越自卑,越来越不自信,胆小怕事、不爱学习、不敢和小朋友一同玩,教养问题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

只有维护孩子的自尊心,才能培养出自爱、有自信、自律的高情商的孩子。因此父母必须做到以下八个要点:

孩子虽小,不能小看

1.绝不拿孩子的弱点来说事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弱点。有的弱点是因为年龄小、认知不足、能力不济,例如不会自己玩、不敢玩滑梯,他需要的是获得学习与锻炼的机会,所以应该给予正面鼓励与指导,让他积极学习。

  • 有些弱点是不良的陪伴方式或错误的管教所造成的,例如怕黑、不会自己吃饭或弓形腿,父母必须反省自己的教养方式,给予及时的、合适的训练予以补救。

  • 有的弱点是天生的,例如个性向度上的反应度低或敏感型的孩子,必须接受他的特点,再给予适当的训练,或采取独特的回应方式以帮助他适应环境与生活的需要。

2.表扬、批评都要适度
要针对孩子的勇于尝试和努力的过程,不能为表扬而表扬。对于批评,更要讲求方法。

孩子无论能力多差,或做错了多严重的事,总还是可以找到他的一两个「还算可以」的优点,在批评前,先指出他的优点,再指出他的缺点,并且指出他其实是可以做得更好,并且有能力纠正这些缺点的。

这样做,孩子听了觉得自己还有做得更好的空间,就不会感觉有损自尊。

3.别以逗弄孩子来取乐
逗弄孩子,不管是爱孩子还是只为自己开心,都是很恶劣的行为,父母绝不能做,也不该允许别人那么做。

小孩子也需要「面子」

4.别在他人面前教训孩子
教育孩子必须在合适的地方,进行一对一的谈话。在公开的场合,即使孩子做了不能接受的事,也该以宽容的心回应,如果孩子情绪失控,就要设法先把孩子带离现场,或先蹲下来陪伴,用身体语言帮助孩子平复情绪;别在这时教育,更别粗暴地立刻教训。

5.尊重孩子的老师和朋友
对于自己喜欢的老师和小朋友,孩子是不容许任何人批评或说坏话的。父母必须了解这一点,不管你对那位老师有没有好感,都必须表示尊敬;不管你喜不喜欢孩子的好朋友,你都必须喜欢。

无论如何,别直接去批评孩子的朋友,更别粗暴地阻止孩子和他们交往。对于小朋友,父母得花一些心思,比如去认识这些小朋友的父母,在来往密切之后,可以尽力去改变他们。

小孩子也要有「控制权」

6.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
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该放手让他自己做,即使是他不能独立完成的事,在帮他做的时候,也要让他参与。让孩子做事,是维护他的自主权的表示。

在另一方面,即使孩子还很小,也有自己的隐私,他之所以不想让别人知道,是怕别人笑他,或怕父母干预,因此,在不涉及危险的事或养成不良习惯的情况下,允许孩子拥有一定的私密,尊重他的心理需要。

7.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
孩子1岁以后,就可以参与家庭中的事务,例如在爸爸上下班时,负责送爸爸出门,或开门接爸爸回家。3岁开始,便让孩子负责家中的某个事务,例如掌管信箱,或管理卫生用品。

孩子在感觉自己对家庭也能尽一份力时,体验到自己受到父母的重视,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尊,也就会更加自爱,也懂得自律了。

8.别逼迫孩子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
有些孩子天生活跃度高,从小便人来疯,喜欢表演唱歌跳舞或背诵诗词来接受赞美,但大多数孩子都不喜欢这么做,勉强他们去做,或者在他们不愿意做时就给予负面批评或嘲笑,对他们的自尊心所造成的伤害是很难修复的。

小结


  • 孩子虽小,不能小看。绝不拿孩子的弱点来说事,表扬、批评都要适度,别以逗弄孩子来取乐。

  • 小孩也要面子。别在他人面前教训孩子 ,尊重孩子的老师和朋友。

  • 给小孩一定的控制权。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别逼迫孩子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 。?

本文摘自陈禾老师著作《教养智能:0-6岁孩子的教养策略》,爱贝睿已获授权,编辑时略有改动。更多有关「0-6岁孩子的教养」的话题,欢迎参阅图书。


—-爱贝睿第353次智慧分享—-

投稿请发至:e@anrenmind.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