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 十六字心传

 长生山人 2016-08-26
孔子 十六字心传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古文尚书?大禹谟》)
  这十六个字就是儒学乃至中国文化传统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   “人心惟危”是说人心不可靠、潜藏危险。“危”之古字形(小彖),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是腿骨节形状,寓意临高而危,包含有危险的意思。人心“或在声色,或在货利,或在名高,一切胜心、妒心、悭心、吝心、人我心、是非心”,不一而足。(李颢:《二曲集》,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2页)   “道心惟微”是说道心非常微妙。“道心”乃天地自然之心。道心的微妙,可从《道德经》中得以引证:“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道德经?二十一章》)道之玄妙,衬托出道心的微妙。   “惟精惟一”是说领悟道心要精益求精、专一其心,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13页)。   “允执厥中”就是要真诚地遵守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
万法唯心
 
 前言
“儒”字从“人”从“需”,寓意为人所需也。需者,本源于内心之需要;孔子子所喻之“恕”,也正是为人之所需;其内涵正是如同一心,惟精惟一。儒学传统的精神源于尧舜禹相传的“十六字心传”,儒学之四端“仁义礼智”皆根于心性;《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在于正心,在于明自本心;《中庸》之率性,也尽在一心之中。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个字便是儒学乃至中国文化传统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古文《尚书?大禹谟》中有所记载,《荀子?解蔽篇》中也有类似的引注,称:“《道经》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傲。’危微之几,惟明君子而后能知之。”据传,这十六个字源于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当尧把帝位传给舜以及舜把帝位传给禹的时候,所托付的是天下与百姓的重任,是华夏文明的火种;而谆谆嘱咐代代相传的便是以“心”为主题的这十六个汉字。可见其中寓意深刻,意义非凡。
㈠人心惟危
 
“人心惟危”可以有多种理解与解释,至少可从以下三方面来体会其内涵。首先,“危”之古字形(小彖),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是腿骨节形状,寓意临高而危,包含有危险的意思。李□先生曾有这样的分析:“人之病疼各别,或在声色,或在货利,或在名高,一切胜心、妒心、悭心、吝心、人我心、是非心,种种受病,不一而足。”(《二曲集》,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2页)如是可以反映出人心之凶险。
其次,“危”宇包含着“危机”的意思,作为对危机的理解,其中有危险,同时具有机会。禅门有言:“生死事大,异常迅速。”人之生命有限,若是不能在有生之年体会与觉悟生命的意义,那么确实是一种莫大的危机;但若是能够视透这种危机,一旦明了了生死,那么自是危中的机会了。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经在其诗中表达愿望:让我死了再死,来体会这生的意义。美国心理学家埃利希?弗洛姆也曾有同样的感叹:让我生了再生,来参悟这生死不解之谜。类似的表白很能使人联想到一种绝地逢生的意境,也算是一种对“人心之危”的理解吧。
再者,汉字的“危”亦包含着一种”危惧”,如“人人自危”之说。《诗经?小□》有:“战战兢兢,如临探渊,如履薄冰”;老子在其《道德经?十五章》形容古之善为道者时称其为:“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实际上,危惧中包含着一种警戒,如乾卦之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朱熹注曰:(乾之九三)“重刚不中,居下之上,乃危地也。”然而,君子占之,能忧惧如是,则虽处危地而无咎也。
㈡道心惟微
“道心”乃天地自然之心,可译为英文的the heart of nature。《易经?复卦?彖》中有言,“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观复之卦象,朱熹曾感叹:积阴之下一阳复生,天地生物之心几于灭息,而至此乃复可见。朱熹评论说:“在人则为静极而动,恶极而善,本心几息而复见之端也。”对此,邵子有诗为证:“冬至于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玄酒味方淡,太音声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包羲。”(朱熹注《周易》,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70页)程颐亦有类似的评论:“一阳复于下,乃天地自然之心也。先儒皆以静为见天地之心,盖不知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非知道者孰能识之。”(《周易折中?卷九?彖上传》)
道心之微妙,也可从《道德经》中得以引证:“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中有信。”(《道德经 ?二十一章》)道之玄妙,也衬托出道心之微妙。于是,这里就有了“以心观心”的妙用,以达到心性融合惟精惟一的境地。
《大学》作为后代儒学入门经典,开宗明义儒家思想的三种基本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实际上,“明明德”也即阐发微妙灵明的本心;得道之心本与万物融为一体,彼此不分你我,这也就是“亲民”的内涵;道心本来自善,而不自有其善,也便是“止至善”。
对于“道心惟微”的体验,李□先生还曾有这样一番精妙的描述与发挥:“胸次悠然,一味养虚,以心观心,务使一念不生。久之,自虚室生白,天趣流盎,彻首彻尾,涣然莹然,性如朗月,心若澄水,身体轻松,浑是虚灵。秦镜朗月,不足以喻其明;江汉秋阳,不足以拟其皓。行且微尘六合,瞬息千古.区区语言文字,曾何足云。即有时不得不言,或见之语言文字,则流于既溢,发于自然;不烦苦思,不费安排,言言天机,字字性灵,融透爽快,人已咸惬矣。”(《二曲集》中华书局 1993年版:第145页)以心观心,心性统一,犹如无极而太极,阴阳乾坤之变化,也便是这“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意境与内涵了。
㈢“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十六字心传”,实际是儒学之精髓所在,《中庸》之核心与纲领。子程子有言:“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此乃对十六字心传之“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精辟注解,由此演变出《中庸》之孔门儒学传授心法。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诚然,率性必为率天地自然之性,也即“惟精惟一’’的写照。陆九渊注解这“十六字心传”的时候,也强调了心性的统一,而不是偏执于二心之区分:“心一也,自人而言,则曰惟危;自道而言,则曰惟微。罔念作狂,克念作圣,非危乎?无声无臭,无形无体,非微乎?”(《陆九渊集》中华书局1980年版:396页)王阳明回答其学生关于“惟精惟一”的提问的时候,曾回答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者,皆所以为惟精而求惟一也。”(《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13页)
于是,《中庸》有言,“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便为“允执厥中”,便是要把握这独一无二之真心,体悟这天人合一的境界。诚如《中庸》之描述:“喜怒衰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易经?复卦》之一阳,亦有惟精惟一之意象。李光地对此曾有案语:“天地之心”,在人则为道心也。道心甚微,故曰“《复》,小而辨于物。”惟精以察之,惟一以守之,则道心流行,而微者著矣。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是其精也。“知之未尝复行”,是其一也。“惟精惟一者,所以执中而已矣。”《复卦》六爻之中,三则“频复”而“厉”者,所谓人心危而难安也。四之“中行”而“独”者。所谓道心微而难著也。然皆能自求其心者也。李光地断言:“尧舜相传之心学,皆于《复》卦见之。”(《周易折中?卷九?彖上传》)
当代的心理学就人本身的心理现象区分出意识和潜意识,以及自我(Ego)与自性(Self)。意识以及意识性的自我,正如这十六字心传中所描述的人心之惟危;而潜意识包含着集体无意识的内睿,涉及到本性自然的“原型”,接近于道心之惟微。
“恕”之惟精惟一
《论语?里仁》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惟。”子出。门人问:“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 ?卫灵公》中亦有类似的子贡与孔子的对话: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若是一个“恕”字可以贯穿整个儒学之教义,可见其意义之非凡。恕字中包含着“如同一心”的意蕴,在此可从这个“恕”字领略孔子儒学之心的传统。
王弼曾经这样来解释儒道之忠恕:“忠者,情之尽也;恕者,反情以同物者也。未有反诸其身而不得物之情,未有能全其恕而不尽理之极电。能尽理极,则无物不统。极不可二,故谓之一也。推身统物,穷类适尽,一言而可终身行者,其惟恕也。”(王弼《周易注》)看汉字“恕”的构成,乃包含了“如心”之寓意;如同一心,如同本心。正所谓“惟精惟一”、“天人合一”。孔子所表达的“恕”,实乃十六字心传”的精义。
孔子所强调的恕字内涵体现了尧舜禹十六字心传的传承。以“十六字心传”为背景,我们便能理解孔子为什么强调“吾道一以贯之”,“恕”之一言可以终身而行之。因为其中包含着文化的精髓,传递着文明的精神。恕之如同一心,同时也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规范与准则以及身心与心性的统一与和谐。
《说文解字》中把“恕”注为仁,孟子也曾明析“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尽心上》)而仁字包含着为亲情,为亲人,为爱人。《韩非子?解老》中注为“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孔子答子贡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正是表达仁之爱人的内涵。因而,汉语中的恕人便为仁爱之心;恕直为宽仁正直。
《中庸章句》中指出:“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其中,朱熹对于“忠恕”的注解颇具有心理分析的意味:“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忠恕之事也。……张子所谓‘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是也。”(《四书集注?中庸章句》)恕也曾被发挥为忖度,古书常把以心度物,或以己度人谓之恕;《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中有“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的论断。但忠恕之恕为将心比心,以诚心而待人,如同《诗经?小雅》中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孟子曾经断言:“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告子上》)、进而发挥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尽心上》)、“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大学》之精义,“格”、“致”、“诚”、 “修”,要在一心;《中庸》之关键在于戒慎恐惧,在于“率性”、“尽性”,皆需用心。于是,仍是一个“心”,传递着儒家的精神,维系着儒学的根基。
 
--------------------------------------------
 
以心传心

尧舜时代,君王以身作则,教化万民,开创了五风十雨、麦收双禾,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并耕而食、天下为公的“大同”盛世。当唐尧把帝位传给虞舜,虞舜把帝位传给夏禹的同时,又嘱咐了以“心”为主的十六个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大禹谟》)。后来夏禹又传给商汤,商汤传给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又传给孔子,孔子传给孟子。这十六个字代代相传,以心传心,因此被宋代儒家称为“十六字心传”。
  “人心惟危”是说人的嗜欲之心是危险的,要时时警惕,若要修心,重在把握一个“危”字。“危”的小彖字上面是一个人,中间是悬崖,下面是小腿骨节的形状,寓意临高而危,包含面对危险的意思。人心充满欲望,不加以节制便会有凶险。即使自己持中守正、不履薄冰,也不能保证他人不会有意或者无心地危及自己的安全和利益。古人云:“畏危者安,畏亡者存”,故而为人、处世、兴业,时时、处处、事事都要有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忍恕为怀,少说多做,只有这样才能心正、神清、意诚、身安。“道心惟微”是说自然运行的规律是非常微妙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若要明道,重在把握一个“微”字。“道心”乃是探索自然奥秘之心,若想先知先觉,一定要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惟精惟一”是说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精益求精、专一其心,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允执厥中”就是要真诚地遵守中庸之道,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庸不是凡事模棱两可,调和折中,而是要不走极端,不轻易改变。故修心之道:一要专一精进,二要持中守正,三要高瞻远瞩,四要关注细节。
  “十六字心传”是中华文化典籍中记载的最早的心法,是中华传统儒学之精髓。“心传”一词原本是佛教用语,即以心传心,源于禅宗“拈花微笑”的故事。佛祖“拈花”告诉大家什么呢?“花”是自己的内心,是自己的喜怒哀乐,是自己的命运,是自己的幸福,我们应该像拈花那样轻而易举地把握自己,驾驭自己的内心,驾驭自己的行动,掌控自己的命运,掌控自己的幸福。迦叶尊者的“微笑”是心领神会佛祖意旨后的回应:笑对自己的内心,笑对自己的付出,笑对自己的喜怒哀乐,笑对自己的命运,笑对自己的幸福。微笑不仅是最平常、最简单的一个动作,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生活方式:坦然,淡泊,宁静,简约。一个人只有真正善待自己,才能真正善待亲人、友人、路人甚至仇人,善待非己的周围的一切。
  佛教禅宗的心传不依经卷,以心传心,注重传承的过程和方式。儒家的心传是指只有用心才能传承并发扬光大的文化体系的核心内容,注重文化内涵,简洁精炼,含义深刻。
  道家也有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心传故事。
  春秋末年,周王朝内乱,老子心灰意冷辞官归隐,骑青牛欲出函谷关,西游秦国。时任函谷关令的尹喜,抬头望见东方紫云聚集,形如飞龙,由东向西滚滚而来,自语道:“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经此地……”于是派人清扫道路四十里,夹道焚香,以迎圣人。不久老子骑青牛至函谷关,尹喜强留老子著书,老子只得手执如椽大笔,一挥而就写下上、下两篇文字,共五千言。上篇以“道可道,非常道”开头,言宇宙之本,天地变化之机,故称《道经》;下篇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开头,言处世之方、人事进退之术,故称为《德经》,合称《道德经》。“道”者道(道路)也,“德”者得(获得)也。尹喜虔心研读《道德经》并广泛传播,成为道家学说最早的传播者。后来《道德经》与《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心传是智者心与心跨越时空的沟通,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只有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