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文时,不要总想着如何感动阅卷老师|作文课

 脩姱 2016-08-27

上海交大附中与上海市建平中学辩论队的学生围绕“写作文是否可以虚构”这一辩题进行了辩论,高考阅卷组负责人周宏老师表示,如果缺少生活的经历、自己的观察,你所有的虚构都将是虚假的。


写作文到底能不能虚构呢?


我觉得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作文等不等于文学创作”这个问题。当然,作文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文学,中学生作文中有很大一块是议论文。我认为议论文主要的东西,比方说例证,是不可以虚构的。例证是加以论证你观点的材料。


现在我们最担心的,恰恰是在中学生作文当中这种例子的虚构太厉害了。静安区高中语文教研员冯渊老师在《文汇教育》上写的一篇文章《警惕那些满天乱飞的论据》,这当中说到,有学生竟然把“明日复明日”说成是苏轼写的。你还可以从中看到,很多例子为了证明自己观点,随意篡改历史、篡改人物。我个人的观点是,议论文是不能虚构的。


但是,我们中学生作文当中肯定会有一些具有文学色彩的东西,高考也从来没有说过不允许虚构、不允许写小说,因为“文体不限”,从这个角度讲作文可以虚构的。但是,我想说的是在我们的初中教学中,还有高中初期带有文学色彩的作文教学中,还是应该要讲究情节的真实。比如说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或者是耳闻的。


为了作文教学可以从小走正道,我们要打下一个“正”的底子,不应该主张在中学生开始学习写作阶段就虚构,包括记叙文体。如果说在这个阶段就虚构的话,恐怕我们就少了要求他们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步骤。当你开始写作的时候,首先会自己去观察、发现、思考,而不是首先想我从哪里听到过一些什么把它搬过来。


写作虚构的目的是什么?


接下来,我们还要搞清楚为什么虚构。


首先是要求“有意义”。有同学觉得自己经历的没有意义,所以就只好虚构了。当然了,“意义”是很玄乎的东西。我们一直在讨论写作文是要“有意思”还是“有意义”,在这里我不作评判,但我个人认为学生写作文最重要的是“有趣”。议论文求理趣,记叙文求情趣。如果真的能够做到有趣的话,说实话,要比有意义难写。但是做到这个“趣”,写作文就会变成一种享受,写的人享受,读的人享受。


第二个虚构的原因是要“求独特”。因为有些情节没经历过,比如说小学里送伞送了30次啊,还不够独特,所以要求独特。


第三个原因是要“打动人”。但是问题在于,中学生作文更多是要打动谁?他们不是要打动读者,而是要打动中考、高考的阅卷老师,这个目的就大错特错了。所以我个人非常反对要学生去“揣摩命题老师的意思”。我认为你揣摩不到的,就算你揣摩到了,写出来的文章也未必是好的。


现在的中高考评价正在改革,改革的过程我觉得有一条一定会落实,而且上海的老师已经开始做了,就是:就算你不按照命题老师的思路写,只要你在跟他对话,也可以得到很高的分数。


写作文不是写一篇证明命题老师观点的正确的废话,精确地讲,不是命题老师怎么说,是材料说什么。命题老师写一个57字的材料,很有可能他都没有想到这57个字的文字张力、里面体现的深度内涵,而学生却根据这57个字去写出了那些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的东西,我们不应该鼓励吗?


写作者和命题者的对话才是我们所想看到的作文。我这两天在写一篇文章,呼吁命题老师请蹲下身子来命题,不要坐在高处,不要去要求“你必须要这样做,你必须要证明我的观点”。因此,我们的考生也不要去揣摩,去虚构打动阅卷老师的作文。这种揣摩之后的产物,所谓的“有意义”“求独特”和“打动人”,全都是应该摒弃的。


“真”是写作文的最高目标吗?


最后我们讲讲“”。“真”是写作文的最高目标吗?恐怕不是。“真”是写作文的必备标准,即所谓的文学艺术的真、议论文论据的真、论证方法的真,以及思想的真。


可是,只要“抒真情,写真我”就能得到好的评价吗?


如果你到华东师大来自主招生面试,你跟我讲:“老师,我觉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肯定不要你。为什么?你进了华东师大,哪一天你不开心了往我杯子里放一点东西,我就一命呜呼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嘛——类似这样完全彻底地体现一个人的某些不足的“真”,真的不应该在作文中表现。


我不是在鼓励你说假话,而是说心中必须有一个“超我”存在。我们高校招生的标准就是自私的低级趣味不应该出现,我们需要的是知识分子,是有品位的人。“真”应该是:如果我有两片面包,我会用一片面包去换一朵水仙花。同学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去单位应聘,单位要的也不是那种完全的本我、真我,而是超我的那个标准——你是不是有品位,道德标准是不是好等等。


所以,写作文的“真”是什么?严格意义上作文的“真”和创作发表的“真”不完全一样,因为你是有目的的,你写作文,写考场作文,在这个场合下是为了分数,为了进入某所大学,或者说你将来想要怎么样的人生。你想要用超我来掩盖本我,这种虚构能力就在于你把假的说成真的一样。所以简单来讲,什么叫好的虚构?我看不出你虚构,那就是好的虚构。


缺少生活经历和观察能力,虚构就变成虚假


我六年前看到过一篇上海初三学生的作文,这篇作文叫《我感动了周围的人》。


文中的“我”是学校舞蹈队的,去参加跳舞比赛,排练的时候突然摔了一跤骨折了,绑好石膏后去看比赛。他很想上去,就跟老师说也要上去排练,老师说怎么可以呢?但他一定要上去,最后老师同意了,他扔掉拐杖绑着石膏跳舞,全场都被感动了。当然他的语言比我讲的好得多。


让我最最感到惊讶的是,据说是中考作文专家评价说:这篇文章满分60分,可得58分,因为他不是虚构的,具有真情实感。我就想问,凭什么相信这个故事不是虚构的?医生告诉我,一个人脚骨骨折,绑了石膏是绝对不能跳舞的。


后来我们把这篇文章出成了上海某所大学的自主招生试卷,要求学生给它打分,另外再出一篇小学生作文,叫《我最讨厌的老师》:


老师我都很讨厌,最讨厌数学老师。这个老师上课的时候总是骂他们,叫他们不要说废话,骂的时候拍桌子,拍得黑板擦都跳起来了。这个老师常对学生说,你们不要搞,我看左边就是看右边,一个都逃不了我的眼光!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看左边怎么能看右边呢?——这就是我讨厌的老师。


这篇文章是广西的一位小学三年级学生写的。这两篇作文放在一起,这题目一共三十分,考生中凡是给第一篇作文打高分的,一定给第二篇打低分,但这样做的,我们给他打的分都倒过来。有的同学很可爱,说我实在是想给第一篇初三作文打低分,但是我想到我的中考作文也这样写的,所以我不能打低分。


中学生作文可以虚构,可是心里不要总想着“我虚构一点东西吧,让你们感动感动。”如果缺少生活的经历、自己的观察,你所有的虚构都将是虚假的。


你可能喜欢:

1.写作文,如何练就大师级文采?

2.很牛的语文老师,谈写作文十条心得!


关于“读写微课程”

阅读力=学习力!写作力=思考力!

“读写微课程”由福建海峡基础教育研究院、福建省语文学会《海峡青少年读写》杂志主办。每天10分钟,增长你的“阅读 写作”功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