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内科专业优秀论文 “赵绍琴教授辨治方案”治疗慢性肾衰湿热浊瘀证的临床应用研究——附基本方的初步...

 昵称35199019 2016-08-27

    【精品】毕业论文 优秀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 专业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资料 中医内科专业优秀论文 “赵绍琴教授辨治方案”治疗慢性肾衰湿

    热浊瘀证的临床应用研究——附基本方的初步实验研究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 中医药治疗 分期疗效 临床价值

    摘要:本文在学习整理赵绍琴教授慢性肾脏病中医一体化治疗和慢性肾衰辨治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运用赵老“辨治方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湿热浊瘀证32例,并进行了初步的临床研究总结。 1、赵绍琴教授经验整理。 赵绍琴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就慢性肾脏病疾病本质,提出“慢性肾脏病非肾虚论”的观点。认为本病因为湿热留着于内,粘滞不去,导致气化不利,升降失和,日久则瘀阻肾络,血行不畅,形成瘀血,或湿郁不去,热入血分,致气血同病。热易耗气伤阴,湿易损脾,所以迁延日久,可见肝肾阴虚、肺脾气虚、气阴两虚等证候,可表现为虚实夹杂,但其虚应为因实致虚,以实为本。在辨证方面,赵绍琴教授强调脉、舌、色、症和病史与客观化验指标相结合,对慢性肾脏病进行综合辨析,认为慢性肾脏病的基本病机可定为风湿热邪深入营血,络脉瘀阻,日久蕴郁成毒,其病本质以邪实为主,多湿热多瘀热,认为“日愈久,邪愈深”,“日愈久,病愈重,色愈浊”。在治疗用药方面,赵绍琴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的本质决非虚证,以邪实为主,多湿热多瘀血,主张祛邪治病,强调热郁者清透,湿阻者芳化,热郁阴伤者,宣透同时注意甘寒育阴。针对湿热内蕴,日久波及血分,治疗以清化湿热、凉血化瘀为基本治法。常用凉血化瘀药有丹参、茜草、赤芍、生地榆,或加水红花子、炒槐花、紫草等;常酌情应用生大黄、大黄炭,以清泄降浊、活血泄热;选用焦三仙、水红花子消食和中,以杜生湿之源;善用风药以宣展肺气、疏风胜湿、疏调三焦,如荆芥、防风、独活、白芷等,用量较少,或以炒炭;慎用淡渗之品,如猪苓、茯苓、泽泻等,尤慎用填补、滋补、温阳之类药物。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赵绍琴教授十分重视慢性肾脏病的调护,提出“幔性肾病当忌食蛋白论”和“慢性肾病宜动不宜静”的观点。 赵绍琴教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辨治强调四诊合参,明辨病机主次。认为本病常由多种慢性肾脏病迁延日久或它病损伤及肾脏而致,每因外邪侵袭或反复感染而加重,其病机为湿热留着于内,粘滞不去,导致气化不利,升降失和,日久则瘀阻肾络,血行不畅,形成瘀血,或湿郁不去,热入血分,致气血同病,其基本病机为湿热之邪深入营血,络脉瘀阻,日久蕴郁成毒,以邪实为主。认为临床所见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或萎黄、腰膝酸软等表现,属“大实有赢状”,邪实深伏是本,虚象是标。临床治疗着眼于湿热与气机,认为本病的本质以邪实为主,多湿热多瘀血或血热,主张祛邪治病,以清化湿热、凉血化瘀贯穿始终,并重视谨守病机,随症治之,综合调治。赵绍琴教授论治湿热主张首当治湿,治湿必先化气,化气必当宣肺,盖肺主一身之气,肺气宣则一身气机通达,营卫调和,气化得行,湿乃自去,湿去热不独存,因此善用风药,因风药多入肺经。在大黄的应用、凉血化瘀药物的选用等临床用药上亦有其独到之处。慢性肾衰虽可兼有虚证表现,但其本在湿热,若湿热不去则正气难复,且补益之品每多温燥或滋腻,易助湿生热,即使对严重的肾性贫血,赵老也不以补,每以祛湿为主,湿热一去,血亦得复。赵老治疗慢性肾衰还强调饮食调理和适量运动,其目的均未离开疏调气机之法,所谓“治病之要,贵在疏调”。 总之,赵绍琴教授慢性肾脏病中医一体化治疗的学术思想体现在注重辨证论治,四诊合参,根据脉、舌、色、症和病史对慢性肾脏病进行综合

1/42页

    【精品】毕业论文 优秀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 专业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资料 辨析,总结出慢性肾脏病并非单纯肾虚之论,认为其基本病机为湿热之邪深入营血,络脉瘀阻,日久蕴郁成毒,以邪实为主,多热多瘀,治疗当以清化湿热、凉血化瘀的基本治法贯穿始终,参以随症加减。强调早诊断、早治疗,从肾功能正常开始即应抓住疾病本质,将有助于慢性肾脏病的康复,有助于保护肾功能。赵绍琴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辨证用药、辨证施膳、合理运动为一体的治疗方案。 2、临床研究。 运用赵绍琴教授“辨治方案”治疗慢性肾衰湿热浊瘀证32例临床研究总结如下: 2(1临床资料: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肾脏病专业组1993年拟定的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湿浊、湿热和血瘀证标准制定,并根据病例纳入标准、病例排除标准,共选择慢性肾衰患者32例,32例中肾功能不全代偿期3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21例、肾功能衰竭期8例。 2(2方法: 治疗方法:采用赵绍琴教授的治疗方案:?中药汤剂,基本经验方由

    、生大黄0.5-8g(或大黄炭3-15g)、防风6g、生地榆10g、炒槐花10g荆芥炭10g

    丹参12g、焦三仙各lOg组成,随症进行加减。每剂两煎,每煎20分钟,煎取400ml,每日1剂,分2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饮食疗法为禁食一切辛辣香燥和肥甘厚味,低蛋白饮食。?运动疗法为每日散步2小时。此外,对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西药常规降压、降脂和控制血糖等对症治疗。观察指标:?相关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根据“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症状分级量化方法,将症状按程度用记分法表示。每2周记录一次。?治疗前及每一疗程结束时化验血肌酐(Scr)、血

    、血红蛋白(Hb)等。 统计学方法:数据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用均数士标准差(x?s)或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采用

    2(3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SPSS12.0统计软件。

    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治疗结果,显效7(21.88,)、有效14(43.75,)、稳定9(28.12,)、无效2(6.25,),总有效率65.63,,有效加稳定率93.75,。治疗后ScrBUNCcr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Hb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症状总积分为50.53?25.74,治疗后为36.13?15.55,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

    差异(P<0.01),说明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因病例数少,未作CRF分期疗效比较统计分析。 2(4讨论: 赵绍琴教授临证提出“慢性肾脏病非肾虚论”的观点,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本质以邪实为主,多湿热多瘀热,决非虚证,治疗上主张祛邪治病,针对慢性肾衰基本病机,以清热化湿、凉血化瘀、疏调三焦为主要治法创立基本经验方,其组成药物药性平和。在中药治疗的同时,强调饮食调理和适量运动,其目的均未离开疏调气机之法,正如赵老所言“治病之要,贵在疏调”。 本研究初步观察了运用“赵绍琴教授辨治方案”治疗慢性肾衰湿热浊瘀证32例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65.63,,有效加稳定率93.75,,治疗后血尿素氮、血肌酐均有明显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上升,近期疗效说明能有效地改善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血红蛋白的变化不明显,可能与本组病例是以失代偿期为多,此期病人多为轻度贫血,以及观察病例数少、疗程短有关。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恶心呕吐、身重困倦、口干、口苦、面色晦暗、腰痛、脘腹胀满、口中粘腻,以及舌边或尖红或芒刺和舌苔厚腻的改善比较明显,而对食少纳呆、肌肤甲错、肢体麻木以及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和舌底脉络的迂曲色暗等改善不明显,究其原因有二:其一,“久病入络为血瘀”,本病主要是由肾病迁延日久,或其他疾病失治误治所致,其病程较长,而形成较为顽固的瘀血之证;

2/42页

【精品】毕业论文 优秀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 专业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资料

其二,研究观察疗程较短,血瘀之见症难以短时见效。对慢性肾衰不同分期疗效

的观察因病例数少、疗程短而未作统计分析。

3/42页

    【精品】毕业论文 优秀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 专业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资料

    正文内容

     本文在学习整理赵绍琴教授慢性肾脏病中医一体化治疗和慢性肾衰辨治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运用赵老“辨治方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湿热浊瘀证32例,并进行了初步的临床研究总结。 1、赵绍琴教授经验整理。 赵绍琴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就慢性肾脏病疾病本质,提出“慢性肾脏病非肾虚论”的观点。认为本病因为湿热留着于内,粘滞不去,导致气化不利,升降失和,日久则瘀阻肾络,血行不畅,形成瘀血,或湿郁不去,热入血分,致气血同病。热易耗气伤阴,湿易损脾,所以迁延日久,可见肝肾阴虚、肺脾气虚、气阴两虚等证候,可表现为虚实夹杂,但其虚应为因实致虚,以实为本。在辨证方面,赵绍琴教授强调脉、舌、色、症和病史与客观化验指标相结合,对慢性肾脏病进行综合辨析,认为慢性肾脏病的基本病机可定为风湿热邪深入营血,络脉瘀阻,日久蕴郁成毒,

    日愈久,邪愈深”,“日愈久,病其病本质以邪实为主,多湿热多瘀热,认为“

    愈重,色愈浊”。在治疗用药方面,赵绍琴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的本质决非虚证,以邪实为主,多湿热多瘀血,主张祛邪治病,强调热郁者清透,湿阻者芳化,热郁阴伤者,宣透同时注意甘寒育阴。针对湿热内蕴,日久波及血分,治疗以清化湿热、凉血化瘀为基本治法。常用凉血化瘀药有丹参、茜草、赤芍、生地榆,或加水红花子、炒槐花、紫草等;常酌情应用生大黄、大黄炭,以清泄降浊、活血泄热;选用焦三仙、水红花子消食和中,以杜生湿之源;善用风药以宣展肺气、疏风胜湿、疏调三焦,如荆芥、防风、独活、白芷等,用量较少,或以炒炭;慎用淡渗之品,如猪苓、茯苓、泽泻等,尤慎用填补、滋补、温阳之类药物。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赵绍琴教授十分重视慢性肾脏病的调护,提出“幔性肾病当忌

    “慢性肾病宜动不宜静”的观点。 赵绍琴教授对慢性肾功能衰食蛋白论”和

    竭的辨治强调四诊合参,明辨病机主次。认为本病常由多种慢性肾脏病迁延日久或它病损伤及肾脏而致,每因外邪侵袭或反复感染而加重,其病机为湿热留着于内,粘滞不去,导致气化不利,升降失和,日久则瘀阻肾络,血行不畅,形成瘀血,或湿郁不去,热入血分,致气血同病,其基本病机为湿热之邪深入营血,络脉瘀阻,日久蕴郁成毒,以邪实为主。认为临床所见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或萎黄、腰膝酸软等表现,属“大实有赢状”,邪实深伏是本,虚象是标。临床治疗着眼于湿热与气机,认为本病的本质以邪实为主,多湿热多瘀血或血热,主张祛邪治病,以清化湿热、凉血化瘀贯穿始终,并重视谨守病机,随症治之,综合调治。赵绍琴教授论治湿热主张首当治湿,治湿必先化气,化气必当宣肺,盖肺主一身之气,肺气宣则一身气机通达,营卫调和,气化得行,湿乃自去,湿去热不独存,因此善用风药,因风药多入肺经。在大黄的应用、凉血化瘀药物的选用等临床用药上亦有其独到之处。慢性肾衰虽可兼有虚证表现,但其本在湿热,若湿热不去则正气难复,且补益之品每多温燥或滋腻,易助湿生热,即使对严重的肾性贫血,赵老也不以补,每以祛湿为主,湿热一去,血亦得复。赵老治疗慢性肾衰还强调饮食调理和适量运动,其目的均未离开疏调气机之法,所谓“治病之要,贵在疏调”。 总之,赵绍琴教授慢性肾脏病中医一体化治疗的学术思想体现在注重辨证论治,四诊合参,根据脉、舌、色、症和病史对慢性肾脏病进行综合辨析,总结出慢性肾脏病并非单纯肾虚之论,认为其基本病机为湿热之邪深入营血,络脉瘀阻,日久蕴郁成毒,以邪实为主,多热多瘀,治疗当以清化湿热、凉血化瘀的基本治法贯穿始终,参以随症加减。强调早诊断、早治疗,从肾功能正常开始即应抓住疾病本质,将有助于慢性肾脏病的康复,有助于保护肾功能。赵

4/42页

    【精品】毕业论文 优秀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 专业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资料 绍琴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辨证用药、辨证施膳、合理运动为一体的治疗方案。 2、临床研究。 运用赵绍琴教授“辨治方案”治疗慢性肾衰湿热浊瘀证32例临床研究总结如下: 2(1临床资料: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肾脏病专业组1993年拟定的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湿浊、湿热和血瘀证标准制定,并根据病例纳入标准、病例排除标准,共选择慢性肾衰患者32例,32例中肾功能不全代偿期3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21例、肾功能衰竭期8例。 2(2方法: 治疗方法:采用赵绍琴教授的治疗方案:?中药汤剂,基本经验方由荆芥炭10g、生大黄0.5-8g(或大黄炭3-15g)、防风6g、生地榆10g、炒槐花10g丹参12g、焦三仙各lOg组成,随症进行加减。每剂两煎,每煎20分钟,煎取400ml,每日1剂,分2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饮食疗法为禁食一切辛辣香燥和肥甘厚味,低蛋白饮食。?运动疗法为每日散步2小时。此外,对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西药常规降压、降脂和控制血糖

    相关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根据“中药新药治疗等对症治疗。观察指标:?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症状分级量化方法,将症状按程度用记分法表示。每2周记录一次。?治疗前及每一疗程结束时化验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红蛋白(Hb)等。 统计学方法:数据

    (,)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采用用均数士标准差(x?s)或百分率

    SPSS12.0统计软件。 2(3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治疗结果,显效7(21.88,)、有效

    (43.75,)、稳定9(28.12,)、无效2(6.25,),总有效率65.63,,14

    有效加稳定率93.75,。治疗后ScrBUNCcr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Hb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症状总积分为50.53?25.74,治疗后为36.13?15.55,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

    差异(P<0.01),说明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因病例数少,未作CRF分期疗效比较统计分析。 2(4讨论: 赵绍琴教授临证提出“慢性肾脏病非肾虚论”的观点,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本质以邪实为主,多湿热多瘀热,决非虚证,治疗上主张祛邪治病,针对慢性肾衰基本病机,以清热化湿、凉血化瘀、疏调三焦为主要治法创立基本经验方,其组成药物药性平和。在中药治疗的同时,强调饮食调理和适量运动,其目的均未离开疏调气机之法,正如赵老所言“治病之要,贵在疏调”。 本研究初步观察了运用“赵绍琴教授辨治方案”治疗慢性肾衰湿热浊瘀证32例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65.63,,有效加稳定率93.75,,治疗后血尿素氮、血肌酐均有明显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上升,近期疗效说明能有效地改善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血红蛋白的变化不明显,可能与本组病例是以失代偿期为多,此期病人多为轻度贫血,以及观察病例数少、疗程短有关。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恶心呕吐、身重困倦、口干、口苦、面色晦暗、腰痛、脘腹胀满、口中粘腻,以及舌边或尖红或芒刺和舌苔厚腻的改善比较明显,而对食少纳呆、肌肤甲错、肢体麻木以及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和舌底脉络的迂曲色暗等改善不明显,究其原因有二:其一,“久病入络为血瘀”,本病主要是由肾病迁延日久,或其他疾病失治误治所致,其病程较长,而形成较为顽固的瘀血之证;其二,研究观察疗程较短,血瘀之见症难以短时见效。对慢性肾衰不同分期疗效的观察因病例数少、疗程短而未作统计分析。

    本文在学习整理赵绍琴教授慢性肾脏病中医一体化治疗和慢性肾衰辨治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运用赵老“辨治方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湿热浊瘀证32例,并

5/42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