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咪读呀 科学原创 妈妈们聊天中,常提到一个词——敏感期。宝宝在0-3岁成长中,会有不同身心发育的关键节点,而聪明的妈妈只要捕捉到这些宝宝释放出来的信号,会事半功倍。 宝宝爱上吃手脚——口腔敏感期 很多妈妈都知道,宝宝一开始是用嘴来探索世界的。如果宝宝出现爱上吃手、吃脚、什么都往嘴里塞,不要过度阻止。蒙特梭利教育理论认为,宝宝的口腔敏感期持续时间长短,与其所处环境关系大。父母越阻止,孩子就越吃,还可能出现反弹或反复。 给口欲期的宝宝,尽情提供不同的食物,软硬、质地都尽量迥异,让孩子尽情探索吧。如果孩子因为口欲期咬人,也不要大声斥责。可以给一些磨牙棒,或者把面包在烤酥,在常温下放置下,这也是很好的磨牙工具。 喜欢反复说一个词——语言敏感期 有妈妈说,有时候宝宝就喜欢反复叨念一个字或者词。这是很好的现象,这个信号妈妈们一定要抓住,说明孩子对语言产生兴趣。 专家研究发现,语言敏感期有暂时性,不要轻易错过。在语言敏感期对孩子进行口语、阅读训练,会让孩子词汇量变得丰富,就会进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这个时候,妈妈们多给孩子看一些百科类的识字卡片或绘本,用清晰的语言讲给孩子。这也是孩子训练思维、发展想象的重要手段。 喜欢破坏东西——精细动作敏感期 这大概是很多妈妈都烦恼的事情,以我家小小费为例,他特别喜欢拆电池,对各类遥控器情有独钟。但是这个过程中,由于他诸多尝试,我家的遥控器经过各种地狱般的羞辱。比如身体敲地板、扔墙壁、重物击打等等。 对此妈妈不用太担心。因为宝宝的天性,使得对周遭事物好奇。任何他感兴趣的,都想摸摸、尝尝,甚至摔一下,看这个东西有什么反应。由于他手的精细动作不够,往往导致抽屉啪地掉地上,花瓶碎了等等。 遇到这种破坏现象增多的情况,建议妈妈可以当着孩子面拆一些家中废弃的物件,或者买一些课拆卸的玩具,锻炼孩子肌肉协调和手眼协调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宝宝老是扔东西——空间敏感期 包括躲猫猫、从高处往低处扔东西、喜欢垒积木、喜欢从细节的孔里面塞东西,都是空间敏感期的信号。 针对空间敏感期,爸爸妈妈不用设置太多限制,但是要密切关注孩子,允许他们爬楼底、扔不易碎的物品。可以为孩子提供皮球、积木、塑料瓶等物品,陪孩子一起玩,从而发展他们的空间感。 我认识一个智慧的妈妈,用被子人工造了一个山洞,指挥孩子在这个“山洞”里钻来钻去。孩子也玩得不亦乐乎。 宝宝老想模仿大人——模仿敏感期 一般两岁左右,孩子开始喜欢模仿大人。比如我们吃饭的时候,孩子忽然把勺子扔掉,要大人手中的筷子。因为他发现吃饭的工具不一样了。再比如姥姥擦桌子做卫生,宝宝抢姥姥手里的抹布。其实也是想自己尝试下,学着大人的行为。 当宝宝开始表现出想模仿大人的时候,切记要在孩子面前做好表率。如果孩子学到一些脏话、口吃、坏习惯等动作,爸妈也别太严厉,否则适得其反,加重孩子的反抗心理。可以陈述这些不恰当行为为什么不好,等孩子好奇心消失,不良行为症状也会自然消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