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对高考文综第41题的研究和复习心得

 昵称15221501 2016-08-28
摘 要:全国高考新课标文综试卷设置开放性的第41题,在高考中渐成常态。此类题目开放程度高,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新课改理念,但答题和评分标准皆不好把握,故第41题成为了高考夺胜的一大障碍。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探索,就文综第41题的地位、特点,以及应对办法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做法,以期作“引玉”之砖。 
中国论文网 http://www./9/view-5081861.htm
  关键词:高考文综;第41题;“SOLO”分类评价法 
  一、渊源和地位 
  第41题属于开放性历史试题,而开放性历史试题早在1999年高考(即第42题“关于洋务运动历史作用的评价”)就出现了,但由于评分过程中存在不好操作、主观性较强等问题而沉寂了一段时间,近几年又有发展的趋势,如2007年“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状况”题(9分),2008年“评价1789年《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题(9分),2010年全国卷第40题第(3)“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题(4分)等。从这个角度上看,这恰恰是我们对于高考命题和趋势研究不够及时和深刻导致的。 
  有些老师说第41题“超纲”了,我认为这种开放性的题型设计不仅不“超纲”,而且更能体现新课程对学生学科思维和学科能力的考查,符合新课改的方向,符合并践行了《考试大纲》。第41题的命题者“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给考生提供历史素材,要求他们从材料中提取观点,再根据论点进行史实论证,用小论文的方式答题。《考试大纲》对考试的内容作了概括性的描述,它特别强调要“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这就是对小论文题型所作的提示。这种新题型能较好地拉开优秀考生与一般考生的差距,使考生与高等院校接轨,真正实现为高校选拔人才的目的。 
  二、理论及特点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此类开放试题在经历了近十年的沉寂之后,2007年随着“SOLO”分类评价法的推广再次兴起。 
  “SOLO”分类评价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评价方法,认为一个人在其总体认知结构发展的每个阶段,还有几个不同的水平,这些水平可以通过其思维结构的复杂性得以表现,它能够判断一个人在回答某一具体问题时的思维结构处于哪一层次。2006年,广东省在高考历史卷中率先运用了“SOLO”分类评价法。2007年,上海高考同样予以施行。2010年全国文综新课标卷中的第40题和2011年全国文综新课标卷中的第41题都采用了“SOLO”分类评价法,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反响。对该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呈现出日益扩大的态势。 
  “SOLO”分类评价法与传统的评价法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结果评定标准的制定上,它是将参考答案,依据五个思维层次进行“质”的描述,评定时是将学生的答题结果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以区别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不同。它不在乎学生答对了多少个与标准答案相近的字眼,而是力求从学生的回答中分析出他能够达到哪一思维层次。 
  三、复习策略和方法 
  训练遵循“循序渐进、由繁入简、模板训练、规范书写”十六字原则进行。循序渐进,即进行针对性训练的时候要先易后难,边练边总结。比如,训练时先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开始,让学生不至于因为知识的盲点而产生畏难情绪;由繁入简,即进行针对性训练的时候要细致严格,之后逐渐放宽限制,让学生形成自己的风格。比如,对学生小论文的要求从“一要观点明确(全面,准确),二要围绕观点,三要多角度分析,四要辩证评价,五要段落层次分明,六要回扣观点”简化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辩证分析”;模板训练,即进行针对性训练的时候,老师引导学生先总结出一些题目的答题模板,先按模板训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对于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观点,建议按照“观点+评述,观点+评述”的模式进行,对于题中要求“评述”某一观点的题目,一般可从原因、性质、影响等方面来组织答案;规范书写,即进行针对性训练的时候注意“逻辑性”词汇的运用和段落的划分等事项,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提升得分。在答题中,要求学生尽可能采用“高级词汇”,如“因为……所以”“综上所述”“因此”等。 
  对第41题的有效训练最关键和重要的是讲评。不管学生训练多少次,如果没有有效和针对性的讲评,那实际效果会大打折扣。以下我就结合一次针对性训练中学生的小论文,进行说明如何有效讲评。 
  题目要求“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场‘妥协’的认识”,这样的题目答题应注意结合材料和辩证分析。 
  例一观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妥协性是革命失败的根源。①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约总统权力,革命党尚未认识到民权主义尚未实现,代表封建势力的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这是资产阶级妥协性的表现;②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严重违背《临时约法》,民主共和名存实亡;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孙中山不断进行维护共和的斗争,但都以失败告终。总之,资产阶级的妥协性使得袁世凯有机会实行专制,造成辛亥革命的失败。 
  例一观点过于单一,没有辩证分析,所以只能属于第一层次(能从一个角度提出观点,并合理运用一则材料或史实进行论证),但鉴于论证的时候史实基本合理,所以得分应该在4~6分之间。 
  例二观点:我认为这场“妥协”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用。积极方面:①孙中山的让步有利于当时社会的稳定,避免了一场持久内战;②有利于避免外国干涉,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③孙中山的让步使得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消极方面:①孙中山的让步表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②使得辛亥革命失败,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总之,虽然这场“妥协”使得辛亥革命失败了,但是它的积极方面不容忽视。 
  例二有辩证分析的意识,属于第二层次(能从一个角度提出观点,并合理运用多则材料或史实进行论证),但没有有效利用材料,其中“消极”作用基本脱离材料,犯了未能“结合材料,围绕材料中的观点答题的”错误,得分应在5~7分之间。
  例三观点:这场妥协一方面避免了国内战争,维护了统治,另一方面也是革命失败的根源。①革命派对袁世凯的妥协促使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宣告结束,同时也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袁世凯就任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开始。同时,袁世凯就任也防止了外国对中国革命的干涉,避免了内战及下层人民的起义,维护了资产阶级统治;②但革命派对袁世凯的妥协也是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妥协。袁世凯本身就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他受到日本支持,为袁世凯日后复辟帝制埋下了伏笔,因此这次妥协乃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源。因此,革命派对袁世凯的妥协既维护了资产阶级统治,又为革命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例三既体现了辩证的要求,论证中也能结合材料,史论结合,应属于第三层次(能综合多个角度提出观点,并合理运用多则材料或史实进行论证),缺点在于论据稍显不充分、有力,得分应在9~11分之间。 
  2012年和2013年高考文综试题继续沿用了第41题的题型。经过系统训练的学生们对此题充满信心!考试结束后,很多学生兴奋地说:“老师,这次我肯定能进第三层次!”看到自己的努力有所收获,一切的辛苦都化为了快乐和幸福……我想这也许就是高三复习备考的乐趣所在吧! 
  参考文献: 
  [1]孙义飞.2012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卷第41题评析[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8). 
  [2]潘东明.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历史高考模拟测试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2(15). 
  (作者单位:陕西省宜川中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