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闺怨者的四季

 dtmz 2016-08-28

——关汉卿《大德歌·春·夏·秋·冬》欣赏

中条山人

关汉卿(1219-1301)老先生生活的时代,正是蒙古铁铁骑蹂躏中原之时,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社会动荡,民心不安,民族矛盾十分突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元代统治者马上打天下,根本不把知识分子当一回事,所以多数知识分子放弃了读书做官、追求功名的梦想,部分混迹于市井勾栏,发掘整理、编撰、创作反映百姓心声的作品,鞭打权贵,代言百姓。从另一方面讲,元代统治者轻视文人、轻视传统文化,却非常喜欢那些优伶歌伎,歌舞戏曲。于是部分知识分子顺应社会现实,在历史的基础上,创作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品种——元杂剧。关汉卿就是这群知识分子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性格刚爆正直又诙谐幽默。说他正直,是因为他即使再穷困也不与权贵为伍;说他性格刚爆,是因为他不顺心时就摔碟子砸碗,拍桌子瞪眼,乱发脾气,不讲道理;说他诙谐幽默,是因为他常常混迹于市井勾栏,喜欢依红偎翠,沾花惹草。所以,有人从作品通俗易懂、形式多样方面,将关老先生比作唐代的白居易白乐天;有人从行为人品方面将关老先生比作宋代依红偎翠的柳永柳耆卿。关老先生的自我评价却很幽默,他在戏剧《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讲自己“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关汉卿一生创作了杂剧约60多本,可惜今天仅存15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窦娥冤》;散曲很多,但是今天仅存四、五十首。其作品之丰富、成就之卓著,堪称元代第一人。一定程度上讲,他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他在世时就是戏曲界的领袖人物,时人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之首。

我们今天欣赏的是他创作的散曲小令《大德歌·春·夏·秋·冬》,《大德歌》作为曲牌名,大约形成于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1307)。关汉卿对这个曲牌功不可没。格律要求不是那么严格,一般约38字,在此基础上有所加减。《大德歌·春·夏·秋·冬》是关老先生以闺中人的口吻撰写的闺怨曲。闺怨诗、词、曲是传统文学作品的一个重头题材,是专门表现妇女的生活与情感的。在古代,妇女基本上被排除在社会政治经济之外,因而她们对家庭、婚姻、爱情就特别看重,有着更多的投入、重视和期待,一旦情感失落,则心生怨尤。在这类作品中,大多数作者是男性,他们关注的多是闺中少妇,那些处于青春律动期的红颜娇姿。《大德歌·春·夏·秋·冬》也不例外。闺怨诗、词、曲既是对深闺少妇的同情,同时也是作者对红颜娇姿的爱慕。

1、大德歌·春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杜鹃鸟又名子规,传说古蜀国王杜宇,单相思于大臣鳖灵那个美丽的妻子,因之故,也因其功高,杜宇禅位于鳖灵。杜宇禅位后化身杜鹃鸟,至春则啼,滴血则为杜鹃花。这声声啼叫是杜宇对那个魂牵梦绕的佳人的声声呼唤。于是,“子规啼血”就成为人们描述离情别叙的代名词。《大德歌·春》描写少妇对远行情人的思念。春天的杜鹃叫了,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你走的时候说是春天就回来,而今春已到、春将尽,却不见你的踪影。相思好苦啊,它是那么折磨人,这才几天时间,我的面色已显得如此枯槁、瘦弱、憔悴。等了整整一个春天啊,却一点没有你的音讯;而旧时檐前双燕早已归来,忙忙碌碌地营巢筑窝,准备着生育后代。

元代曹伯启先生创作有一首《子规》诗,是表达思乡难归的,可以比照阅读:“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贫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2、大德歌·夏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

《大德歌·夏》描写少妇对远方情人由思念到猜疑和抱怨,相思之情写得大胆泼辣。一个“俏”字传神至极,把爱与恨交织在一起,表面上埋怨“绿杨”,骨子里却怨恨爱人不知早归,不珍惜爱情。一个“偏”字,把少妇爱极生怨的感情反映得淋漓尽致。“困坐”“数对”两句表现为万般慵懒、无所事事,大有摆不脱、丢不开之苦。这两句语浅意深,清风和美,情思更浓。最后“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两句借用汉代张敞为妻画眉的典故,将躁动不安的相思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表现出少妇难以言状的复杂心理。曲贵新奇含蓄,这首曲辞尽意未休,具有词的风格。其中首句“俏冤家”是统领全篇的关键句。少妇的思念、怀疑及抱怨都由此而发;少妇对过去美满生活的回味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以及“为悦己者容”的心理,也是以此为依据。故全篇所言少妇的表现,都和这句“俏冤家”紧紧挂钩。句句落实,没有一句是闲笔。

大德歌·秋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五代宋初著名道士扶摇子陈抟,字图南,是个睡中大侠,修道于西岳华山,常一睡数天、数十天不醒。而闺中人在寒风飘飘、冷雨潇潇的深秋,枕冷衾寒,也是辗转难眠,夸张点说,就是那个特别能睡的陈抟恐怕也睡不着。说不完的烦恼和愁苦伤透了心,伤心的泪水扑簌簌地像断线的珍珠飞抛。秋蝉烦噪罢了蟋蟀又叫,淅淅沥沥的细雨轻拍打着芭蕉。

《大德歌·秋》进一步描写香闺中人因怀远而引起的烦恼和失望。以大自然的秋声写人物心灵的感受,声情并茂,直率中见委婉,委婉中情更真。小令从秋景写起,又以秋景作结,中间由物及人,又由人及物,情景相生,交织成篇,加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大大提高了艺术感染力。风雨交加之夜,孤独、寂寞的闺中少妇,枕冷衾寒,形单影只,再加上秋蝉寒蛩,轮番聒噪,让伤心的人儿忍不住“流泪到天明”。

    唐代婉约词大家温庭筠有词《更漏子·玉炉香》,意境与《大德歌·秋》相近,可以比照阅读:“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大德歌·冬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大德歌·冬》反映的是闺中少妇几近绝望的心情,而又坚信远行的心上人终究会归来。开头两句“雪纷纷,掩重门”,点明季节,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接着直抒胸臆:“不由人不断魂”。第四句“瘦损江梅韵”,以梅妃的故事作比,表明思妇由于怀念远方丈夫而变得削瘦,失去了往昔的风韵。第五句“清江江上村”,进一步表现少妇的孤寂与悲痛之情。第六句“香闺里冷落谁瞅问”,是少妇发出无可奈何的慨叹。重点则是最后的“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在大雪纷飞,家家紧闭重门这样严寒的日子里,冒雪凭栏遥望远方,思念未归人。在漫天风雪中,惟有她依栏远望、凝思,思之深,念之切,即使大雪纷飞也都挡不住。此句一扫上文所言绝望的情绪,显示出一个少妇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坚强的性格。此曲在结构上,采用的是前后矛盾对立的写法。前面几句极写少妇的绝望心情,经彩笔左涂右抹,色调越来越浓,似乎已经绝望到底,而最后一句,则急转直下,一反常态。这样,先抑后扬,更富有吸引人的艺术魅力。

《大德歌·春·夏·秋·冬》通过季节的交替,反映了闺中人一年四季都在思念那个远行的亲人,其离愁别绪,凄婉动人,秾艳精美。虽为艳曲,却凄清别致,感人至深。唐代王昌龄有首七言绝句《闺怨》,把闺中人的离愁别绪反映的更为直接:“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016年8月23日星期二,三门峡上阳书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