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华民族的杰出的代表,为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首。据《史记卷。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他是神农氏之后,中华民族的领袖。传说当时各部落首领互相侵伐,暴虐百姓,而九黎族之首领蚩尤为害尤烈。于是“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pi 二声)貔(pi 二声)貅(xiu 一声)貙(chū)虎”,“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史记卷。五帝本纪》)于是各部落咸尊轩辕为首领,是为黄帝。 按司马迁的说法,黄帝有 25 子,传说中的五帝中的另外四帝,以及开夏、商、周三代的禹、汤、文、武都是黄帝的后裔。帝颛顼(zhuan 一声,xu 一声)(高阳氏)是黄帝之孙,帝喾(kù)(高辛氏)是黄帝的曾孙,帝尧是帝喾的次子,帝舜是高阳氏的后裔,禹也是颛顼的后代,而商汤的先祖契和周文王、周武王的先祖后稷(ji 四声),则都是黄帝的曾孙帝喾的儿子。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对于宗族世系家谱是十分重视的,因此,从夏、商、周三代以后的历史看来,黄帝是确有其人的。
传说黄帝发明了指南车(司南),用玉石作兵器,造舟车弓矢,染五色衣裳;其妻子嫘(Léi)祖发明养蚕,并用蚕丝织帛做衣裳;命大臣仓颉(jie 二声)造字,创造了象形文字。今天的汉字就是由此经甲骨文、金文等演变而来的。此外,黄帝还命大臣羲和、容成等“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而制订“调历”等等、等等。《史记卷。五帝本纪》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黄帝“治五气”、“建立五行”的说法,因为五行学说是中华古典文化的基础之一,也是中华文化学的基石。它的源起和内涵历来众说纷纭,从修习学的观点出发,对它进行再认识是完全必要的。这一点我们将在后文中阐述。 古老的传说为中华古文明源流的追溯提供了基本线索。我们认为若能立足于现代科学关于修习和气的实证的基础,以新的观点(修习学的观点)去重新认识这些传说,可能对了解这些传说的蕴涵,对中华古文明的源起,对上古修行在中华古文明创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中华文明与中华内圣修习的内在联系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