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答题范例(供参考) 高考评述题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在第40题或选做题第45-48题的小问中。这类题一般根据题目意图和要求直接分层次列要点进行论证。另一类是第41题单独成大题的评述题,这类评述题一定要弄懂SOLO评分标准并严格注意格式和要求。 第41题评述题运用的SOLO评分标准通常是: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O分)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例1、(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题思路: 一、审清主题,提炼观点(西欧崛起的原因和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 第一种观点:西欧崛起引人入胜,就其原因主要由内因决定,否定其他文明在西欧崛起中的作用,肯定西欧文明是世界文明交往的中心。 第二种观点:西欧崛起除了内因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否定西欧是世界文明的中心,肯定世界文明的成就是各种文明交融的结果。 二、判断表态(可以不单独成自然段,而与观点在一个自然段或者与论证在一个自然段。) 选择一种观点或者两种观点表态。如赞成第一种观点。或赞成第二种观点。或两种观点各有道理,既有对也有不对的地方。 三、论证(也有人叫揭露真相,用典型史实,史论结合) 赞成第一种观点。西欧是近现代文明的发源地,近现代亚非拉文明主要来自西欧文明。西欧崛起主要由内因决定,西欧崛起中将先进文明传播到落后地区,成为文明交往的中心。 理由:从历史上看,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和和哲学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制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奠定了基础。从经济上看,西欧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发源地,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商业革命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了条件,两次工业革命源于西欧,最终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确立了西欧对全世界经济、政治、军事的控制,促成了西欧文明的扩散。从文化思想上看,近现代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源于西欧,对促进亚非拉文明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在国际关系领域,西欧崛起和与之相伴的殖民征服,将先进文明传播到那里,进一步推动了亚非拉文明发展。所以西欧崛起主要源于内因,其他文明成就主要归功于西欧崛起的文明成就,西欧是世界文明交往的中心。 赞成第二种观点:世界文明成就应归功于世界各文明的交融。 理由:1、人类历史是一部漫长的历史,很久以来形成了许多文明中心,如中国古代文明、西亚文明、美洲文明、印度文明等它们都是各地区先进文明。特别是中国古代文明曾长期领先世界,中国文明发达之际的宋元时期,西欧正处于黑暗的中世纪。2、西欧崛起除了自身因素发挥作用外,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他文明的交融。的确,西欧崛起有很多因素来自于内部,如经济上资本主义兴起,新航路开辟的商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政治上奠定近现代民主政治的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制,文化思想上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国际关系中殖民扩张等均源于西欧,无疑对推动西欧崛起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给其他地区文明带去了先进因素。但是文明本身具有多样性多元性统一的特点,文明交往是双向的,方式多样,任何一种文明不能替代整个文明的多样性与多元性。如向近代过渡时西欧崛起受到中国文明的四大发明的影响,中国火药、罗盘针、印刷术、造纸术等传入欧洲后,对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迈进起到重要作用。 四、认识升华 基于文明发展具有多样性多元性统一的特点,不同文明具有自己独特发展道路,但文明以多样化形式进行双向交流,所以世界文明应归功于各地文明交融。文明交流中由于各地特殊的环境差异,文明的差别扩大,如西欧崛起在近代文明交流中地位突出。第一种观点不足在于站在欧洲中心的立场没有认清世界文明及其交流的特点。第二种观点站在全球史观的角度论述西欧崛起的原因和地位,相对客观。 例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参考 : 一种: 材料关于“冷战”责任的观点有三种:一种修正派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冷战”应负主要责任。第二种传统派认为苏联对“冷战”应负主要责任。第三种后修正派认为认为苏联与美国对“冷战”都应负主要责任。 赞成修正派的观点。 理由:“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遏制共产主义运动蓄意发起的。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主张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1947年杜鲁门提出美国要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冷战”正式开始,接着又提出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面对美国的“冷战”政策,苏联被迫采取反击措施。 由此可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冷战”应付主要责任。 材料关于“冷战”责任的观点有三种:一种修正派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冷战”应负主要责任。第二种传统派认为苏联对“冷战”应负主要责任。第三种后修正派认为认为苏联与美国对“冷战”都负有主要责任。 赞成正统派的观点。 理由:苏联极力宣传无产阶级革命,号召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苏联支持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支持世界各国共产党夺取政权。二战后,苏联出于民族利已主义的考虑,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极力在东欧扩张自己的势力。二战后,西欧地区经济困难,社会动荡,有可能在苏联的影响下出现激进的社会变革。综上所述,正是苏联的威胁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感到恐惧,为稳定资本主义,才不得不发起“冷战”。 因此,苏联应对“冷战”局面的出现负主要责任。 材料关于“冷战”责任的观点有三种:一种修正派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冷战”应负主要责任。第二种传统派认为苏联对“冷战”应负主要责任。第三种后修正派认为认为苏联与美国对“冷战”都负有主要责任。 赞成后修正派的观点:苏联与美国对“冷战”都负有主要责任。(理由综合两种,最后归结时点评修正派和正统派各自都带有一定片面性,点明立场上的不足。) 例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丘吉尔的观点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民族主义、民主制度、世界经济发展、教育、报纸、宗教、科技发展等成为了“双刃剑”。 赞成这一观点。理由是:人类将科技、民主、教育等事物应用于社会建设与发展,有利于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和整体发展;但如果将其应用于战争,它们则沦为杀人的武器,给人类文明带来巨大的灾难;关键不在于科技、民主、教育等这些事物本身,而在于应用这些事物的人。 例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要求:围绕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一种: 材料关于辛亥革命性质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吕明灼认为辛亥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另一种是扬天石认为辛亥革命的性质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赞成吕的观点。理由是:阶级上,领导辛亥革命的是代表新生产方式的资产阶级;政治上,是反封建的暴力斗争;思想上,革命领导者提出了明确的资产阶级纲领,以西方资产阶级的革命学说为根据,反对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目标上,是扫除资本主义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最终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上,事实上资本主义有了很大发展。 两种观点都采用革命史观,都只注意到革命、政治等部分方面,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等方面重视不够。 二种: 材料关于辛亥革命性质有两种观点:一种吕明灼认为辛亥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另一种扬天石认为辛亥革命的性质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赞成扬的观点。经济上,辛亥革命时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事实上远未达到资产阶级革命水平;政治上,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思想上,“三民主义”只是革命的理论纲领,并没有深入人心;目标上,仅仅完成了一次有限度的王朝更替,没有彻底摧毁封建王朝的社会基础,中国社会又走上了军阀割据的道路。 两种观点都采用革命史观,都只注意到革命、政治等部分方面,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等方面重视不够。 例5、关于鸦片战争的认识,史界历来说法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种: 材料关于鸦片战争的认识有两种:一种是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第二种是茅海建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赞成陈旭麓的观点。理由是:英国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而同时期中国封建制度日益衰落,所以鸦片战争英国打败清政府是必然的。继英国革命后,美国、法国等国家也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并进行工业革命,而同时期亚洲国家都处于落后封建社会,所以这场战争同时意味着先进的西方对古老落后东方的胜利。 二种: 材料关于鸦片战争的认识有两种:一种是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第二种是茅海建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赞成茅海建观点。理由是: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腐朽而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从此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场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进一步提出“自强、求富”,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道路。可见,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并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材料两种观点并不对立,只是从不同角度看鸦片战争。陈从战争胜负原因角度看,茅从战争对中国影响角度看,都有道理。 三种: 材料关于鸦片战争的认识有两种:一种是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第二种是茅海建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两种观点都有道理。 理由是:一、英国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而同时期中国封建制度日益衰落,所以鸦片战争英国打败清政府是必然的。继英国革命后,美国、法国等国家也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并进行工业革命,而同时期亚洲国家都处于落后封建社会,所以这场战争同时意味着先进的西方对古老落后东方的胜利。 二、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腐朽而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从此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场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进一步提出“自强、求富”,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道路。可见,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并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两种观点并不对立,只是从不同角度看鸦片战争。陈从战争胜负的原因角度看,茅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角度看,都有道理。
|
|
来自: 昵称15221501 > 《学考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