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繁體字通俗演義17张北冥

 智者1111 2016-08-28

解密繁體字

繁體字通俗演義

第十七回

以三爲眾譬如參商       憑日作據形容東西

 大型播客視頻系列節目《繁體字通俗演義》文字部分

(繁體字版)

 

甲骨文,金文,小篆并非“漢字”,而是漢字的雛形。

  ————張北冥

注:以繁體字爲基準,括弧中的爲今之簡化字。

 

    上回說,中國人以“三”爲多。在繁體漢字當中還有很多漢字都體現了這一特點。

 

(轰)

    《說文解字》:“轟,群車聲也。從三車。”表示像很多車同時進行時發出的聲音一樣巨大。簡化字仿照草書改造,完全無法表現出車輛奔馳時的轟鳴和壯觀。

 

(聂)

    《說文解字》:“聶,附耳私小語也。從三耳”。本義就是說悄悄話,由三個耳會意。這個字非常形象,因爲說悄悄話時,言者要用兩只耳朵判斷自己的聲音是不是夠低且又能讓對方聽的見。而聽著往往用一耳朵湊近了去聽。因此,上面的耳代表聽者,下面的雙耳代表言者。簡化字又改成了“又”,真不知道爲什麼簡化字那麼喜歡“又”字。

 

(协)

    《說文解字》:“協,眾之同和也。從劦,從十。”“十”是象形字。實際上是一種標尺,上面有刻度。後借用來表示數字“。“這個字我不說大家都能明白——眾人拾柴火焰高嘛。整個一個“就是說很多人(劦)在統一的指揮之下(十)共同出力,勁往一處使。不知道大家學了這個字之後作何感想。當大家在世界杯賽場上看見韓國,日本的觀眾們步調一致,頑強不屈的吶喊助威之時,心中有些不服更帶有三分慚愧。爲什麼我們中國人非要到大難臨頭之時才想到“齊心協力”?看看簡化的“协”吧,簡直就是個人主義,如何體現所謂的“和諧社會”?很多時候,我們真的不需要講很多的大道理來灌輸什麼思想道德,僅僅只需要把繁體字往上一擺,相信它的教化功能是非常強大的,它對人心靈的觸動是非常深刻的,能夠讓人發自內心的去感悟做人的哲理。很多人都說繁體字是國粹,濃縮了中國文化的精華。以前總有人不服,說什麼繁體字太深奧了,太難學了。請大家最後再看一眼繁體字“協”,想一想它所要傳達出的“教育”意義,是不是非常直觀,非常易懂呢?

 

(胁)

    與協相似。《說文解字》:“脅,兩膀也。從肉,劦聲。”本義是腋下至腰兩臂所夾的部分。引申為脅迫,威脅。現代人仿照“協”將其簡化爲“胁”,既不形聲也不會意。

 

(参)

    讀“申”音。本義是指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之一“參宿”。它由三顆星星組成。“參”的上半部分就是形容三顆星星。“大”就是指人,“彡”是形容星星發出的光芒。因此“參”就是指一個人抬頭觀察“參宿”的三顆星星,引申爲“三個”。還有一個字是“叄”(叁),就是由“參”分化出來的,作爲“三”的大寫(注意,“叄”并非“三”的繁體字),專指“三個”。中國人對“三”這個數字有特殊的感情,什麼都要湊成三才算完整。所以,拉來一個人湊成三,就是我們常說的“參加”之意。簡化字仿照行書改造爲“参”,只剩一顆星星,意思就完全難以理解。

 

(尧)

    形聲兼會意字。《說文解字》:“堯,高也。從垚在兀上,高遠也。”上部的三個土組成的(讀‘遙’)就是一個象形字,表示高高堆起的土,下半部的“兀”表示高遠的之意。但現代學者認為,許慎之說是引申義。“堯”的本義是指燒制陶器的窑,與“陶”是同源。由於它外形像一個土丘,故而引申為高大的土堆。《夏書》:“陶丘有堯城,堯嘗所居,故堯號陶唐氏。”古代的聖人“堯”被稱爲“陶唐氏”,是因爲他居住在陶丘的堯城。可見“堯”確實和陶器有關。簡化字是仿照草書改造的,又不按套路出牌,你不是嫌三個土太複雜嗎,那你簡化成一個土不就得了嗎?哎,他老人家非要簡化成“戈”,那位聖人“尧”豈不是成了好戰分子了?所以簡化真是一個字——雷。

 

(区)

    原本讀“歐”音。《說文解字》:“區,踦區,藏匿也。從品在匚中。品,重也。”本義是收藏隱匿。由“品”(很多物品)在“匚”(讀‘方’,表示一個匣子)中會意。後來讀“曲”音。由藏匿引申爲居住的地方和疆域範圍。所謂“山區”就是說,很多事物(品)都聚集定居(匚)在山地。簡化後,意思就完全不明晰了。

 

    說道匚,我們順便來說一下櫃子。

和柜是完全不一樣的字。

,形聲兼會意字。從“木”,“匱”聲。“櫃”原寫作“,由匚(匣子)和貴(珍貴物品)會意。表示“挾藏”之意。因此用木頭做的“匱”就是“櫃子”。

是形聲字,讀作“舉”。是指一種樹的名字。和“櫃”是完全不同的字。而且以“巨”爲聲旁的漢字一般都讀“巨”音,比如“距”,“拒”,“矩”等等。

 

(汇)

    《說文解字》:“匯,器也。從匚,淮聲。”本義就是櫃子,與“櫃”意思相同,後專用來形容像河流一樣會合在一起。

三多”繁體漢字我們就講這麼多。大家看,這些繁體漢字儘管筆畫多,但是非常好理解,也非常容易記憶。可是簡化以後,完全走了樣,根本無法理解,只能強行記憶。

 

    到此爲止,和自然界中的動物有關的繁體漢字我們就全部結束了。下面我們就看看自然界中的其它事物是如何在繁體漢字中體現的。今天先以自然界中的兩大方位“東西”開頭。

 

(东)

現在對這個“字有三種解釋。

   第一種:是流傳最廣,影響最大,也是最容易理解的說法。《說文解字》“東,動也。從木。官溥說‘從日在木中’。”傳統的觀點認爲“東”是由“日”和“木”會意,所謂 “日在木中”意思是太陽正在順着樹木向上昇起,是一種動勢。《說文解字》中還有兩個字:一個是“ (讀‘搞’),“杲,明也,從日在木上。”意思是太陽已經升起,世界一片光明;還有一個是“ (讀‘咬’),“杳,冥也,從日在木下。”意思是太陽已經落下,世界一片黑暗。所以我們就知道什麼是“杳無音訊”了吧,就能很容易區分“和“紛至沓來”的“之不同了。“由“水”和“曰”會意,指人說話(曰)像流水(水)一樣滔滔不絕,引申爲絡繹不絕。所以我再次強調,學漢字千萬要明白字形的含義,決不可死記死學。回到“上。“日在木中”之“木”,古代傳說日出之處有棵大樹名曰“扶桑”,太陽就是從扶桑樹昇起的。比方說《三國志通俗演義》最後一回的最後部分有一篇古風,第一句就是“高祖提劍入咸陽,炎炎紅日昇扶桑”。所以“日”從“木”中昇起的地方就是“東”方。

    第二種:是現代一些文字專家通過對甲骨文的考證而提出的新說法。認爲“像一個大袋子,上面用棍子穿着,是用來搬運物品的,也全新解釋了《說文解字》中“東,動也。”這句話。後來借搬運的意思表示運動的方向——東方。

    第三種:也是現代一些文字專家通過對甲骨文的考證而提出的新說法,只是他們認爲“是用竹子編成的籠子,可以籠火,類似燈籠。而且“東”是“燈籠”的合音。點燃的”燈籠”這個“東東”,很像早晨的太陽可以給人帶來光明。所以引申爲早晨太陽昇起的地方——東方。

    一般我們仍多采用《說文解字》的說法,畢竟古人并沒有留下一部完整的甲骨文演化書籍,或甲骨文版的《說文解字》。何況文字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很多字的含義也是會發生變化的。甲骨文中的那個符號是否就完全等同於“東”這個字,還有待考證。當然無論這三種解釋哪一種對,都離不開“東”的基本字形。簡化的“东”仿照漢代草書改造,上述任何一種解釋無法表達。最關鍵的是,簡化字“东”和“车”由於無法從字形來加以區別,使得我們可憐的小學生們大爲頭疼,經常搞混。

 

(车)

    象形字。繁體字的“你既可以說它是中間是車輪子,上下是車軸,也可以解釋爲中間是車廂,上下是車輪(俯瞰的形狀)。非常簡單。很容易和“東”區分。包括“運”(运)字也含有“車”的意思,因爲運輸必須要用車嘛,真不明白爲什麼簡化字要改爲“云”,簡直是匪夷所思。

 

    說完了東,我們來說“西。《說文解字》:“西,鳥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栖,故以爲東西之西。”許慎認爲“西就是鳥巢。太陽落山以後,鳥兒都要紛紛回巢休息。因此和“東”相配合,引申爲太陽落山的地方,即“西方”。但是,現代專家根據古文字認爲“西”實際上是指竹筐子,“東”也是指竹筐子。這就我們常說的“東西”,表示物品之意。當然,由於鳥巢也像竹框子的形狀,所以許慎的說法也并非完全沒道理。總之,“西”就是指竹筐子,竹簍子。第十五回我們講到“洒”讀作“洗”,就是指在竹筐子裏洗衣服。并不是“灑水”的“灑”。

 

(卤)

    指示字。現代專家認爲“是在“西(變體)中加上四點。因爲古人制鹽是在竹樓中提煉,剩下的黑色液體就是我們常說的鹵水,可以用來點豆腐。你看,學了繁體字可以使我們瞭解到多少生活常識啊。簡化字是現代人改造,“卤”是“西”的變體,表示竹筐子,怎麼就是“滷水”呢?無法理解。

    明白了什麼是“鹵”,“鹽”就非常好理解了。

 

(盐)

    形聲字,從鹵,監聲。簡化爲“土”,“卜”。完全無法解釋。知道了“,“也就非常好理解了。

 

    這兩個字是完全不同的。

,形聲字。從鹵,咸聲。表示鹽很多,味道鹹。

,會意字。由“口”(表示大聲吶喊)和“戌”(武器)會意。意思是戰士們手持武器,一起高聲呼喊,是“的早期寫法。引申爲都,全部之意思。這個“字在古文中很常見。比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這個“就是“全部”的意思。由於簡化字濫混用,使很多學生都深受其害,特別討厭學古文。

    這一回就到這裏,下一回我們繼續來說繁體字中的自然萬物,從“水”說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