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题

 树叶的飞翔 2016-08-28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出生于北京紫禁城,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在畅春园驾崩,终年六十九岁。他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死后庙号“圣祖”,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位以“圣”字为庙号的皇帝之一。
康熙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他在位期间,文治有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奖垦荒、轻徭役、修典籍;论武功有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抗击沙俄,亲征蒙古。他用签署条约的方式保证了对东北边疆的控制。又通过“怀柔蒙古'的方式稳定了清朝对北方的统治。
康熙亲政以后,首先面临的就是对皇权的集中和巩固。他16岁那年用计铲除了鳌拜集团,打击了满洲的守旧势力,缓和了社会矛盾。成功将权力集中到了自己的手里。康熙任用大臣纳兰明珠和索额图两人,推行新政,平三藩收台湾,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后来,两人在朝中的势力逐渐庞大,甚至公开参与到了储位的争夺中。康熙对这种结党营私,威胁皇权的行为决不允许。他下旨拘禁索额图,严厉惩处鼓动皇子的大臣。进一步削弱外戚勋贵对朝廷的影响力,使皇权达到了高度集中的地步。

其次,康熙对民族分裂和外敌入侵都绝不手软。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康熙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面对三番的分裂势力,康熙绝不手软,面对郑经提出的台湾分裂,康熙断然拒绝。沙俄入侵东北,蒙古葛尔丹叛乱,西藏内乱,新疆战乱频发,康熙都绝不妥协。他三次亲征蒙古,彻底击败葛尔丹叛军。他和沙皇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护了东北边境的安宁。在与蒙古,西藏开战时,康熙注意缓和民族矛盾,善待各民族百姓和亲贵,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在康熙皇帝的努力下,清朝前期的领土面积达到了1300万平方公里。开创了北到贝加尔湖,东北到外兴安岭,东南到大海,西到葱岭的广大帝国。经过康熙的征战,中原百年未在有战事。康熙在位期间,非常注重民生问题,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长。康熙下令停止八旗圈地,推行“更名田”,兴修水利,奖励垦荒。康熙在位时,投入巨资治理黄河,淮河和大运河,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水灾的出现。康熙曾经六次下江南,为的也就是巡视沿途的河道问题。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他下令“盛世滋,丁永不加赋”极大地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也为后来雍正皇帝推行“摊丁入亩”奠定了基础。康熙皇帝剧照
康熙皇帝是历朝历代的皇帝中,少有的勤学苦练之人。他非常重视汉族的文化学术,也非常喜欢西方的算数、几何学、他经常让在京的传教士教他学习。据说康熙的皇子们也都受影响颇深,比如雍正喜欢西洋的钟表和眼镜,九皇子会说拉丁文等。康熙皇帝崇信孔孟,提倡理学。将汉族几千年来坚持的儒家思想风味正统,笼络了大批汉族人才和知识分子。在康熙的治理下,儒家文化又一次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康熙的治理下,清王朝国家统一,政局稳定,他开创的康乾盛世,处处体现着政通人和的盛世景象,使得当时的中国昂首挺立于世界之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