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细胞性乳腺炎? 是一种非细菌性炎症,发病多在绝经期前后,近来有明显年轻化趋势。 浆细胞性乳腺炎病理 进展期:扩张的导管逐渐从中心区向周围小导管发展,管壁逐渐纤维化变厚,导管上皮萎缩,可引起乳头平塌、凹陷改变。此时管腔内已有上皮细胞脱屑和脱落物质充塞或积滞,导管内层组织中有淋巴细胞浸润。 进展期和慢性期均可分为指状型和树根型,其共性表现为导管扩张积液,管壁水肿增厚,血供增多。两期声像图不同之处是:进展期导管壁稍厚,层次结构存在,境界清楚,周围组织正常;慢性期导管壁明显增厚,层次结构消失,境界不清,周围间质组织出现不规则低回声区。两型声像图不同点是:树根型扩张的导管均与乳头相延,而指状型多不与输乳窦延续,其浅表处均沿库氏韧带呈指状向皮下扩展。
上图 进展期声像图(树根型): 3根输乳管扩张积液与输乳窦延续,管壁血流增多。
上图 慢性期(树根型)声像图:3根导管扩张至乳头,管壁境界不清,周围低回声血流较丰富。 少数急性炎症时与化脓性乳腺炎较相似,前者较少表现导管扩张,而呈局灶性改变,后者临床抗生素治疗显效。 与导管内乳头状瘤鉴别,后者导管内见局灶低回声,管壁无增厚,血流局限。 与乳腺癌鉴别,前者病程长,病灶表浅伴导管扩张积液,中心区回声较强,血流多低阻型;后者病程短,病灶常与皮肤粘连,周围导管无扩张,血流多高阻型。 与导管内癌鉴别,后者导管常无明显扩张积液,其微型钙化多分布于导管内壁,有别于前者积液暗区的点状高回声,后者临床多无疼痛和包块。 浆细胞性乳腺炎具有一定特异性声像图改变,各种声像图特征与本病不同阶段的病理改变直接相关。了解本病的病理发展过程更利于发现和识别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声像图变化特点,有利于提高本病诊断率,尤其能对本病的分期分型作出较准确提示,这对于指导临床决定最佳治疗方案有着重要价值,对保护女性身心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
|